第251章 下乡(1 / 1)

任芹芹的资料归档进了博兴公社,就代表一个月之后,她就要左手初中毕业证,右手拿接收介绍信去插队了。

既然确定要下乡了,那学校也没必要去了。

任父找关系帮任芹芹提前拿到了初中毕业证和去插队的介绍信,地点就是跃进生产队。

严硕鸿带严母看了升旗,拍了照片后,送母亲回任家时,就特意找任父要了任芹芹的资料。

严硕鸿说:“任叔,任婶,你们放心。我回去就把资料给我爹,他是公社会计,之前也是跃进生产队的支书,他去安排,不会有问题的。

等安排好了,我爹会给我娘写信,到时候你们就能知道消息了。”

任父任母对严硕鸿表示了感谢,送走严硕鸿后,任父任母比严母还期待严父的来信,终于过了一个星期多,严父的信来了。

信里说事情都办好了,任芹芹的资料也交到了公社,他也跟跃进生产队的支书打过招呼了,到时候不会给任芹芹安排太重的活计。

而且严父还说,任芹芹现在下乡也是赶上了好时候,九月份公社学校要招收三名新老师,面向知青和所有生产队的社员。

如果任芹芹不想一直干农活的话,书本的知识可千万别放下。

算着日子,任芹芹是七月初过去,那个时候是夏收夏种的尾巴。如果能考上公社学校的老师,那连秋收也不用怎么参与了。

现在公社学校放假不是按照寒暑假来放了,一年放三次假。

一次是麦假,就是夏收夏种双抢这个时期,孩子和老师们都放假,回去帮家里干农活。这个时候老师就算不干农活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毕竟放假期间,老师的工资也是会按时发的。

一次是秋假,就是秋收收玉米的时期,情况跟麦假一样。

再就是寒假,主要是为了过年。

任父任母知道这个消息后,征求了严母的同意,就把严父的来信给烧了。

严父是好意,他们也不能留下证据,给严父添麻烦。

任父任母商量后,决定不直接告诉任芹芹这个消息,这孩子太单纯了,万一到时候被其他知青给套了话,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中,就算严父和严硕鸿想帮忙,可能也鞭长莫及了。

还有半个月就要离开了,任母让任芹芹在家学习,每天都要写学习笔记,任母下班回来要检查。

任芹芹不解,她都要下乡了,怎么还要她学习呢?

任父任母的答案是这样的:为了避免她以后再被所谓的“朋友”欺骗,不管是下乡后,还是现在,每天都要好好学习,减少跟其他人的接触。

就算以后下乡了,任母也会定期给她寄学习资料,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任芹芹本来就因为被“朋友”骗了而懊恼不已,觉得父母的话甚有道理,于是也没有反抗,全部按照任父任母的要求来执行。

还有三天就要下乡的时候,任母把任芹芹的书全部都检查过,没有任何违禁书籍后,先用油布包裹,然后再打包好了,包在被子里,扎成捆,方便任芹芹背着上火车。

至于其他的物品,本来任母是想让任贞贞陪任芹芹去置办下乡需要的物品的,毕竟她曾经下乡过,知道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

可现在任贞贞虽然出了月子,但孩子还是离不开她的。

严母就自告奋勇陪任芹芹去了,要是任芹芹去其他地方下乡,严母可能不敢揽这个活,可任芹芹是要去跃进生产队,那严母觉得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了。

严母自从来了京城后,除了最初跟儿子儿媳去过一次妇产医院,前几天又跟着严硕鸿去看了次升旗,其他的时候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家属院前面胡同里的供销点了。

这次跟任芹芹去京城王府井百货商店,就跟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看啥都新鲜,但好多任芹芹想买的东西,她都拦住了。

除了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红糖、大枣、槽子糕和小糖果外,其他华而不实的东西,严母都不让任芹芹买。

任芹芹也听话,自从知道自己被人骗了之后,她现在格外听长辈的话。

任母回家后,看他们一上午才买了那么点儿东西,她自己感觉不太够。

任母说:“芹芹,你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东西一定要准备好了,有备无患,懂吗?”

任芹芹说:“妈,严伯母说这些就够用了。”

严母说:“是啊,这些就够了。你们不知道,知青点对面住的那家人家有多讨人厌。你带的东西要是入了她的眼,她要是不能拿到手,就得给你嚯嚯了。

有这些必需品就行了,补身体的红糖和小零食也都有了,其他的就是咱们给她准备了。”

任母不解,问:“这些不也是咱们给她准备的吗?”

