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和鲍承先两人就投降明军后的待遇问题讨论了一会儿,并没有得到什么满意的结果,随后李永芳和鲍承先两人便各自离去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李庆生早早的起床后,来到了城头上。
城外的刘志磊和张强,也早早的安排好懂旗语的炮兵在城外观察城头上的动静。
在看到李庆生出现在城头上,挥舞的手中旗帜后,刘志磊和张强两人高兴不已。
“快,根据李庆生传递出的消息,调整炮口的方向。”
刘志磊对着身后的张强下令道。
“是,将军。”
随后,张强亲自前往火炮所在的地方,根据李庆生传递出的消息,分批次分区域调整了火炮的炮口方向。火炮的炮口调整后,每个区域的火炮炮口都对着城内不同地方的建奴骑兵。
等所有的火炮都分配好目标后,张强根据李庆生的指示,指挥火炮试射了一发。
“轰轰轰!”
400门火炮对着城内的建奴骑兵齐射而出,有一些炮弹落到了指定的区域,有些炮弹则偏离了目标。李庆生在城头上观察城内的建奴骑兵所在的方位,根据建奴骑兵驻扎的地方和被轰炸的地方的距离,李庆生及时的调整了部分火炮炮口的方向。
过了两柱香的时间,李庆生用旗语指挥着城外的部分火炮重新调整了火炮的打击方向。然后,在李庆生的命令下,城外的火炮再一次朝着城内齐射。
“轰轰轰!”
这一次射击的效果明显比上一次好多了,许多的建奴骑兵被炸的人仰马翻。
李庆生在城头上继续观察城内建奴骑兵被炮击后的效果。观察完毕后,用旗语继续通知城外的火炮调整炮口方向。
就这样,半个时辰后,所有火炮的炮口基本上都调整完毕,所有火炮炮击后,炮弹都能落到建奴骑兵的驻地。
城内的建奴骑兵感到非常疑惑,怎么明军火炮的射击越来越准了?
不管城内的建奴骑兵怎么躲避,李庆生已经向城外发出持续炮击的命令。
张强看到李庆生传来的命令后,下令让所有的火炮按照已定的目标,持续炮击。
“轰轰轰!”
明军的火炮突然开始了猛烈的打击,城内的建奴骑兵正在营地准备吃早饭。之前明军的几发炮弹打过来,建奴骑兵都没有当回事。现在明军所有火炮全部开始了持续的打击,这让没有一点的防备建奴骑兵被突然的打击直接打蒙圈了。
“怎么回事?难道明军的火炮架到城墙上课吗?”
许多的建奴骑兵发出自己的疑问。在明军火炮的打击下,这些骑兵纷纷四散而逃。
李庆生在城头上观察着城内的建奴骑兵大部队的动向,并及时的向城外的火炮发出旗语,命一些射击太偏的火炮及时得调整了方向。
这一番操作下来,让城内的建奴骑兵损失惨重,4万多的建奴八旗精锐,在400门火炮的打击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损失着。
八旗骑兵的统领看到这一情况,都觉得很奇怪,赶忙带领麾下的骑兵便后不断的后撤着。但是这些精锐的骑兵肩负着监督东城门这些由纯八旗汉军组成的防守力量,所以他们在没有得到皇太极的命令之前不敢离开的太远。
随后,正黄旗统领派人前往皇宫内禀报这一情况,并向皇太极请旨,看看能不能将大部队先大步后撤,离开明军的打击范围。
接到命令的建奴骑兵,骑上战马,向着皇宫的方向快速跑去。
进入皇宫后,先将这一情况禀报给了皇太极的随身亲卫,再由随身亲卫向皇太极进行转告。
皇太极正无精打采的躺在软榻上思考人生,突然听到这一个情况,一时之间就没有反应过来。
“明军的火炮哪天不向城内射击,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皇太极悠悠的说道。
“不是的大汗,听外面的士兵禀报,这次明军的火炮就像是长了眼睛一样,那里人多就往那里炸。而且,还跟着骑兵部队进行转移呢。”
听到随身亲卫的解释后,皇太极反应了过来。
“你的意思是城内有人给城外明军的火炮提供方位?”
皇太极从软榻上坐了起来,直盯盯的看着眼前的士兵,冷冷的说着。
“回大汗,奴才也不知道。只是明军的火炮打击的精度突然提高这么多,而且还能跟着大部队的位置而改变打击的地点,能做到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怀疑啊!”
亲卫跪倒在地,低头回应道。
皇太极听了以后,起身在寝宫内转了一圈。
“走,随本汗一起出去看一看。”
皇太极对着身边的的亲卫下令道。
“是,大汗,奴才遵旨!”
随后,皇太极带着一众亲卫,从皇宫内出来,朝着明军炮击的方向赶去。
来到正黄旗驻扎的地点后,看到地上有许多士兵的尸体。而其他士兵正在快速的转移着,想离开眼前的炮击地点。但是在营地内,大量的士兵都在躲避着火炮的打击,就没有一处地方是军队安全的。
皇太极在这里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大部队的骑兵躲在哪里,哪里就会遭到明军火炮的打击。
“难道明军真的有观察手在城内观察,然后汇报给城外明军吗?”
