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一点五十八分。
天津——一零七军港。
军港内礼炮齐鸣,在阳光的映衬下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巨大航空母舰缓缓驶出船坞,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大明皇帝朱由检、皇太子朱慈煜率一众大明海军将领亲眼目睹着蛟龙出海的重要时刻。
这便是大明海军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航空母舰——大明方舟号航母。
据说,大明方舟号航空母舰之所以如此快速的问世,还得益于当年柳泽宇在福如海商业集团偷偷组建的秘密研究机构所遗留下来的相关设计图纸及设计资料。
大明经历了工业大爆发时期后,相关技术也随之快速达到了航母建造要求,大明方舟号便在这个大背景下悄然成为了大明海军的一号绝密工程。
大明方舟号航空母舰于崇祯四十年一月三号正式投入建造,崇祯四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竣工,历时四年零八个月。
舰长193米,舰宽31.6米,吃水深度7.9米,标准排水量12190吨,满载排水量14300吨。
机库尺寸:长131.3米,宽17.6米,高5.7米。
航速26节,续航力7000海里。
舰员编制:1550人。
采用双轴双桨传动,动力系统为8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50000马力。
作为大明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大明方舟号航母做到了三个率先。
即:一、率先采用了全通式飞行甲板,对海上飞行作业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性。
二、率先采用了抗浪性更大以及飞行甲板强度更大的封闭式舰首设计。
三、率先采用了岛式上层建筑设计,为大明未来的航母之路提供了正确的设计方向。
在舰载机数量方面,大明方舟号航空母舰可搭载26艘舰载机,并且配备了8门140毫米双用途火炮,即可对海射击又可用于对空射击。
防空武器方面,则专门配置了4门102毫米高射炮以及十二门20毫米高射炮。
对于大明首艘真正意义上可用于实战的航空母舰,朱由检自然是尤为重视的。
所以,这次朱由检带着皇太子朱慈煜一起赶到了天津前来参加“大明方舟”号航母的下水仪式。
不过,这也在无形中给了郑伟彦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朱由检不是恰巧在此时离京前往天津参加“大明方舟”号航空母舰的下水仪式的话,郑伟彦的计划绝对不会进行地像现在这般顺利。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朱由检的突然离京,才使得郑伟彦彻底下定决心将行动日期确定在了这个时候............
距离天津一零七军港十五公里处。
隶属于京畿卫戍区某部的野战炮兵团已经按照“演习”指令到达了指定地点,并摆开阵势调整方位做好了炮击前准备。
该野战炮兵团装备着大明新军最新型的铁拳—41型加榴炮。
炮管长30倍口径,重量8.36吨,火炮仰俯角:-2—+65度,左右射界:64度,弹丸重量:46.7千克,弹丸初速:715米每秒,最大射程:18.26千米。
铁拳—41型加榴炮也是大明新军目前所装备的技术最先进、射程最远的野战火炮。
于崇祯四十一年开始列装大明新军,目前只有少数精锐部队才有配备。
而驻守京畿卫戍区的部队则属于优先装备序列。
炮兵阵地上,一名少校军官抬手看了看手表,随即向一旁的发令兵点了点头。
顺手展开手中记录着炮击方位信息的纸张,紧接着便是下达炮击指令。
“表尺三百五十六,方向向左一、一十五。”
“全营5发急促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