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御前值房。
“汤辅今天在新闻记者会上的那番讲话真是精彩绝伦啊!”
“简单几句话就把问题化解于无形之中..............”
赵新远扬了扬手中的报纸:“今天的晚报都已经刊登出来了,坊间反响那是相当强烈。”
“国内对肃清海外反明分子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形势的发展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快速发展。”
“看来,我大明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现在,非洲大区已经正式设立,以后还会有欧洲大区、北美大区、南美大区...........”
“这些可都要指着汤辅带领着理事府一手操办呢!”
“看来,汤辅要做好延迟退休的准备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只要皇上不嫌弃我等老弱,我汤玉文就是把这把老骨头全都奉献给朝廷又有何妨!”
理事大臣汤玉文看着状态极佳的赵新远,笑了笑:“赵顾问现在可是皇上面前的大红人,又是海外问题的首席专家,前途不可限量啊............”
“汤辅言重了。”赵新远连忙拱了拱手:“下官也只不过是利用毕生所学为皇上、为大明分忧而已。”
“下官能做的也就是在海外问题上提出一些自己这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为朝廷的决策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而已。”
“要说御前第一人,那还得是汤辅您啊...........”
按照现在的局势发展,汤玉文肯定会成为在任时间最长的理事大臣了。
一来是赶上了战争时期,按照朝廷制定的理事大臣任职规制,战争时期是不会对理事大臣换届的。
二来,即使战争结束后,还有诸如欧洲大区等海外大区的建设都需要汤玉文的参与。
毕竟,身为御前四人小组的重要成员,汤玉文掌握着很多绝密。
出于种种考虑,汤玉文肯定还得留任来主持战后的重建事务。
所以,可以预见:汤玉文将成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理事大臣。
-------------------------------------
“时间差不多了,皇上应该已经用完晚膳了,咱们先过去吧。”
赵新远疑惑道:“汤辅,咱们不等唐防长了吗?”
“不用等了,防务部有个紧急军务会议要开,唐防长得晚会才能进宫。”
汤玉文一边说着一边将茶盏放在了桌子上站起身来:“赵顾问..........”
“汤辅,您老千万别一口一个顾问的叫着.........您直接叫我小赵或者新远就行了。”
“哈哈哈.........”汤玉文笑了笑:“好,那就新远吧,这样也不至于显着太生分。”
汤玉文起身后,并没有着急往外走:“新远啊,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
“汤辅请问!”
“你当初怎么就想着花费十年时间对海外的那些夷族进行这么深入的研究呢?”
“你们国情研究室可是个养老衙门,别的人基本上都是混日子,像你这样用心的还真是...........”
“汤辅有所不知。”赵新远叹了口气:“早年间,下官的外公是一名海商,为了生计,在我一岁的时候父母就把我寄养在了亲戚家中,投奔了外公。”
“父母跟着外公走遍了倭国、东南亚、泰西等地,与那海外之人打过很多交道。”
“后来,外公在海上遇到了泰西人的劫掠船,命也丢在了海上。”
“再后来,父母也被泰西人坑害!”
“下官深知这些泰西人的丑恶嘴脸。”
“进入国情研究室以后,正好室里有个项目是要重点研究海外各族特点以及他们的人文文化。”
“于是,下官便主动揽下了这个差事,一干就是十年!”
“期间国情研究室的主官都换了两任了...........”
“原来如此。”汤玉文闻言,缓缓点了点头。
心中也不由有些感慨。
看来,赵新远之所以这么不遗余力的坚持对泰西各族赶尽杀绝的这种观点,或多或少也是有些私人恩怨在里面的...........
也许是注意到了汤玉文表情上的微小变化。
赵新远紧接而言:“不过,下官对海外各族的研究成果和结论绝对没有夹杂任何私人情绪在里面。”
“海外蛮夷狼子野心,骨子里就是一群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朝廷对他们再好,他们迟早也会有反咬主人的那一天。”
“而朝廷想要一绝永患,那就绝对不能妇人之仁。”
“下官还是那句话:可以替大明一绝海外之患者唯当今圣上一人尔!”
“崇祯一朝之后,即使后继者有杀伐果断之决心,大明也绝无可能像今日一般把这件事情如此顺利的推行下去。”
“毕竟,只要有圣上在,大明国内就绝对不会出现半句反对之言!”
“试问,古往今来乃至未来万世,还有哪位帝王可以拥有如当今圣上这般威望?”
“这话你倒是真真说到点子上了!”汤玉文闻言,也是有感而发:“以圣上在大明万民心中的地位和威望,哪怕皇上公开放言:我大明就是要灭外族保我华夏族群万世之基。”
“国内也不会有人会站出来指责朝廷行事过于残忍。”
“可崇祯一朝之后,要是后继者敢这么说,恐怕国内都会有人站出来与朝廷唱反调!”
“汤辅所言极是。”赵新远正色而言:“所以,下官才会一再强调:此事如果崇祯一朝不做的话,便永无做成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