想到这里,皇太极看向了远处的东城门,眼睛里露出了一丝的深邃。
“去,悄悄派人去东城门方向,看看有没有人在一直观察着八旗骑兵驻守的地方。”
皇太极对着身后的亲兵下令道。
“是,大汗!”
说完后,这些亲卫便穿过明军火炮炮击的区域,小心的向东城门的方向摸去。
在出了八旗骑兵驻守区域后,距离东城门还有一段的距离。皇太极的亲卫就发现一些汉军八旗的士兵躲在暗处观察着八旗骑兵驻守的地方。随后亲卫又看向城墙的方向,只见沿途还有不少的人在向后及时的传递消息。
原来,李庆生一个人根本就观察不来。在考虑了一会儿后,李庆生在通过旗语征得了城外刘志磊的同意后,李庆生要求李永芳和鲍承先两人给李庆生安排了许多的观察手,替李庆生监视八旗骑兵驻守的区域受到炮击情况和八旗骑兵移动的位置。李庆生将这些情报汇总后,再通过旗语传递给城外的火炮营。
而李永芳和鲍承先两人知道自己麾下的部队最后还要和城内这些八旗精锐骑兵决一死战,现在明军的火炮打击的越猛,击杀的敌军越多,回头自己麾下的士兵也就越轻松。
所以,李永芳和鲍承先两人挑选了一批机警的心腹,来配合李庆生完成这一任务。
就在皇太极的亲卫发现这一情况后,李永芳和鲍承先派出去的亲卫也发现了对面的建奴士兵。双方没敢冲杀过去,纷纷向后撤退,前去向自己的主将禀报。
皇太极的亲卫赶回去后,立马向皇太极进行了禀报。
“启禀大汗,奴才在外面发现许多的汉军八旗士兵在偷偷的观察着我们八旗精锐骑兵的驻地。”
皇太极听了以后,感到很疑惑。
“你看清楚了?是汉军八旗的士兵?”
皇太极看着眼前的亲卫,疑惑的问道。
“回大汗,奴才看清楚了。其中有两人奴才还认得,他们都是额驸李永芳和鲍承先将军麾下的亲卫。”
听到自己亲卫的回答后,皇太极陷入了沉默了。
“难道额驸李永芳也背叛了本汗?他可是本汗的妹夫啊!”
皇太极心里暗自思索道。
“这也说不通啊,如果李永芳也背叛了本汗,那他完全可以打开城门,放明军进来啊?”
皇太极陷入了沉思中。
此时,皇太极还不知道明军没有进城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减少麾下士兵的损失而已。也许这个观点在皇太极看来是极为可笑的。在皇太极的观念里,没有了士兵,去朝鲜,去蒙古等地抓就行了。
所以,明军一直没有攻破各个城门,皇太极就一直认为明军是暂时攻不进来。他也从没有考虑过,自从新军出征,明军有多长时间没有派步兵打过攻城战了,从来都是大炮开路,先大量杀伤城内敌军的有生力量,然后用炸药炸开城门。再派骑兵或者是火枪手进入城内,将敌军压制后,彻底占领城池。
现在,李永芳等人没有为明军打开城门,让明军进入城内,反倒是成功打消了皇太极对他的怀疑。
这人啊,如果对一个人有意见,怎么看他都不顺眼,总能下意识的找到对方的错误。之前皇太极一直暗中提防着阿敏,在发现阿敏暗中投靠明军之前,阿敏也没有为明军打开城门。现在面对李永芳这同样的问题,皇太极就不愿意相信李永芳这个一直跟随自己的妹夫会背叛自己。
“你们速速前去查探,好好看看额驸是派人关心明军炮击的区域还是专门派人为明军的火炮提供炮击方位,发现问题后,立马来报!”
皇太极对着眼前的亲卫再次下令道。
“是,大汗,奴才这就前去。”
说完后,皇太极的亲卫便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明军炮击的区域,向东城门方向快速赶去。
此时,李永芳也得到了皇太极派士兵过来查探情况的消息。得到消息后,李永芳的第一反应就是皇太极发现自己等人已经背叛了他,暗中向明军投降了。
想到这里,李永芳赶忙将这个情况赶去李庆生,让李庆生向刘志磊等人传递这个消息。
刘志磊知道这个消息后,先是暗自思索了片刻,随后就派人分别向曹文诏,黄得功,孔有德通报这里的情况,并告诉他们自己准备从东城门突击进去。
让另外三个城门外的命令做好拦截的准备,防止皇太极从其他的城门突围而去。
曹文诏,黄得功和孔有德接到刘志磊派人送来的消息后,纷纷做好了战斗的准备,等待着皇太极从自己这里突围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