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西安大明新军陆军军事学院三名“休假”的军校生见义勇为制服施暴凶徒的新闻便传遍了整个西安府乃至整个陕西。
这也让西安大明新军陆军军事学院好好露了一把脸。
特别是李定国“超级学霸”的身份更是引得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在大明新军内部的军事特刊上面,也特别刊登了李定国等人的见义勇为事迹。
最新一期的内部军事特刊上还特意针对全国在读军校生的佼佼者列了一个名单。
并将他们称之为大明新军全新新生代军官的杰出代表及未来的军中之星。
李定国、施经武、冯景同的名字全都赫然在列。
除了后人熟知的李定国之外,还有一个历史名人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内部特刊上的优秀军校生的名单上。
此人便是:就读于天津大明新军海军军官学院的郑森。
如果郑森这个名字感觉有些陌生的话,那他的另一个名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就是——郑成功。
依照现在的历史进程来看,郑成功这个名字肯定是不会出现了。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中,郑成功这个名字是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后,由南明隆武帝赐其朱姓,并改名为成功。
这也是其国姓爷称呼的由来。
可现在,一切都已经改变,根本就不会有南明那一段历史了。
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变故的话,郑森这个名字应该是不会进行改动了..........
此时的郑森只有十七岁。
所以,他比李定国进入军校就读的时间晚了两年。
崇祯十三年,十六岁的郑森面对福州的大明新军海军工程学院与天津的大明新军海军军官学院抛来的橄榄枝。
斟酌再三后,郑森最终选择了天津的大明新军海军军官学院。
并且,入学后很快便在大明新军海军军官学院之中脱颖而出.............
-------------------------------------
现如今的大明王朝,年轻人迎来了更多的机遇。
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军中,都面临着一场新旧交替的局面。
朝堂之中,已七十八岁高龄的孙承宗已经确定将在年底卸任内阁首辅的职务了。
内阁次辅徐光启与内阁辅臣黄立极已然相继离世;内阁辅臣施凤来、内阁辅臣张瑞图也都因为身体原因会在今年之内卸任。
(注:历史上的徐光启逝世于1633年,黄立极逝世于1637年。)
而六部主官也同样面临着新旧接替的局面。
大明新军第一批接受四年制专业化军事院校培养的军校生已经毕业在即。
这些大明新军未来的明日之星即将正式走上他们的军事岗位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老一代的退出,也给年轻人让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这也代表着: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八壹中文網
孙承宗卸任内阁首辅后,最有希望顶上来的便是有着“新政先锋”之称的温体仁。
朝堂与军界的格局改变已成必然之势。
更多在新政思想下成长起来的中青年官员正在走上主要领导岗位。
这对整个大明的未来发展将起到一个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大明于崇祯十一年宣布的“亚洲共同发展计划”已经步入了第三个年头,也取得了较为喜人的进展。
在大明的文化渗透以及相关部门的舆论造势引导下。
大明朝廷先后以开展全民公投的形式促成了缅甸、柬埔寨、广南、暹罗和平并入了大明疆域。
在“亚洲共同发展计划”的基础上,朱由检又借鉴了后世华夏的一些实践经验。
对和平并入大明疆域的藩属国区域,实行了自治区制度。
自治区将作为大明的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区划级别与省相同。
也就是说,新加入的缅甸、广南、暹罗、柬埔寨这些区域,转变成了大明的缅甸自治区、广南自治区、暹罗自治区、柬埔寨自治区。
这些生活在自治区的原居民也就成为了大明的少数民族。
这些自治区将在大明朝廷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这也是大明朝廷在各个藩属国实行全民公投的基础。
在这套自治区政策的诱导以及大明强大综合国力的威慑下,缅甸、广南、柬埔寨、暹罗的全民公投进行的相当顺利。
当然了,在承诺给予自治区很多优待政策的同时,朝廷也向各个自治区启动了移民计划。
大量的内地居民将会以支援自治区建设发展为由被迁移过去,以加速自治区的汉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