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小孩子本来是要腊八就唱的歌谣,由于学校没放假,只能拦腰截断,从放假才有的日子开始。
忙忙碌碌,奚小溪到向阳大队三年了。
又到了过年的时候,这一年大队上终于有了年味,小孩子们敢唱歌谣,不怕大人骂。
年糕、芝麻糖早早的端上了桌。
新时代的人不信迷信,不能祭灶神。
他们只能有一个神在口头上,所以啊!老百姓都把门关上,准备到了深夜才爬起来烧上旺旺的火,欢欢喜喜送灶房。
这不,早上,大队的石舂就开始打年糕,中午了还没打完。
平日里大队上的大小事务都讲究一起过,今日是二十三,有点特殊。
各家的祖先不是一样的,祭拜起来怕找不到家门,保佑错了人。
“大队长,上面可是说了,千万不可以搞封建迷信,我们会老老实实的”
“嗯呢,大家心里有数就好,毕竟现在出了公社就看到比我们公社还多的人”
要是他们不送灶房,肯定是会上县里举报。
大家互相监督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都懂,要不今年我们就中午开始,量谁也不知道”
“会不会坏了规矩?”
“就现在上面不允许的事,还怕坏了多少规矩”
实际上各家祖先不会保佑他们,村民们都知道,不过生活么,多多少少总要有些仪式感。
小孩子们唱的歌谣挺好的,他们就希望“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
吃饱喝足才能玩一宿,老百姓的愿望就是那么简单。
比只会教他们写名字的夜校宣传的样子,更合适他们的生活。
“没事,大家就那么来,让小孩子唱歌声音小一点,最好到山里去唱”
不给别人听见,他们也不承认准备祭灶神。
他们向阳大队以前是晚上更安全,现在估摸也只能是中午。
“知青们都是年轻人,根本不懂祭祀那一套,就是念词都不会,我们要带他们一下吧!”
“不用管,年轻人读过书的,不忌讳这些东西”
要是叫上一起,纯粹是为了浪费些年糕糖瓜和茶水。
祭灶神而已,他们自己的不怎么相信,怎么去给年轻人解释。
只不过是从前他们家的大人带的,感觉上很高大上,与神打交道。
而他们家的大人也没来得及完全教会他们念词的意思,很不理解。
比如,老祖宗们到底去没去转世。
要是已经转世了,年年祭拜送的是谁,要是没有,岂不是老祖宗不得好死,转世不得。
可怕,不想了,年糕很粘牙。
欢欢喜喜过大年的,也许更应该是他们自己。
“孩子们是去了山上吧!给他们带一些糖去,一会该没力气唱歌了哦”
老百姓过年必须有糖,毕竟吃苦的日子一直都在,还是要给嘴甜一甜。
今年他们大队,人人有糖。
一如不既往,从前大队的孩子十二岁以下是孩子,如今十五岁以下都放出去玩耍。
“大姐,山里还有甜甜的果子吗?”
“应该有的,但是山禁还在,你大姐大概算大人了,不能带你们进去”
奚淼淼问奚小溪的问题,是何轻无小姐姐帮忙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