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中华之铁血崛起 > 第45章 平叛赈灾

第45章 平叛赈灾(1 / 1)

李鸿基带领军队押送粮草来到陕西后,还未进入澄城地界,便有一种荒凉凋零的感觉。看着沿途的田地,

一路走来,看到有些村社里开始祭祀龙王爷,壮汉们抬着龙王爷的神像,敲锣打鼓,祈求发慈悲下雨拯救生灵,依然无效。现在快到秋收时节了,看地里的情况,就知道本年要颗粒无收了。财主富户还有余粮可以度日,穷人无有积蓄,便纷纷进山采食蓬草,将蓬草种子收集起来可以煮或者蒸来充饥。其他的就是往日喂猪马的糠皮酒糟、野菜野果之类,此时顾不得又苦又涩,也拿来食用。

山间此时百草不生,蓬草、野菜都已吃尽,没奈何开始剥取树皮,树皮中以榆树树皮吃起来较为柔和,却也不敢都吃榆树皮,还得掺杂其他树皮,以免没了榆树皮做引子,无法消化。到了最后,树皮也都吃光,还没熬到有粮接济。

听说有人发现山中有一种石块叫青叶石能吃,吃起来一股腥味,好在只需一小块就觉得吃饱。老百姓听说后,蜂拥而至,纷纷吃青叶石充饥,不到三天,就因无法消化,肚子憋胀,疼痛而死。

唉,李鸿基现在的心情百感交加,恨不得让澄城知县张斗耀活过来自己再剐一次,百姓生活已经这么艰难了,他竟然还敢继续压迫!被那个叫王二的一刀剁了真是便宜他了。

勉强发起精神,吩咐将士们沿途遇见百姓分发一点粮食,安慰他们朝廷的赈灾大军随后就到,让百姓们再坚持坚持。然后命令部队加快速度,争取正午之时到达澄城。

大军一个时辰的急行军后,终于在正午之前到了澄城城下。

只见澄城大门禁闭,城头上还有三五个农民军依靠着城墙无精打采的站立。

“本将乃大明第二军游击将军李鸿基,叫你们的首领王二出来答话!”

巨大的嗓门将城墙上的几人吓了一跳,然后赶紧让人去叫他们的首领王二。

不一会儿,城头上出现一个还算壮硕的中年男子,满脸的胡子,看着不像是有多少谋略的人物,倒像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主。

“城下何人要见我,报上名来!”

“某乃大明游击将军李鸿基是也!王二,我劝你开门投降,少造一些杀念!”

“呸,让我开门投降,你想多了,反正已经活不下去了,造反是个死,不造反也是个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来和造反,也好杀尽天下贪官!”

“天下的贪官那么多你杀的完吗?王二,你知道我背后这些军队是哪里来的?这些都是在宁远和建奴大战过得,对他们来说攻破澄城易如反掌!我劝你投降是因为我也是陕西人,本将是米脂县人,看着父老乡亲受罪,我心里很难过,可是你们造反的话,那性质可就变了,继续顽抗下去,是没有好下场的。”

“你快拉倒吧,你说你也是陕西人,可你和我们不一样,你能吃饱饭,你不用挨饿,所以你是和那些贪官一伙的。”

“我和那些贪官绝对不是一伙的,那些贪官自有朝廷和陛下收拾,你们完全没必要为了这个把自己搭进去!”

“哈哈,朝廷?皇帝?太远了,看不见我们平民老百姓。”

“不许你胡说,之前是当地的相互勾结,陛下已经下旨彻查了,不信你看,我们部队身后还跟着许多的老百姓,陛下让我们先带一部分粮草过来赈灾,随后朝廷的赈灾大军马上就到,到时候谁还愿意和你一起造反?你不为自己想一想,也不为自己的家人想一想吗?还有哪些跟着你的兄弟们,你不为他们的身家性命考虑吗?”

