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校长提前跟各班老师通了气,所以上课铃一响,各班就安排所有学生到操场上集合,陈校长拿着一个大喇叭站在台上,威风凛凛的看着台下人头攒动的学生。
等各班老师安排学生排队站好以后,陈校长才开始发言“今天召集大家主要是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一年级三班的王书曼同学,此次代表学校参加市里面组织的作文比赛荣获一等奖,大家鼓掌!”陈校长话音落下面响起掌声。
陈校长接着说道“这是我们学校的头一例,但我希望不是最后一例,未来我希望我们会有更多的同学能代替我们学校去往更远的地方参加比赛,拿更多的奖项回来,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学生们异口同声道。
陈校长脸上露出老狐狸般的笑容,无论会不会再出一个王书曼,士气最重要!有一个榜样在前,后面的人总会有样学样,第二个王书曼迟早的事!
“下面有请王书曼同学讲两句!”校长说着让出位置,将大喇叭递给一旁的王书曼。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三班的王书曼,首先这一次能够获得这个奖项呢首先要感谢学校……”
“最后,请同学们一定一定记得,知识就是力量,读书不一定有出路,但不读书一定没有出路,我希望大家未来哪怕是下地,也一定能做到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让粮食十倍百倍的增长!。”
国家在扫盲这一块,不可谓不尽心,每个季度都会给每个老师指标,规定今年要多少学生入学,抛开上头给的压力,乡下的老师们都是遵循本心尽职尽责的挨家挨户去软磨硬泡,就是想要能多一个孩子上学,少一个文盲受罪。
陈校长让她上台演讲的时候,王书曼的心中就隐隐有了想法,开始思考作为一个榜样的力量。
尽管自身能力微末,今日哪怕只有一个人听进去她的话,那么她今天说的一切就算没有白费。
“感谢大家聆听!”王书曼朝着台下鞠躬,谦卑的模样让不少老师都心生好感,更遑论她在台上说的那一番劝学的话,有些话他们老师说来没什么用,可是换一个人就不一定了,没看见王书曼结束演讲以后下面那么多孩子大力鼓掌将手拍的通红吗?
陈校长颇有感触接过王书曼递过来的大喇叭,每年都奋斗在扫盲一线的他实在是太懂其中的艰辛了,前两年没有计划生育的时候,家家户户可劲的生,孩子一多,家里负担就重,半大一点的孩子都算家里面的劳动力,突然要人家花钱将家中的劳动力送去学校,谁都不愿意,为了这些孩子读书,陈校长可是没少帮老乡干活。
“我们敬爱的总理大人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你们是尽情展望未来的一代,无论如何,千万不要放弃读书,有难处可以跟学校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我希望可以看见你们从我的手上毕业,也希望你们可以拿着大学的通知书回来请我小酌两杯。”陈校长说着说着感性的红了眼眶,那些陪他度过难熬时光的老师们也受他感染,但都死死压制住情绪,不敢让学生发现。
感性只是一瞬间,那个睿智的陈校长一秒回归正常“扯远了,今天有两件事情要宣布,一呢是表彰王书曼同学获奖一事,市里面报社还有报道,我将报纸贴在公告栏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还有另外一件事王书曼同学向学校申请了跳级考试,现考试通过,允许王书曼同学的请求,明年她就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我们学校如果跟她一样有跳级需求的可以找你们班主任提出来,我这边会组织考试。”陈校长抱着幻想,希望学校里面再出一个王书曼这样子的人。
校长又啰嗦了几句,才散会,待到放学的时候,各家的孩子回去将今天的事一说,王书曼一个中午的时间就成为了村里面的名人,在王书曼外婆家帮忙的人都顾不上主人家在办丧事,抓着李心玉就问:“我家小子回来时候你女儿得了市里面一等奖,还上报纸了,你女儿真不得了呀!”
李心玉正沉浸在悲伤中,被村里面的人这样一问,她是高兴也不是,不高兴也不是,按理说女儿有这个成就她应该高兴才是,可是她还惦记着王书曼顶撞自己母亲的事,觉得自己这个女儿要好好教训一下才行,但是这个时候村里面的人一看见她就抓着她夸她的女儿,使得她心中别扭的很。
王永志这边就是真的高兴,他是野孩子,从来不被人重视,现在因为自己的女儿,人家动不动就抓着他问是如何教女儿的,他哪里说的出来,他的教育观念里面,女儿就是归母亲教养,儿子才是他教的。
村里面的人也只是好事问问,并没有打算从他嘴里面得到答案,他什么样,村里面这些人最是清楚不过了,但就是想不到他生个女儿会那么聪明,那可是上报纸呀!放在后世跟上电视是一个道理。
王书曼的外公要在家中停五天,夫妻俩琢磨两个儿子又要守灵,干脆就没有回去开火做饭,都在王书曼外婆家这边吃饭,王书曼不想看见那些讨厌的人,宁愿自己在家煮,就没有去过她外婆家里面,李心玉要哭灵根本走不开,王永志要跟着招呼来的客人,所以夫妻俩压根都没有注意到王书曼并没有出现在这边,王书曼也乐得自在。
等到出殡的那天,李心玉才有时间想起王书曼来,抽空回家一趟,就看到王书曼在悠哉的拿着一本书坐在门槛上看着,李心玉气不打一处来,有心说两句,但想到等会还要去哭灵,只是瞪着王书曼道“今天你外公出殡,你是瘫在家里了?不知道过去帮忙吗?”
“我小孩子能帮什么忙?”听到李心玉的指责,尽管王书曼已经做好了被骂的准备,却还是心中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