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火无情!
魏军将领虽然懂行军需防敌军火攻,然而为时已晚,魏军受制于道路狭窄,又处于树木交杂之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不可避免。
王颀带头逃跑,率后军渡过黄龙溪。
牵弘的中军就惨了!刚好遇到黄龙溪的洪水冲击!
牵弘被洪水卷入溪中!大声呼救!
“王将军救我!”
“快救牵弘将军!”
牵弘身穿重甲,对付弓箭那是比较好的,但是就怕水,沾水变得非常沉重,根本脱不下来。
十几个会水的士卒跳下去,把牵弘拖上岸,给他解去盔甲,牵弘这才能动弹了,赶忙骑马逃跑。
大部分落水的士卒就惨了,自力更生挣扎着爬到溪水边,还是因为盔甲的原因而动弹不得,一动不动的像乌龟一样趴着。
蜀军主力军杀过来了,党均被火烧烟熏的崩溃了!
党均扔掉武器,向霍戈投降了!反正霍戈是蜀汉名将,投降也不丢人。
“党将军传令投降了!”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山路上到处都是投降的魏兵。
蜀军大获全胜,俘虏了五千多魏军骑兵。
魏军伤亡惨重,师纂不敢留在武阳,带着残兵败将连夜回成都,然后派八百里急报汉中钟会。
……
汉中军营,钟会和贾充商量成都局势。
钟会打开成都驻军地图,给贾充讲军事行动及山川、地形、关隘、城池、地利之间的关系。
钟会水平非常高,相当于现代的总参谋长。
贾充和司马昭是儿女亲家关系,职务相当于国防部长。
贾充看钟会的眼神非常虚伪,因为贾充带了五万骑兵来汉中,就是防止钟会谋反的。
贾充虽然智谋上不如钟会,但心狠手辣上跟钟会不相上下。
看看,魏国做臣子的哪有善良的人!不像蜀汉诸葛亮却将“忠义”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一辈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盛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魏国是什么德行?魏帝曹髦忿恨司马昭独专朝政,集合了宫里的卫兵和一些奴仆讨伐司马昭。
这个毒辣的贾充带着兵士数千人,在南阙阻拦曹髦。
曹髦亲自用剑拼杀,称有敢动者灭族,众人感到和皇帝打仗非同小可,都准备逃跑。
跟随贾充的舍人成济问:“此事该怎么办?”
贾充回答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
成济闻言胆壮,遂上前弑杀了皇帝曹髦。
在古代,敢杀皇帝的就是这个贾充!
皇帝是一个独特的物种,死了就白死了吗?
曹魏宗亲还有血性男儿吗?
曹操的第十七子曹彪,这个儿子很有骨气,想拯救曹魏政权,是唯一一位参与反抗司马氏专权的曹魏宗室。
曹彪不甘就范,意图举兵讨逆、匡扶社稷。虽然曹彪最终事败被赐死,但就其胆气而论,依然值得后世称颂。曹操若泉下有知,大概也会对儿子的表现深感欣慰吧?
一个曹彪倒下了,另一个曹嘉站起来了!
曹嘉是曹彪的小儿子,和妹妹曹眉被流放到河北邺城东古村居住。
……
贾充问钟会:“士季,武阳之战,我们怎么给晋王报奏议?”
钟会说:“师纂领雍凉军,仗灭蜀有功,无视晋王法度,纵兵抢劫蜀地百姓,造成民众反抗,所以有此一败!”
钟会甩锅给雍凉军,其实他是主帅,应该负担一点责任。八壹中文網
不过雍凉军来自雍州凉州,素来民风彪悍,争勇好斗,不服管教,就跟吕布的西凉铁骑一个德行,容易反叛,所以司马昭也不喜欢他们。
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当然知道司马昭的意思,司马昭原本想借蜀国的力量除掉钟会、邓艾和诸葛绪三人,这三个人都是曹操家族的支持者,脑有反骨,必须干掉!
当然了,钟会脑子太聪明了,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耍阴谋诡计出神入化,一般人弄不过他!
贾充点头说:“你说怎么收拾雍凉军?”
看看,魏军内部互相排挤,根本不团结。
钟会说:“不如让他们回汉中,带蜀国降军就地屯田,不让他们回陇西,防止他们拥兵作乱。”
“也行,我们奏请晋王,从陇中迁徙妇女配给老兵,以为长远之策。”
“公闾所言极是。”
“那成都又该怎么办?”
“我保举右将军胡烈领蜀中各郡。”
贾充比较满意,因为胡烈和已经过世的父亲胡遵,都是司马懿的亲信将领。
贾充问:“胡烈能打得过那个北地王刘谌吗?”
“公闾,蜀地大部分归降我国,南中多险山深谷,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刘谌之残部,纵有匹夫之勇,也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
“士季所言极是!就这样写封奏议,我回长安呈报晋王。”
钟会摇摇头说:“我自去年秋伐蜀至今,很多事都未和晋王商议,让我回长安见晋王,你和卫瓘镇守汉中。”
钟会这样说正合贾充之意,贾充就怕钟会拥兵自重。
其实钟会哪有什么好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钟会能不知道?
钟会根据武阳之战的细节,推算出诸葛亮的儿子没有死,很可能还掌握了诸葛亮的绝技猛火术!
自从诸葛亮出山之后,动不动就用火烧魏军,最后一次差点烧死司马懿父子,所以魏军将领都有点怕诸葛亮用火。
钟会打着小算盘,让司马昭的亲信将领去蜀地吧!最好被烧的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