“这…”,王二本来就是个老实人,当初只是因为冲动才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其实自己内心深处未尝没有害怕和后悔,现在如果能给兄弟们一条出路的话,那,自己也就无所谓了!

“你能给我身后的兄弟们开出什么条件?”

听到这,李鸿基知道这事情有可能何平解决了。

“来之前陛下有言,现在京城第五军正在招募,欲在陕西,河南,北直隶进行招兵,我可以给他们安排到第五军去,只是能不能通过考核,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至于你,王二,本将也不瞒你,你应该知道自己有什么结果。”

“唉,你如何保证你说的!”

“我李鸿基以自身性命对天起誓,若我秋后算账,必不得好死!”

“好吧,李将军,我投降。”王二落寞的说道,随后将自己手中的刀扔了下去。

“二哥,不行,不能投降,投降了你必死无疑啊!”这时,王二身边一个高挑的青年焦急的说道。

“闭嘴,三弟,你看看下面那些军队,那是在辽东和建奴打过硬仗的,你再看看咱们的人,连武器不能保证人手一把,你说拿什么去抵挡!三弟。照顾好父母和你嫂子,侄子。其实,二哥之前在酒楼听那些说书的先生说过,放今陛下圣明。希望陛下说话算话吧,也许,你们不会有事的。”

“打开城门,请李将军进城!”

说完后,王二便下了城楼。

城门缓缓打开,外面军队鱼贯而入,进入后首先占领城内各个要点,然后几个军士将王二绑了起来。

“王二,你知道的,对于你本将也无能为力了。你抓的那些澄城的官吏呢?”

“那个知县被我一刀子剁了,剩余的都被我关进大牢了,城里的大户人家也被我给抢了!”

“嗯,来人,进入城内后去大牢将那些官员提出来,按陛下的旨意处理!将王二带回京城吧!聚集城内的粮食,以百户为单位,奔赴各地赈灾。”

“将军,咱们不等朝廷的赈灾大军了吗?”李鸿基身边的一个亲兵问道。

“不等了,多等几天,说不定多饿死多少人。”

“是,尊将军令!”

听到李鸿基这样安排,王二的心彻底放下了。

“来人,向朝廷发奏报,乱已平,开始救灾!”

到了第三日,朝廷的赈灾大军到来,带来了大量的粮食,然后奔赴各地开始赈灾,一时间活人无数,百姓纷纷在家中供起皇帝的长生牌位。

而刘兴祚也随赈灾大军一起到来,打算在这里招募一些士兵。

“刘将军,之前劝降的时候,末将承诺为那些投降的农民军谋一个出路,还望大人能够通融一下。”李鸿基忐忑不安的看着刘兴祚,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提前安排会不会引起刘兴祚的反感。

“嗯,本将听说了,对于农民起义军,陛下也是心怀仁慈的,那本将也不会多做阻拦,但是达不到新军的标准,本将可是不会收的。”

“多谢刘将军,末将之前也给他们说过,能不能达到要求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末将斗胆,敢问将军欲在陕西招募多少军士?”

“陛下先前有言,要在陕西,河南北直隶,河北等地进行招募,现在因为山西已经发生灾情,可以酌情多招募一些,暂时两万人吧!”

在陕西招募两万人不少了,起码可以将一些不稳定地方的青壮都给抽走,只是青壮走了,留下老弱妇孺,在这灾荒年可也不好过啊。

“李将军放心,本将来之前听说陛下已经派人着手去还在购买大量的粮食,想来这里会持续赈灾的。”

听到这,李鸿基唱出了一口气,毕竟是自己的家乡父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心里也不好过,“陛下圣明!”

在北京接到李鸿基的奏报后,栗清长出了一口气,还好没有造成大乱子。受过红旗熏陶的栗清对待国人总是心硬不起来,毕竟都是中华子孙,非必要不会大开杀戒。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吕氏外戚 调教贞观 刀笔吏 神捕乱宋 极品家将 我为王 穿入中世纪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扩张之路 晨唐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