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卫华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小刀,坐在堂屋慢慢的刻着木头。
沈越一直用心疼的眼神盯着他的手,生怕他刻秃了。
江卫华闭眼深呼一口气。
“可以不盯着我看了吗?我保证不把你木头雕坏了。
你这点木头也不够做个椅子,我拿你这些废料雕几个东西,这是帮你升值呢,懂不懂。”
沈越抿着嘴巴,不情愿的“嗯”了一声。
好可惜啊,这梨花木做成小件不如大件的值钱。
可惜了,她这些木头不能做个椅子。
现在想想当时李木才不做成椅子也不止是没有工具的原因,多半也是因为材料太少了。
沈越挣了钱,也给房间添了不少家具,这堂屋就多了个置物架。
她把架子上放着的茶壶和杯子拿出来,沏了壶茶。
兜里富裕以后,空间里的很多东西都能拿出来吃用了。
她很喜欢甜食,却不怎么喜欢糖。
现在能光明正大的喝些花茶、绿茶一类的,这心情不要太好。
江卫华放下手里的小刀,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咽下后忍不住挑了挑眉。
“你这茶叶不错啊,这供销社还有这么好的茶了?”
“自由市场买的,你要喜欢,我下次遇到了给你买些。”
沈越已经习惯了江卫华的话里有话,表面不露神色,心里已经翻了无数个白眼。
“不用,我也不是很喜欢茶。”
江卫华眼里带着笑意,放下杯子继续刻着木头。
“越姐,越姐──”
狗蛋站在院门口扯着嗓子大喊。
沈越站在堂屋门口喊道:“进来吧,什么事儿啊?”
狗蛋本来没想进去,看到江卫华在堂屋坐着,于是兴奋的跑过去。
“江大哥。”
狗蛋挠了挠后脑勺,不知道这么喊对不对。
沈越意外地上下打量狗蛋。
“你什么时候这么懂礼貌,讲规矩了?”
狗蛋正色道:“不是越姐说的吗,要做个好孩子,我现在在学校可是文明标兵。”
沈越敷衍的点了点头,这孩子的三分钟热度持续的时间也算长了,她是不太相信,狗蛋真能变成五好学生。
狗蛋见沈越点头了,像是得到了奖励般嘿嘿的傻笑两声。
“对了,越姐,我是来告诉你,县里针织厂打电话给你,让你星期一过去一趟。”
说完,也没有和沈越江卫华多聊什么,急忙的回家了。他还得做作业,做完还得抓紧时间锻炼身体呢!
沈越听了并没有表现的多么兴奋,因为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后面复杂难搞的事情还多呢。
之前她已经想办法联系了一些在海外打工的人,有几个愿意帮忙,并且也给了几个企业的联系方式。
如果星期一能成,她打算这个院子就先做个临时作坊。
反正外销产品,只要质量合格,等干起来以后再慢慢扩大。
这房子周边也没什么住户,再往外就是村边了,到时候就可以把这片地全都圈起来做厂房。
想到这儿,沈越觉得有必要先去找个照相馆,先把针织厂各个车间拍个照片。
和国外联系的时候,可以让那边看看,也算是宣传,增加自己的可靠性。
虽然建分厂的事情还没有拍板,但是也八,九不离十了。她不能等到开完会,定好章程以后再联系外面。
看差不多中午了,沈越对着还在低头刻木头的江卫华说道:“我中午蒸米饭,炒两个菜吧?”
江卫华把手里的东西放下,指着旁边铺了一桌子的书本。
“你先把今天上午的任务做完吧,中午饭我做。
我看你基础已经很扎实了,可以攻重点了,你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我。”
江卫华挺佩服沈越的,虽然不知道沈越基础怎么样,可就看她堆了这么多的笔记和练习,就知道她有多刻苦。
沈越点了点头,坐下接着学习。
江卫华从堂屋出来,从院子里进了厨房。
沈越其实已经开始学重点难点了,只是今天没有拿出来,她打算攒多些再问老师或者江卫华。
因为孤男寡女怕人说闲话,两人吃完饭也没办法休息一会儿──农村的长舌妇的嘴巴能将人捅个窟窿。
沈越懒洋洋地不愿意动弹,终于给了江卫华一个载她的机会。
江卫华慢慢的骑着车,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沈越聊着天。
慢慢的后面的人没了声音,头也轻轻的靠在了他的背上。
江卫华微红着脸,轻声的喊道:“小沈同志?”
“嗯。”
“你睡着了?”
“嗯。”
“睡着了还能说话?”
“嗯。”
“小沈同志,我们明天就去扯证吧?”
“啪。”
沈越轻轻地拍了江卫华一下,想得美。
江卫华浅浅勾着嘴角,眼中都是志在必得。
小沈这么努力的学习,交往是迟早的事。同意交往了,这结婚还会晚吗?
到了县里,江卫华避嫌就先回了宿舍,让沈越办完事了去找他。
沈越请了照相馆师傅一起去厂里,和宣传主任讲明缘由。
宣传主任欣然答应。
“不管办分厂的事情能不能落实,拍些照片确实是个好主意。
等拍好了,多冲洗一份,厂里给你报销。
我让宣传部的也拿着照片去宣传宣传,拉些单子回来。
小沈啊,你也别担心。
就冲你这满脑子的主意,如果这事不成,我们宣传部一定给你留个位置。”
“哈哈哈,那我谢谢主任抬爱了。有您这句话,我等星期一汇报的时候,那底气更是足足的了。”
“这可不是什么抬爱,我这是中肯的评价。
你虽然只是成人高中的学生,可我看你这劲头,考上大学也是分分钟的事儿。
不像我手下的几个人,没一个拿的出手的。
就王建设学历高吧,没想到他想出来的那些主意,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才挣了个吃草的钱。
这还是工程大学毕业的学生呢!哎!”
沈越诧异的看着宣传部主任,没想到妄想症那么严重的王建设,竟然还是个高知分子。
“他是不是专业不对口啊?”
“他这么高学历,学个什么专业不好,学了个机械,厂里总不能让他去当维修师傅吧?
这年头还是学汉语文学专业比较好,学完了出来坐办公室,写写文章,做做计划多好。
这机械之类的知识,高中都学过了。他再学那么多也用不上。
这不就给安排到宣传部了。”
“这不是浪费人才吗?怎么不安排到机械厂工作呢?”
“机械厂里当然会安排了,每个厂都有指标。不能都安排到那个厂,别的厂也是要安排的。”
沈越对“计划,指标”也很了解,对王建设只能表示同情。
如果分厂能建好,她可以忍着他神经兮兮的脑子,把他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