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些何氏抱怨的话,许叶的思绪一下就控制不住翻涌起来,想着想着,她感觉到了一丝饥饿。
本来那天晚上,老板带大家聚餐,是要吃烤全羊的,哈哈,可惜她没那个口福,她越想越来劲,伸脚踢了一下陈林:“我想吃烤全羊。”
陈林迷蒙的醒来:“啊?”
“烤全羊。”
“之前问你吃不吃,你不吃,怎么回来又嘴馋了?”
听了陈林的话她才想起,上次他们去县城的时候,正好有个酒楼在外头烤全羊,为新请的大厨扬名,可以一小块一小块的买,现在估计怕不能了吧。
陈林瞧她嘟着嘴不高兴的样子,还是应道:“我改天去瞧瞧吧,不能一小块的买了,买一半也可以,我们买得起的。”
那得卖得多贵呀,那个酒楼很大,以县里的物价,价格肯定是便宜不了,许叶又舍不得了:“你记得那架子什么样吗?让大姐夫给我们做一个,我们自己烤嘛,烤不成就炖汤,反正不会浪费。”
陈林倒不觉得媳妇儿会烤不成,只是要做个铁架子肯定不便宜,做一次就有些不划算了,除非做很多次。
他只要这么一想,就觉得不错,睡了午觉起来,就去镇上找大姐夫商量去了,陈林跟杨铁树描述了一下看见的,杨铁树在心里一琢磨,就有数了。
不过打造的时间还是不短,杨家也有几块田地的,还是要忙过了这一阵儿,再帮他做,反正他们也不着急要。
陈元带着儿子儿媳回来农忙,正好赶上秦枫和许月的婚礼,也多留了几天,他们家和村长家还是比较亲近的亲戚,自然是要参与的。
休假回来的秦枫只歇了一晚,第二日就被套上婚服去接亲了,他看着身上大红的喜服,不禁有些失笑,这就要成亲啦,他好像什么都没有准备,也不用他准备,家里都给他备好了。
成亲后他也只在家歇了两天,又慌忙回城里去读书,本来成亲是可以多请几天假的,但是他进了县学才发现村里私塾出来的学生和城里书院出来的学生差距有多大,怕跟不上,他不敢耽误课程,只能和许月告罪。
他微微弯腰冲许月行了一礼:“真是对不住了,学里时间紧,等下个月月休,我定回来陪你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明日你也替我向他们告罪一声。”
许月没他那么多礼,点头应下:“你且忙你的去吧,读书是正事,不该耽搁的。”
因着秦枫不能跟着回门,陈氏为了表示对许家的重视,带了全家一起上门去,去之前还托方氏中午喂一下家里的猪和鸡。虽有些不合礼数,这样至少是表达了对新媳妇儿的满意,传出去不会太难听。
许叶想着今年中秋也没回去,就准备一道回娘家去送节礼,顺便看一看两个弟弟,按照当年的约定,其实今年读完,他们就该辞学出去了。
不过老三不是中途放弃了嘛,家里又省了一笔,所以他们要是觉得没学好,还想读也是可以再读一两年的。
徐氏也是这么想的,今年她看秦枫考上了县学,动心不已,还是想着能不能挑个最好的出来继续供,看看能不能有大出息。
现在家里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紧张了,老三不需要开支,偶尔会去渔伯儿子那里帮忙,还会带些钱回来,家里一向节约,许强赚得钱足够花了,这两年还存下来不少呢。
许强上次回来说让许叶出个主意,徐氏就和许叶盘算了起来,许叶想了一会儿,决定先问问孩子们的意思。她让陈林先回去,自己留一晚,等弟弟们都回来了,再交流一下。
老三今天也去季家帮忙了,还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呢,许叶跟徐氏说完话就去河边找渔伯聊天,顺便问一下他们仨最近的情况,探听一下附近几个村的消息。
两人在船上聊了许久,老二的成绩倒是还好,要考县学的话还是有点难,只能再读两三年看看,老大就弱些,人也善交际,还是找个活计更适合。
许叶心中大概有了数,关心了一下大河村的李家,一会儿她还想去看看张青。
李家倒是没什么大新闻,李三柱腿瘸了,又有在外面乱搞的前科,还是孤身一人,他怕出去招人笑话,很少出门。
由于不能干活,在家里还受兄弟排挤,李母看张青这两年还没有找到上门女婿,提出要把李三柱入赘到他们家呢,张家怎么会愿意,还有那许三伯娘还想让张青嫁到他们家,两家一律都被打了出去。
可确实张青现在比以前更不好找上门女婿了,所以一直单着,她倒是乐意自在的很,可张夫张母年纪越大就越不踏实,总不能死了丢下她一个人,到处托人说亲,连渔伯都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