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下人通知夫人后,张清远带着弟子们,一群人浩浩荡荡到了酒楼。
饭桌上,张清远除了最开始说了几句勉励众人的话,其他时间,基本上要么闷头吃饭,要么静静听着弟子们聊天。
毕竟今天是正式授官的日子,众人不用再各种猜测日后会到何处当官,也算是放下了心中最后一块大石,所以大家也都是异常的兴奋,聊的热火朝天。
看着兴奋的一群人,张清远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现代,参加毕业生聚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充满热情和活力,一个个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希望,都想要干出一番事业。
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让张清远觉得欣慰不已,这比得到一本好书,更加让他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热闹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不同于学生们的不舍,张清远倒是面带微笑地一一与他们道别,毕竟欢送毕业生嘛,他可太有经验了。
学生而已,对一名老师来说,跟韭菜没啥区别,一茬接一茬的,都是他人生的过客。
还不如早点回去陪媳妇呢,那才是以后相伴的一生的人呢!
回去的路上。
跟在张清远后面的赵虎开口了:“对了,老爷,今天来了两封信。”
“哦?是谁的?”心情不错的张清远随口问道。
“都是长陵县苏老爷的。”
“呃——”张清远的笑容有些僵住,“知道了,等回去拿给我。”
“好的。”赵虎点头,并随口说道:“听送信的人说,这两封信还不是一起寄的,因为后面那封是加急的,所以一起到了,也不知道苏老爷有啥急事。”
“呵呵呵,谁知道呢。”张清远尴尬一笑,没再说话。
说起苏长宇,这几年倒是有了点造化,已经从二把手升到了一把手,可惜虽然当上了县令,但不想当官的心依旧没有改变。
这本来吧,苏长宇就不喜欢当官,被苏老爹强压着补了个县丞的缺,压根不想管事。
这可正合了县令的意,好不容易把上任县丞弄走,又花了大价钱给自己亲信疏通关系,就想着搞个一言堂,好在这个富庶的县里多多捞些银子,没想到被这个苏长宇摘了桃子。
好在这个苏长宇识趣,不跟自己争权,县令也懒得针对,专心搞钱。
这要是和平年间,三年任期下来,县令绝对能富甲一方,可惜天不遂人愿,北方的战争爆发后,前线吃紧,需要从各地粮仓运粮。
当知府大人和京城来的押运官带来战乱的消息后,县令顿时傻眼了,要知道,南方战乱的时候,压根没从这里运过粮,所以县令就放心大胆地以次充好,将粮仓里的粮悄悄换掉一大部分,小赚一笔了。
由于事出突然,县令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仓打开,发霉的粮食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知府大人震怒,县令自然凉凉,也顺带着牵连出县里的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县里的事务总要有人处理,清清白白的苏长宇被赶鸭子上了架,任命县令一职。
虽说苏长宇上任的时候,苏老爹给他带了两个师爷,县城里的小事不用他操心,可架不住他事事都需要过目啊,每天唉声叹气的,郁闷的不行。
他本来都打算好了,先老老实实干上几年县丞,等他儿子考上秀才,就送到张兄那里,跟着张兄读书,以儿子比自己强的资质,在张兄的辅导下,考个举人基本问题不大,到时候老头肯定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孙子身上,然后他再跟老头好好商量商量,反正他这个县丞也没啥前途,辞官算了。
到时候啊,他就可以一边经商一边游山玩水去,多自在啊!
谁成想自己还有这造化,竟然能干上县令啊!这可谓是天降横祸,自己何年何月才能辞官,寄情于山水之间啊!
所以这几年,苏长宇写给张清远为数不多的几封信中,除了让张兄问问微微清风《笑傲江湖》何时才能出新卷,就是大倒苦水,吐槽当官的麻烦。
而当苏长宇收到殿试名单后,直接惊呆了,惊呆之后就是狂喜,张兄竟然这么厉害!
那岂不是说,在张兄的辅导下,自己儿子很有希望考中进士?
进士可比举人强的不是一点半点,等儿子考中进士,家里的老头肯定就不管自己,那辞官一事,岂不是指日可待!
苏长宇立刻如打了鸡血一般,洋洋洒洒五大页,表达了对张兄的敬仰之情,又表示自己已经通知家里,犬子不日就会上京,希望张兄严加管教。
紧接着,没过几天,苏长宇又收到张清远就是微微清风的消息,当即反应过来原来那年在张兄家看到的手稿,真的是原稿!
苏长宇顿时欲哭无泪,懊恼得不行,原来自己当年离真相那么近,怎么就没敢往那方面想呢?真是蠢啊!
再次洋洋洒洒五大页,表示自己被张兄瞒的好苦啊!想不到自己崇敬多年之人竟然是自己的好友!又问了问《笑傲江湖》的后续写完没,能不能提前透露一下,还顺便问了一下张兄新话本准备写什么样的故事,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信的最后,苏长宇表示等自己得以辞官后,一定要去京城长住一段时间,每日与张兄把酒言欢,以解多年未见的相思之苦。
书房里,看完信的张清远着实吓了一跳,这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当时就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苏长宇的压抑,所以对他想送儿子上京跟自己读书的事就没反对,关键谁能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爆马甲呢?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官三年的苏长宇都没有变成熟,还是这么咋咋呼呼的,他已经可以想到再过几年,等苏长宇圆梦辞官,绝对有事没事就在自己眼前晃悠,想想都头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