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捂住嘴巴。
“天呐!平儿竟然杀了三十多万人?”
李世民也是平复了一下心情。
“没想到啊!这倭国人还挺多的!”
“继续看吧!”
于是,夫妻二人接着看下面的内容。
“我军牺牲一百一十二位英魂,目前儿臣正在收复西海道各地,父皇与母后看到这封信时,相信西海道已经在我的掌控之中了!”
“儿臣在西海道建立了新的‘大和国’政权,天皇叫小泽沧海,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我为她赐号玛丽天皇!在西海道与岸东分庭相抗!”
“小泽玛丽是儿臣在这里新认识的新媳妇,私定了终身却未与父母商量,勿怪!”
“主要也不现实不是?总不能先带回去给你们看看,然后再办事吧?到那时黄瓜菜都凉了!”
“另外儿臣得到的财物珠宝除了犒劳三军的其余会慢慢运回大唐,同时西海道粮食储备充足,此次运回去可以解决我大唐很多流民!”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儿臣身在异国他乡,想必二圣定然担心。儿臣答应你们,会在曌儿肚中孩子出生之前赶回长安!”
“母后身体不太好,望照顾好自己,平日多动多走,莫要总是神伤。父皇也不要太辛苦,有事可交给朝中大臣去做。徵珪房杜四人完全足以推动大唐运转,舅舅更是可称最强辅助!”
“帮我照顾好曌儿,儿臣敬拜!”
说实话,对于李平来说,这封信写的已经是非常守规矩了。
不再像以前的战报,让人看着想要抓狂。
李世民看着这封信,想着两年前的那一日四连的战报,心中无限感慨。
李平现在写的信看似比以前规矩多了,但是为人却更加嚣张了,做事也更加残暴了,结果也让人越来越不敢相信了。
这一次的事情,比两年前的千里入草原杀可汗那次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孙皇后看到最后久久不能平静。
信的最后,是李平对自己的关心,这种关心让长孙皇后感动。
比如李承乾跟李泰他们,日日问安,长孙皇后就会觉得很平常。
一个人经常做一件事,你会习惯。
但一个从来不跟你表达太多感情的人突然之间对你关心,真的让人更加欣慰跟喜欢。
现在的李平对长孙皇后的关心恰到好处。
不多不少,刚刚好。
而李世民关注的点除了李平现在更懂事了还有其他。
倭国之地说大不大,但绝对不能说小。
人口也是很多的,李平一次性就屠杀了二十分之一的人口,多达三十万,放眼天下,无人能达到李平的成就。
真是英雄啊!
而且杀人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平杀完人之后还能马上建立新的政权。
李平这种收复跟他们平日的那种收复可不太一样。
李平这是出海跟别的国家战斗,而且是强行收复。
在异国哪怕你胜利了也绝对不会长期占据,历史的演变就是如此。
但是李平做了什么?
转头就建立了新的政权,这就相当于建立了新的国家,这已经不是什么人都能办到的了。
看李平的意思,现在的西海道怕是已经变天了啊!
最主要的李平建立的傀儡政权的皇帝还是他的女人?
这操作?
有点厉害啊!
难能可贵的是李平做这些事的同时还不忘往回运财运粮。
财物珠宝李世民看不上。
现在的大唐不缺钱。
铜器还行,可以留着烧钱。
珠宝是真没什么用。
但粮食可就厉害了。
这可是大唐非常缺的东西,李平的做法李世民是极为开心跟欣慰的。
这还是李世民从信中能看到的,那些看不到的呢?
“这小子,出去打仗还不忘找女人,真是江山他也要,美人他也要!活的还真是潇洒啊!”
“而且还让他的女人当了女皇,这是想要模仿推古开创倭国女权当主的社会啊!这不是胡闹吗?”
“那推古是千年难得一遇的第一女,也不知道这个玛丽女皇能不能当的好这个倭国之主?”
李世民仿佛在问,又仿佛在怀疑。
长孙皇后的眉宇慢慢打开。
“二郎!你为何不这样想!以我们对平儿的了解,他做事看似有些玩闹,但从来都是结果证明他是对的!”
“这小泽沧海当了新皇,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再说了,平儿肯让她登位,这也代表了平儿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小泽沧海一定是彻底归顺了平儿才会有此结果!”
“我倒是有些羡慕这个女孩子了!”
“能被平儿如此宠爱!”
李世民笑道。
“是啊!这小子对自己喜欢的人是真好的没话说,但对那些不喜欢的人也是狠的让人毛骨悚然!”
“我现在一想想他在倭国竟然屠杀军民三十余万军民就不寒而栗,太夸张了!”
长孙皇后眉头微皱,有些担心自己的夫君对自己的儿子产生什么误会。
“二郎,你看信中,平儿说会运粮回来!”
“我想他可能是想节省更多的粮食来吧!”
“再说了,在古时,那些攻城略地,进门就屠城的人还在少数吗?”
李世民点点头。
其实他对李平一点误会没有,反而觉得李平做的是对的。
只是单纯的担心李平杀戮太重,有什么不好的结果。
而且李世民现在已经拿李平在跟自己做对比了。
如果是我李世民,我能做到如此吗?
平儿会不会比我更适合开疆拓土?
但是他性格这样洒脱,如果有一天他成了正统,会不会被人所诟病而牵连天下?
都说皇家无私事,皇家无小事,早期李世民还不是很认同。
但他现在发现,古言还真的是真理。
“就是不知,这个消息被朝中那些酸儒知道了会如何?平儿在他们眼中就跟一颗钉子一样,太想拔出了!”
李世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他第一次下意识的想如果以后李平继承了大统,天下会怎样?
仿佛自动忽略了李承乾一样。
长孙皇后也是有些担忧。
“是啊!但好在有二郎在,平儿又人在他国,想必翻不起什么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