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渐渐升高,晚间消退的热浪重新席卷而来,炙烤得知了滋哇乱叫。廊下小兔崽子们三五成群缩在树荫里,热热闹闹讨论着散值后要去哪里吃饭喝酒,间或招呼一声路过的上司。
“这个节骨眼上,长兴教联系杨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有余孽幸存?”
“谁知道呢!约莫走投无路,病急乱投医吧?”
穿堂风呼啸而过,带来难得的凉爽。陆九万站回廊上眺望着赵长蒙值房的方向,轻声提议:“左右老赵不知道,咱们去见见杨骏吧?”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唐惜福一口应下:“我觉得可以!移交卷宗也需要时间的,指挥使还能抠得那么细?”
两个打定主意忽悠上司的混球悄悄换好衣服,溜出了官署,去赴一场不被允许的约。
杨骏约的地方在一处偏僻的茶楼,他提前开好了阁子,许是过于焦躁,明明是请人喝茶,可陆九万他们到的时候,整壶茶已然喝得没了色儿。
唐惜福不在意,重新叫了壶新的,检查过周围后,坐下来开门见山地问:“对方说什么了?”
杨骏沉默了下,神色有些奇异:“其实,他想联系的可能不是我。”
“哦?”陆九万登时来了精神,合着还能钓条大鱼!
杨骏低头喝了口茶,整理着措辞:“他,我怀疑他想联系的其实是河清伯陶盛凌。”
“谁?!”唐惜福惊得帽子歪了半截,“他不是,跟你表妹早就,分道扬镳了么?”
唐秃子试图把话说得委婉,可再委婉也不能抹掉程心念被抛弃的事实。
杨骏无奈地看他一眼,心说您不愧是陆千户的得力助手,深得她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真传,当着她的面儿,您也敢提这茬,唯恐她不记得我俩为啥闹掰。
陆九万以手支额,有那么一瞬觉得吧,感情史太丰富了似乎也有那么点不好,比方说容易沦为瓜田里最靓的那只瓜。
杨骏艰难地将话题拉了回来,然而一开口,瓜的味道更浓了:“念念觉得京中物价腾贵,不适合长期居住,再加上近来京中不太平,想回老家。我过去帮她收拾了东西,想着尽最后情谊,送她归乡。结果我们出京住店时,陶伯爷也住同一家,言语间希望念念再考虑考虑。”
一阵恶心泛了上来,陆九万露出一言难尽的神情:“几个意思?他该不会是后悔了吧?”
杨骏没吱声。
陆九万执着茶杯,嘴角抽搐,难以置信地确认:“他真想吃回头草?”
杨骏嘲讽地笑了下:“我才知道,咱们这位陶伯爷,这两三年一直关注着念念。看着她挣扎求存,看着她孤身无依,到如今她释然离去,陶伯爷偏又追了上来。陶盛凌说路过,你们信么?”
十八日晚,白泽卫突袭净慈寺,拿下了成串的长兴教信徒。不相干的人听来或觉热血,或觉后怕,在卷入其中的程心念看来,却是自由即将到来的信号。京师繁华,迷了她的眼,让她数年浑浑噩噩,到如今才真正想通这里不适合自己。
程心念退了房子,收拾好行囊——拢共只有两包,雇一辆骡车就够了。那日的交谈到底入了杨骏的心,这位爱管东管西的表哥虽然欲言又止,到底没说出阻拦的话,只是强行塞了积蓄,护送她一路前行。
十九日傍晚,两人为省钱,是在一处道旁野店歇息的。
“真的很简陋,不过就是一片草篱茅舍。”杨骏特意强调,“附近百步远处就有家二层客店,以陶伯爷的身份,就算全包也没人说什么,何苦跑茅舍落脚?”
陶盛凌只带了三两护卫,一路疾驰,风沙沾衣,许是骑得太久,翻身下马时还踉跄了下。容色冰冷的伯爷大步踏入店内,直奔程心念那一桌,张口就是责备:“你不好生待在京里,又跑出来闹什么?”
程心念愕然抬头,好半晌才纳闷:“我闹什么了?”
陶盛凌面色有些苍白,他冷冷地问:“进了一趟白泽卫,还没让你学乖么?多事之秋,你乱跑什么?”
程心念沉默了一阵,实在理解不了他的愤怒:“伯爷,我以为,两年前在白泽卫官署,咱俩就已经没有关系了。我去哪里,与您有何干系?”
陶盛凌似乎摇晃了下,怒气愈盛:“偶尔闹点小性子就罢了,如今是什么形势,你能不能懂点事?”
程心念闭了闭眼,讽刺地笑了笑,张口说出了熟悉的语句:“不过是个爱慕虚荣的女子罢了,尚未过门,与陶某何干?”
两年听到这句话时,譬如冰水临头,程心念绝望得无以复加,只觉得全天下都在把自己往深渊里推。
两年了,她慢慢走了出来,这个男人却跟杨骏一样,以为自己仍然停留在原地。
陶盛凌直勾勾盯着她,一言不发。
“我心头有气,拿钥匙时故意撞了陶盛凌一下,我俩的钥匙混在了一起。”杨骏停下来喝了口茶,声音沉了下去,“睡至半夜,有人敲我的窗。”
月黑风高,一道微微沙哑的男声在窗外响起:“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杨骏激灵灵彻底醒了,那道声音实在太熟悉了——来自之前长兴教联系他的人。他屏住呼吸,丁点儿声音都不敢发出,直到窗外之人得不到回复,屈指敲了敲窗格,才含糊地“嗯”了声。确认他听清后,对方像一缕幽魂隐入树丛,唯余鞋子擦过草叶时的沙沙声轻轻回荡。
杨骏睁着眼等了一会儿,一骨碌爬起来唤醒程心念,两人匆匆收拾东西,连夜逃回了京师。
陆九万有点跟不上思路:“野火烧,烧什么?”
原谅她打小不知风雅为何物,先生跟她说“日照香炉生紫烟”,她对“李白来到烤鸭前”,老陆还搁旁边捧场拍巴掌“闺女对得真工整”。钟家父女倒是想管,奈何实在正不过来,最后只能自我安慰“好歹知道是李白写的”。
她肚里那点常用诗词,一半是太子押着记下的,另一半则是为了追美貌书生强行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