严母说:“贴身的衣服里,给缝上小口袋,钱票随身放,千万别放行李或知青点。这知青天南海北的都有,什么脾性的都有,芹芹自己一定得多留个心眼儿。

平时千万不能露富,生产队里有些人就是这样,你跟他们一样穷,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还能伸把手帮帮你。

你要是生活条件比他们好太多,又不是土生土长的,没人给你撑腰的话,那说不准是要吃暗亏的。”

对于严母所说的,管彤和任贞贞都表示赞同,任贞贞当初下乡的时候,可没少吃亏。后来要不是有林鼎顺护着她,说不定她都不一定能撑到父母找关系让他们回来。

任芹芹被严母的话吓到了,现在特别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头脑简单,就信了别人的撺掇。

任母也看出来了,她也担心,但现在不是她担心就能解决的,只能希望任芹芹可以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就行。

之后的两天,就是严母和管彤轮番给任芹芹讲生产队里的一些特别要注意的人和事。

比如知青点对面的五婶子一家,都不是什么好人,一定要防着。

比如发放农具的大丫头,身世可怜,母亲又是极品,见到她的时候,千万不要害怕。她为人不错,可以跟她搞好关系,但是要防着她娘。

比如生产队队长家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事情找支书和妇女主任帮忙,千万别跟生产队队长家走得太近了。

比如生产队的会计江济虽然也是知青出身,但为人有些问题,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随大流,也别因为这个被其他知青孤立了。

要是遇到原则性的问题,就去公社找严父和严硕俊帮忙。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别被江济给洗脑了。

比如原来生产队里医术最好的大夫,就是被江济伙同知青给弄走的。要是有不舒服的感觉,就请假去公社,让严父或严硕俊带她去医院看看,不能相信那些半瓶子咣当的知青们。

要是遇到生产队里有人欺负她,有证人、能顶回去的时候就顶回去。要是没人帮忙,就先忍忍。

等管彤生完,坐完月子回厂区后,严母就回去了。到时候严母会去生产队给她撑腰的。不过在严母回去前,千万别在五婶子、大丫头她娘和张丹面前提自己认识严家人的事情,不然任芹芹会被欺负死。

严父和管彤对生产队里情况介绍的侧重点不同,严母主要是说一些需要躲着的人,和一些能给任芹芹帮助的和善的婶子大娘。

管彤主要说的是知青和一些年轻人的情况。虽然严硕明的一些兄弟也可以帮忙,但人言可畏,管彤就没提。

还是希望任芹芹能考上公社学校的老师,这样她就只需要在生产队里待两个月就行了。

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就绪了,任芹芹就在全家人的护送下去了火车站。

跟其他要下乡的知青,每个人都大包小包的不同,任芹芹看起来只带了一个铺盖卷和一只小箱子。

铺盖卷里是书籍和卫生纸之类的生活用品,箱子里是零食和换洗衣物。

外衣口袋里是介绍信、初中毕业照和少量的钱票,大概够她在火车上吃四五顿饭。

内衣口袋里是任母和任贞贞给她的钱票,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严母也跟着来送任芹芹了,只留了管彤在家帮任贞贞带孩子。

送任芹芹上了火车后,严母去邮局给严父拍了电报,告诉她任芹芹上火车了。等公社去接知青的时候,自己心里要有数。

其实严父早就做好安排了,这次他找了理由跟着这批新知青回去,等任芹芹安顿好了,也会给他们拍电报的。

自从任芹芹走了,任母的心就没有一刻放下来过。

甚至比上次送任贞贞下乡的时候,还担心。这倒不是任母偏心,实在是两姐妹性格不一样。

她是真担心,任芹芹还没等到博兴公社,在火车上就让人给拐卖了。

左盼右盼,终于在七月三号这天收到了只写着“平安”两个字的电报。

后来严父还跟任芹芹要了任父的联系电话,回到公社后,去邮局给任父打了电话,把任芹芹的情况,详细说了说,让任父放心。

任芹芹听了严母的话,并没有带那些华而不实的物品。除了铺盖就是日用品和书籍,知青里也没有人知道她的家庭背景,所以没有巴结她的人。

大家都是知青,一开始也都不知根底,目前也没什么矛盾。

这批知青是支书分配的工作,把她分配到了锄草组,这也算个相对轻省的工作。

但轻省也只是针对干惯了农活们的社员们而言,对于这些新下乡的知青来说,也是苦不堪言的,烈日下晒一天不说,锄头用不惯,手也起了泡。

让所有知青都诧异的事情是,任芹芹不管每天有多累,都要看书,记笔记。

同屋的知青问她:“任知青,你不累吗?怎么还在看书呀?现在看书还有用吗?”

任芹芹记得母亲的嘱托,说:“我妈是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的,她让我通过平时跟社员们的接触,看看她们扫盲工作有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按照当地社员的情况,写感想给她,一个月寄回去一回,她要检查的。”

听了任芹芹的回答后,有些觉得任芹芹寒酸的知青也高看了她一眼,毕竟有个在国家机关工作的母亲,那她的家境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双抢和秋收之前的这段时间也是最清闲的,再加上一些共患难的情谊,大家相处起来还是挺融洽的。

但是八月份公布了公社学校要招老师的事情后,知青点的气氛就不一样了。

任芹芹的书经常会莫名其妙的丢失,她就算知道是谁偷的,也找不到证据,只能默默的忍了。

当她得知公社学校要招老师的时候,她就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最近已经有人夹枪带棒的讽刺她了,还有人说她知道内幕消息,就是不告诉大家,基本上所有的女知青都孤立了她。

只有几个男知青,得到消息后,对她特别殷勤。

任芹芹自己也没想到,才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有这么大的变化。

她现在只希望可以快点考试,考完就离开这个地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末世女配翻身记 农女买夫 都统夫人她富可敌国 太子妃拒绝争宠 王妃她又作妖了 邪王在上独宠倾城萌妃 锦衣仵作 战王,嫡妃很甜 重生空间神秘夜少结婚嘛 斗罗之极冰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