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中华之铁血崛起 > 第244章 王喜才之死

第244章 王喜才之死(1 / 1)

王信等人,押着一部分的读书人,向着南城门缓缓移动。从远处冲锋过来的李顺和,看到这种情况后,急忙命令身后的骑兵放慢速度,然后缓缓的停了下来。

李顺和走到巩永固的附近,一边看着不远处的孔府私兵,一边对着巩永固说道。

“驸马,这是什么情况?不是说这些读书人都是孔府的支持者吗?他们这是玩的什么套路?”

听到李顺和的疑问,巩永固也感到很郁闷。这些读书人虽然迂腐,都支持着孔府,可是现在思想观念明显已经有所改变。而且都没有犯下大错,关键还都是自己从北城门带过来的,要是出了什么大事,那自己绝对脱不了干系,肯定会被朝中的大臣弹劾的。

现在这种情况,也只有先和对面孔府的私兵统领拉扯一下了。

“你就是孔府的私兵统领,王信吧?你这是什么意思?拿你们孔府的支持者来威胁我们吗?”

巩永固看着王信,装作很疑惑的样子,大声的问道。

“这些读书人都是大明的读书人,并不会心甘情愿为孔府牺牲的,我不信你们官府敢不顾他们的死活。

那边还有好多的读书人呢,你们要是真的对这些人不管不顾,那明天官府不管读书人的事情就立马会传开,到时候你们的名声可就真的臭了。天下的读书人还有几个会为大明卖命?”

王信看着巩永固,一脸笑意的说道。

“我说,你是咋想的?你们孔府是读书人的信仰所在。你们现在这种做法无疑是将天下的读书人推到你们呃呃呃对立面。你这样做,你的主子同意了吗?”

巩永固看着王信,一脸无语的说道。

“哼,那我不管。我的任务就是护送我们世子离开!”

王信厉声说道。

“哦,这么说,只有孔府的世子孔兴燮在那个马车里了?

孔世子,怎么,到了这个时候了,还不敢出来一见吗?”

巩永固对着马车的方向,大声叫道。

孔兴燮一家躲在马车里,并没有出来。

“唉,作为中原几千年来文化的领导者的孔家,没想到竟然是一个缩头乌龟,真是羞辱了你们的祖先啊!”

巩永固轻声说道,露出了一丝不屑的表情。

“哼,混账东西,不许你侮辱孔家!孔府乃是孔圣人的后人,怎容你一介武夫如此羞辱!”

王信看着巩永固,大声的说道。

“呵呵,一介武夫?据我所知,孔圣人就有一身不错的武艺,你说他老人家也是武夫吗?自古以来,保家卫国,延续华夏文明的,可都有武人的影子。再说了,你自己也是一介武夫吗?真是可笑!”

巩永固看着王信,轻声反驳道。

看到王信不再说话后,巩永固又看向了那几辆马车,大声的说道。

“孔兴燮,你还要继续败坏你们孔府的名声吗?几千年来,孔府一直都是中原读书人的信仰所在!但是现在,你自己出来看一看,看看这些一直支持你们的读书人的脸上,除了失望还有什么?

你这个孔圣人的不孝后人,还有何脸面苟活于世?如果你连站出来的勇气都没有,那逃出去还有意义吗?从今往后,中原的历史上就会记载,孔家之人,是没有担当的、遇事只会逃跑的无能之辈!”

巩永固看着孔兴燮所在的那辆马车,大声的羞辱着他。

四周的读书人看到这种情况下,孔兴燮还没有站出来,纷纷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这时,王信等人挟持的一名读书人,突然发出了一阵大笑之声。

“哈哈哈,怨不得旁人,只怨我们自己眼瞎了而已。

自古以来,曲阜知县一直是由孔家子孙世袭。3年前,在下正在曲阜求学,当时已经是人至中年了。去年,衍圣公孔胤植突然召见在下,在交谈中,衍圣公想让在下出任曲阜县令。这让在下感到很惶恐,连忙推辞,不敢接受。

因为在下乃是秀才出身,并没有考取好的功名,按说是不能当县令的,更别说曲阜县的县令。

后来,衍圣公对在下好言相劝,打消了我的疑虑,在下才勉强同意。后来没过多久,朝廷的吏部就下了任命,让身为秀才的我直接做了县令。

在下一直以为是上天眷顾我,让我王喜才能得到衍圣公如此的厚待。现在想来,可能是我太愚忠孔府了。自从当了这曲阜县的县令后,先后为他们处理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之前一直以为是孔府不孝后人孔兴业做的,为了不影响孔府和衍圣公的名声,就一直暗中替孔兴业处理了这些事情。现在看来,我也之前他们拉的一个背锅的而已。”

王喜才看着四周的读书人,声情并茂的诉说着。

“各位,现在我算是看清了孔府的真面目。你们也都是饱读诗书的人,对于咱们中原华夏民族的发展历史也是知道的。对于各个时期孔府的发展也是知道的,只是你们不愿意承认罢了。

