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保证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首创,没有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农业部也要摸着石头过河。 下午,农业部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农场调研,获取更多第一手资料。 这是一个大约150英亩左右的标准农场,经营方式是以饲养尼亚萨兰牛和美利奴绵羊为主,农场内有大约50头尼亚萨兰牛和300只美利奴绵羊,农场主每年的收入预计在2000兰特左右。 “两千兰特,这收入比我们司长都高!”
刚毕业没多久的布鲁斯感叹,他每年的收入只有250兰特,大概刚刚达到平均水平。 “也不算多,看清楚,这一家有九口人,平均一下也跟咱们差不多。”
已经参加工作五年的苏南是布鲁斯的学长,他们都是从尼亚萨兰大学毕业。 联邦政府成立后,南部非洲的人口持续十几年一直是爆发性增长,从最开始的不到500万人,已经上升到现在的近6700万。 6700万这个数字是今年的最新数据,众所周知,以前的南部非洲,因为各种原因,对于人口的统计数据并不准确,有些年份南部非洲的人口数字甚至会出现下降,这不是某人偷懒记不住数据,而是人口的流动性太大造成的。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一个新移民从爱德华港来到南部非洲,然后通过移民局安置到维多利亚州,这样一来这个新移民在爱德华港和维多利亚州就留下了两个入境记录。 没有计算机联网的时代,要进行人口统计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投入庞大的人力和资金,再加上某个州的移民局基于某些不能公开的原因故意制造错误数据,最终导致的就是联邦政府自从成立以来,对于人口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即便是6700万这个数字,内政部也不敢保证就一定是正确的。 “跟我差不多,跟你比差远了,你在维多利亚州还有农场呢,规模好像比这个更大吧——”布鲁斯酸溜溜,五年前在南部非洲置办农场还很容易,现在基本不可能了,除非用钱砸。 五年前世界大战刚结束,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成为南部非洲的委任统治地,那是廉价获得农场的最后机会。 现在的南部非洲,即便是最偏远地区,一英亩农场的价格也已经飙升到10兰特以上,对比罗一在第82章只花了280镑就在贝专纳保护地买了整整12平方公里,真的是恍若隔世。 苏南五年前从尼亚萨兰大学毕业,那时候维多利亚州的农场还很便宜,苏南只花了500兰特,就在维多利亚州购买了一个面积为300英亩的农场,这笔投资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太划算了,即便苏南现在的就辞职回家经营农场,也能一辈子衣食无忧。 “我那个农场种的是橡胶树,跟这个不一样。”
苏南也是老凡尔赛了,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掩不住。 面积300英亩的橡胶园,每年产生的利润,跟苏南和布鲁斯要去的农场也差不多。 农场的主人姓柳,1901年来到南部非洲,然后就在南部非洲安家落户,娶了一个布尔裔妻子,一家人也算是其乐融融。 沿着两边种满了紫葳树的小路来到农场,柳真开着一辆尼亚萨兰汽车生产的狄赛尔皮卡正在路旁等候。 皮卡一经推出,就成为最受农场主欢迎的好帮手,南部非洲的农场比较分散,农场主都是住在自己的农场里,有些位置偏远的农场,轿车的利用率有限,不仅可以拉人还可以运货的皮卡,就成为南部非洲农场的标配。 这里就不讨论皮卡和SUV的差别了,SUV虽然也很能装,但是应用场景也有限,南部非洲的农场主可以把牛装上皮卡送往市场,SUV肯定不行。 “你好,柳先生,我是昨天跟你联系过的苏南,这是我的证件,这位是我的同事布鲁斯——”苏南主动介绍,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柳真的直属领导而态度傲慢。 苏南和布鲁斯是农业部工作人员,柳真是农场主,这样算的话四舍五入,苏南也确实是柳真的直属领导,没毛病。 “苏先生你好,布鲁斯先生你好——”柳真也有礼貌,并没有检查苏南和布鲁斯的证件。 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南部非洲农场主伍德充沛,柳真的腰间明晃晃的佩戴着一把牛仔左轮手枪,这在南部非洲很正常。 南部非洲不禁枪嘛,手枪这种武器在南部非洲普及率很高,基本上每个家庭都会准备几把。 “叫我苏南好了,不用客气——”苏南和布鲁斯开车跟着柳真进入农场,碎石铺成的乡间小路很有感觉,九月份紫葳树已经进入花期,淡紫色的紫葳花迎风绽放,空气里有淡淡的清香。 知道苏南和布鲁斯要来,柳真的妻子卓拉正在为苏南和布鲁斯准备下午茶,青砖红瓦的房子很有东方特色,搭配着房子周围的白色栅栏颜色丰富,几只膘肥体壮的南非獒见到陌生人并没有太大反应,这是因为柳真在场。 如果柳真不在场,有陌生人想要进入农场的话,那就要做好被南非獒袭击的准备,一只成年的南非獒,战斗力绝对比一个成年男性更强大,咬住了就死不松口那种,而且还擅长群体作战,想想一个一百多斤的南非獒张着血盆大口冲上来,那场面绝对酸爽。 柳真农场的下午茶很有南部非洲特色,英国人喜欢的红茶是没有的,只有南部非洲自产的绿茶。 那些常见的点心也是没有的,不过却有蛋黄流油的咸鸭蛋,以及卓拉精心制作的馅饼。 布鲁斯尝了一口馅饼,马上就赞不绝口。 “柳先生,农场的经营状况怎么样?”
