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自保,护国公世子魏南举兵向北魏投降!
锦州陷落!
......
皇帝在朝堂震怒!
“北魏蛮王竟然将叛逆魏南封为平南王,追谥其父魏正渊为安武王!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皇帝忍无可忍,他走下宝座,在众臣之中来回踱步。
指责道:“朕待魏正渊不薄,他竟是这般来回馈朝廷。
真是识错了人啊!
如今燕州和锦州全都落于敌手,只剩下凉州苦苦支撑。
众卿可有举荐的人选?
王阁老?”
皇帝看向王林甫,王林甫作为内阁首辅责任重大,此时朝廷遇到了麻烦,他是躲不掉的。
王林甫出列,拱手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凉州境内的将士虽然和魏正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魏南叛逃时,这些将士并未跟随,由此可见凉州的将士是忠于朝廷的。
况且凉州将士熟知边关军情,临阵换将乃是大忌。
臣以为朝廷应该下达旨意在凉州的将军中选拔一位可堪大任的,并且勉励其他将士。
让他们不要有心理负担,如此一来军心可用。
而北魏和妖族虽然势如破竹,连下两州之地,但燕州、锦州地势辽阔且民风彪悍。
面对突如其来的外敌,百姓中必然有忠君之士奋起反抗。
想必短时间内北魏和妖族必定会被燕、锦两地折腾的焦头烂额。
而我大安则只需重整军备,适时反攻,必能重新夺回燕、锦两地。”
王林甫虽然是楚党的话事人,朝廷中的党争也大都是他引起的,可他作为首辅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八壹中文網
在此危难之际,很多大臣就知道埋怨、起哄,真正能出主意的没有几个人。
但是王林甫却敏锐地发现局势中的变化。
如今看似北魏和妖族胜了一筹,但实际上他们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正如王林甫刚才所说,虽然敌人攻下了燕州和锦州。
但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征服两地之民。
毕竟在天下人看来,只有大安才是正统,这一点就连北魏也都潜移默化地认为如此,而且几百年来,北魏贵族的心愿就是重回中原。
因此在这种心理下,燕州和锦州的百姓自然不愿意成为蛮夷的子民,反抗是必然的。
听到王林甫的话,皇帝眼前一亮,他也认为王林甫说的有些道理,刚才他之所以愤怒,完全就是被魏南叛逃的事情冲昏了头脑。
现在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情况虽然很糟糕了,但是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如果不能尽快稳定凉州的军心和民心,恐怕就真的要祸事了!
不过也不能只听一家之言。
皇帝又看向赵湛,问道:“赵大人可有话要说。”
赵湛拱手说道:“臣以为王阁老所言甚是,不过除此之外,也得做两手准备。
其一锦州陷落,京师北部已无倚仗,需得加强京师守备,以防后患,臣建议从各州调派一些兵马拱卫京师。
其二据臣所知,凉州之所以没有反叛是因为有一些内幕。”
“哦?赵大人说说看。”
其他大臣也都好奇地看着赵湛。
赵湛解释道:“凉州太守赵润发乃魏正渊义子,但其与魏南关系不好,二人在锦州时常有争执。
所以魏南北逃后,赵润发自然不会跟随其后。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赵润发是可靠的,毕竟他也非常清楚他和魏正渊的关系,对朝廷来说是非常敏感的。
如此一来赵润发对朝廷必定有戒心,所以一旦北魏给出足够的利益,很难保证赵润发不动心啊!”
听到这话,皇帝背后直发凉,着急问道:“赵大人可有良策?”
赵湛微微一笑:“臣有上中下三策。
既然赵润发其心不安,那就罢免了他,选能者驻守凉州,此乃下策。”
听到这话,皇帝微微皱眉,刚才王林甫所言此时局势微妙,妄动赵润发,恐怕会直接把他逼反。
随后赵湛又继续说道:“封赵润发为征北王,命其夺回燕、锦凉州......”
赵湛话还没说完,不少大臣就开始指责他。
“赵贼误国!可杀!可杀!”
“大安建国数百年,从未有异姓王,赵湛这是何意,莫非想扰乱朝纲吗?”
面对众人的指责,赵湛并没有反驳,而是继续说道:“此乃中策。”
说完便看向皇帝,皇帝虽然明白赵湛这个计策是想保证赵润发不背叛,毕竟北魏给的利益再高,如非也就是封王。
而如今大安直接封赵润发为征北王,即便是北魏想用王爵吸引他,恐怕也不会有任何建树。
而且封赵润发为征北王,还能激励他。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赵润发的征北王和魏南的平南王是对应的。
赵湛就是要让这两个对头,互相看不顺眼,打起来!
不过皇帝还是不能接受这个建议,因为没有先例,况且王爵对朝廷来说实在是太敏感了。
历朝历代都有各地藩王造反的先例,所以大安自建国以来,太祖就定下祖制:异姓不封王!
于是皇帝问道:“不知赵大人的上策是什么?”
赵湛缓缓说道:“正如刚才王阁老所说,朝廷颁发旨意安抚凉州众将士,但除此之外,应该再组织一队兵马前往凉州和赵润发会师,援助凉州夺取燕、锦两地,此乃上策!”
听到这话,众人都沉默了。
皇帝明白所谓的派兵援助凉州夺取燕、锦两地只是其一,另一层意思就是在赵润发身边插一个眼睛。
赵润发要是有不该有的想法之前,还得考虑一下能不能打得过埋在他身边的这支军队。
有了这支军队,同样也能让赵润发安分下来。
即便是赵润发死心塌地地想造反,有这支军队的保障,凉州也不会全盘落入敌手。
皇帝听到这个计策之后,果然大喜。
便下令依言办事。
下朝之后,皇帝将赵湛和内阁一众大臣请到上书房,商议人选。
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最终决定由镇守楚州宣城的守备——齐纪,领兵前往凉州。
齐纪也是楚党之人,所以皇帝对这个人选是不满意的,但无奈何楚党势大,只能暂时妥协。
但作为交换,皇帝又安插了一个自己人去宣城做了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