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轿车直接开进院子。
大门重做过,门槛拆了弄平,方便汽车进出。
入眼所及,就是一个巨大的葡萄藤架,起码占了院子的一半,另外一半就是停车,再加一些人行走的小道。
“这附近就没更大点的院子?”
萧尚兰还没下车就开始嫌弃。
这地方真的太小,甚至比里水村之前的老院子还小。
“是小了点。”
萧尚霖也开口附和,不过还是表扬了下宋极:“这葡萄藤架倒是不错。”
萧暖倒是没发表什么意见。
小是小了点,但不是长久居住的地方。
平时她在学校,周末可以去大院,不对,京市叫四合院,周末去四合院,那边地方大。
“先进屋吹空调去,太热了。”
“宋同志,这位就是萧同志吧,你们很般配。”
厨房里忙碌的李婶子出来打招呼。
“你好,辛苦了。”
萧暖笑着打招呼。
“开饭吧,我快饿死了。”
萧尚兰先跑进堂屋。
宋极出发的时候,空调就开着,现在一进屋就是沁人心脾的凉气。
“太舒服了。”
萧尚兰长叹口气,左右看看。
“屋里看起来还行。”
“喝点凉白开。”
宋极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然后伸手指指后面。
“这后面就是个大院子,我打听过,有纠纷,一家人现在都有意要卖掉分钱。”
萧暖立即跑到窗边去看,瞬间眼前一亮。
房子看起来有点旧,但是院子看起来面积够大,好好规整下,是个不错的住所。
萧尚兰也凑过来。
“这房子面积不小,对方要卖,赶紧拿下来翻新。”
前面这个小院,以后放东西,让佣人住都行。
“对方要求全款,有人要出国,如果有美元,价格还能往下压一些。”
宋极这话一出,萧暖就明白他为什么没出手。
这是在等自己。
所以他才买下了前面的小院,好知道后面的动静。
“先吃饭,吃完先去探探口风。”
这么大的四合院,价格肯定要得高,不过对她来说,真的没问题。
几个人坐上餐桌开动,李婶子留了菜在厨房吃。
“可惜不能让大珊姐来继续照顾你们。”
萧尚兰可惜。
萧暖也觉得可惜,但是不能强人所难,毕竟大珊姐的家在里水村,之前那半年一直让她在康市照顾自己,真的不好意思。
“吃完我睡个午觉。”
只是新问题又来了,就两个卧室。
无奈,宋极只好在堂屋打地铺。
萧暖跟萧尚兰一个屋,萧尚霖一个房间。
龙凤胎这一觉睡得很熟,他们醒来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
厨房里,李婶子正在准备晚饭。
“婶子,宋极跟暖暖人呢?”
萧尚兰没看到人,跟她打听。
“他们呀,说去后面转转,待会就回来。”
肯定是去打听四合院了。
萧尚霖迈步:“我们也看看情况去。”
可才出门,就看到了回来的两个人。
“这么快!”
“快什么!”
萧暖笑得开心:“我们都在外面快一个小时了。”
“对方开价多少?”
萧尚兰好奇。
“回去说。”
“价格谈妥了,三万,一半换成美元,明天就能去办理过户。”
萧暖开心。
“宋极压的价。”
人家一开始要价五万,她觉得能接受,哪知道价格能砍下这么多。
“待会儿给元培表哥打个电话,让他把装修工人送过来,省得你们还得自己找人。”
萧尚霖开口提议。
“不急,大哥应该快到了,我出去看看。”
宋极岔开话题。
萧暖惊喜:“大哥他们都来吗?”
“知道你们来了,他们肯定都来。”
果真,五点不到,萧建国开着一辆吉普车赶到。
孙玉兰的肚子还没显怀,不过她下车的时候很小心。
至于大勇小勇,第一时间往萧暖身上扑。
“姑姑,我们好想你呀。”
小南蹲下身体,笑着看着他们。
“姑姑也想你们呀,以后我们都在京市,能经常见面。有时间,姑姑开车带你们出去玩,好不好?”
“好,姑姑最好了。”
“你们两个,乖一点,别闹姑姑,她坐了几天火车,肯定很累。”
孙玉兰站在一旁提醒。
“没事。”
萧暖一手牵一个,站起来叫人。
“大哥,大嫂。”
“大哥,大嫂。”
龙凤胎跟在后面喊人。
几个人打完招呼就准备进屋。
“建国,后备箱,去拿。”
孙玉兰开口提醒。
萧建国爽朗笑着:“见到暖暖太开心,东西都忘了拿。”
“你们先进屋,我马上到。”
宋极没说话,主动走过去帮忙。
一小篓大小各异的鱼,一些新鲜蔬菜,还有两只还热乎的烤鸭。
鱼直接让李婶子收拾,一部分菜放进冰箱,就留一顿的量。
烤鸭,当然是待会儿就吃。
“这家烤鸭很不错,我们之前买过几次。”
现在家里有大额存款,萧建国的津贴就用来开销。
孙玉兰现在一点都不亏着自家人。
尤其吃穿,只要不过分,统统安排上。
赚钱不就是为了日子好过点,把孩子养好?
她现在想得很开。
“我去厨房拿盘子。”
萧尚兰起身。
已经烧了四道菜,现在可以开吃,边吃边等。
李婶子干活儿很麻利,把鱼洗干净,大的红烧,小的烧汤,没多久就端上了桌。
再来一个大蒜空心菜,一道拍黄瓜,还有花生米。
九菜一汤,很丰盛。
几个人聊着家里的变化,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孙玉兰肚子里的孩子。
预产期刚好就是过年那会。
“大嫂,你是想留在京市生,还是回去呀?”
萧尚兰询问。
听着家里的变化,孙玉兰很心动。
京市虽然好,但是建国工作很忙,并且家属大院其实并不太平。
她现在是借口怀孕,长时间在家待着,不参加那些人的口舌之争。
但一直避让也不是办法。
并且大勇在部队育红班,总有打交道的机会。
“元斌说建学校,啥时候能成?”
从港市专门请来的专家,不会比京市差吧!
小姑子考上大学,她也想自己的孩子能考上。
“年底吧。”
萧暖大概说了个时间。
孙玉兰更心动了。
不过这事儿,还得听建国跟孩子们的想法。
反正她现在并不是非要随军。
“建国,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