以前蒙古、金朝、南宋争夺中原汉地时,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用审时度势,率曲阜孔族和庶族降附大蒙古国的国王孛鲁,其子孙得以世袭曲阜令。孔子五十世孙孔鼒和孔子五十三世孙孔淑两家也因获知于忽必烈或随从元军征宋而进入仕途。不过,自孔元用降蒙至忽必烈末年,曲阜孔氏入仕者仅十余人,且官职低微。元朝中期起,蒙廷尊孔崇儒,恩及孔子后裔,孔氏凭藉其补文学掾的恩例,大量进入仕途,但官职仍然不高,多为下品,中品者鲜少。至元朝后期,即元顺宗时期,曲阜孔氏开始出了数位高官。

在元朝与我大明太祖带领的红巾军的战争中,孔克坚站在元朝廷一边,为其出谋划策。

那时候,面对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元廷有意利用衍圣公的声望控制山东地区,笼络汉族人心。孔克坚也为元廷镇压农民起义出谋划策,企图挽救元朝统治于不坠。当时,元朝廷与我大明太祖带领的红巾军决战于大都,虽出于贺太平的力争,其谋略应当出于孔克坚。如此,看来孔克坚有大功于元朝。

到了我大明太祖建国号、称皇帝后,孔克坚仍称病不赴诏。中山王徐达攻占曲阜,孔克坚成了大明国的俘虏。

纵观历史,孔家一直都是我中原华夏的读书人的精神领袖。但是每次我汉人建立的朝廷灭亡的时候,面对异族大军,貌似孔家并没有和社稷共存亡的意念。

所以,作为一个汉人,一个身体里面流淌着炎黄二帝血脉的汉人,咱们没必要再侍奉孔家了,他们已经不是那个为我汉人付出的孔家之人了。也许,南宋之时,随朝廷南迁的孔府之人才是孔圣人的真正后人。就在曲阜的这些人,只不过是蒙元自己打造的一个伪圣人后人,是专门用来欺骗我们汉人的蒙古人而已。”

众人听到王喜才的这一番言论后,都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巩永固听了以后,赶忙大声说道。

“王喜才,不许胡言乱语,这衍圣公一脉,乃是太祖皇帝亲自册封的,岂容你在这里胡言乱语!”

众人听到巩永固的话后,都反应了过来,不敢多说什么。

“呵呵,巩大人,请恕在下无礼了。可能这一番话,有否定大明历代皇帝的意思,但是,希望巩大人回去以后,好好的查一查,别在让我大明大明皇帝继续犯错了。曲阜孔府,不可留!”

说完以后,王喜才的脖子便朝着前面孔府私兵的刀刃划了过去。

“噗呲!”

一声轻响,王喜才的脖子被划了一个大口子,颈动脉的血瞬间喷射而出。

没用多长时间,王喜才就倒地身亡。

其余的读书人看到王喜才自尽身亡后,内心都感到一阵难过。

而那些孔府的私兵,从小就学习孔孟之道,一直被灌输着忠于孔家的思想。可是他们毕竟也是汉人,刚刚听到王喜才的一番言论后,对自己保护的孔兴燮也产生了一丝怀疑。

“王统领,曲阜孔府真的是蒙古人吗?为了孔圣人之后,咱们可以不惜此命,要是咱们保护的是蒙古人,那怎么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一名孔府私兵看着王信,大声的问道。

而这个时候,王信也是一脸的怀疑,心里产生了动摇。

巩永固看到王喜才自尽后,心里感到一阵感慨。

“孔兴燮,你还不出来吗?”

巩永固看着孔兴燮的马车,大声的问道。

而还在马车里坐着的孔兴燮,听到自己府内的私兵也开始质疑自己的出身,便知道自己再不出来,这些人很有可能就会直接叛变。现在已经涉及到了孔府之人是孔圣人之后还是蒙古人的问题,容不得自己不慎重对待。

“唉!王统领,将那些读书人放了吧。成王败寇,既然咱们出不去了,那就不出去了。”

马车内,传出了孔兴燮无比落寞的声音。

王信和孔府的私兵听到孔兴燮的命令后,都愣住了,然后下意识的扔掉了自己手中的兵器。

“全部拿下!”

巩永固看到后,赶忙下令道。

“将所有人带回去,直接押到军营!”

巩永固对着身后的士兵们下令说道。

“是,大人!”

随后,巩永固又看向了四周显得呆滞的读书人,对着他们大声劝道。

“你们都是我大明的人才,都是有学识的。以前科举制给你们提供了一条做官之路,可是陛下办立的两所大学,从这里毕业后做官更容易。你们都是聪明之人,都去那两所大学试一试。等考上了大学,四年以后,毕业了就能直接进入官场。这不比你们寒窗苦读来的容易吗?现在你们各自都回去吧,好好得考虑考虑自己以后想要走的路吧!”

随后,所有的读书人都四散而去。

“找一副好的棺材,将王喜才收敛了吧!”

巩永固看着王喜才的遗体,对着身后的士兵轻声说道。

“是,大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吕氏外戚 调教贞观 刀笔吏 神捕乱宋 极品家将 我为王 穿入中世纪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扩张之路 晨唐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