苏南不浪费时间,一上来就进入正题。 布鲁斯忙不迭放下手中的馅饼,打开笔记本开始记录。 “还不错——”柳真话不多,多半是因为面对陌生人的谨慎。 “具体说说,农场的收入怎么样?你们家有九口人,真是一个大家族——”苏南要的是数据,太笼统了可不行。 “并不全是我的孩子,我只有四个孩子,其他几个孩子是我的兄弟们的,他们在贝专纳州,不过你也知道,约翰内斯堡的教育水平要高一些,所以他们把孩子送到这边来上学,现在孩子们都在学校,周末的时候才回来——”柳真实话实说。 苏南和布鲁斯就很无奈,这就是南部非洲人口统计混乱的原因。 “为什么?贝专纳州的公立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吗?”
苏南追问,南部非洲的教育体系是很完善的,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发生。 “你是华人?”
柳真反问。 “是——” “那你就该知道华人对于教育的要求,贝专纳州确实是完善的公立教育体系,不过教育水平和约翰内斯堡相比就差很多。”
柳真一脸的理所当然,放着好学校不上,那不是有病吗。 “怎么可能,教育部对于所有州的公立教育体系都是一视同仁的。”
苏南不认为是这样,他是政府公职人员,肯定要为联邦政府说话。 “苏先生,约翰内斯堡有洛克中学和紫葳公学——”柳真一脸骄傲,南部非洲的公立教育虽然好,但是和洛克中学、紫葳公学相比,那明显差很多。 苏南和布鲁斯马上就沉默。 洛克中学的前身就是洛克金矿的矿工子弟学校,和紫葳公学一起,都是罗克亲手创办的。 罗克创办这两所学校,是为了解决约翰内斯堡华人的教育问题,当时罗克为了寻找优秀的教师,甚至不惜重金到英国本土雇佣。 现在这两所学校的历史都已经在二十年以上,比联邦政府成立的时间都早,在南部非洲的中学教育里也是久负盛名,整个南部非洲,也只有尼亚萨兰大学附属中学可以和这两所学校相比。 布鲁斯不太清楚华人对于教育的重视,苏南本人就是华人,对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了。 “孩子们的成绩还好吗?”
苏南注意到,客厅的壁炉上放着很多相框,其中有身穿学士服的男孩,看样子应该是在毕业典礼上拍摄的。 照片的背景苏南就很熟悉了,尼亚萨兰大学几个字非常醒目。 “还不错,我大儿子已经从尼亚萨兰大学毕业,现在在爱德华港海关工作;大女儿从约翰内斯堡医学院毕业后就去了紫葳医院,去年刚刚结婚,先生是约翰内斯堡警察局的一位警官,其他几个孩子都在洛克中学,成绩都很不错,未来我家里可能会出好几个大学生,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以后可能没有孩子愿意回来继承我的农场——”柳真一脸苦恼,不过怎么看都好像是在炫耀。 不是好像,干脆点,把好像去掉。 “没关系,您的年龄并不大,还有机会。”
苏南不是开玩笑,柳真现在也才四十出头,生育能力肯定有。 “不不不,我还想等孩子们继承了农场,就和我太太干脆退休——”柳真这是开玩笑,退休是不可能退休的,他和卓拉还得帮孩子们带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