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陛下,一下子就解决了让我们头疼不已的难题!”
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曹操重新恢复了对刘辩的崇拜。
站在城墙上,
他朝着皇宫的方向,深深一拜。
然而,
周异虽然对天子充满了敬佩,但心中依旧有些困惑。
“曹府君,铜雀台的规模你也看到了,就算掏空国力也未必能够建造出来。”
“陛下这么做,固然可以解决流民的生计问题。可国库空虚,哪有那么多粮食和钱财支撑下去呢?”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如果,流民们干了活却压根就吃不饱,问题将会变得的更加严重!
曹操却神秘一笑,“周公,陛下的很多决定看似昏庸,实则都有深意。”
“就拿对付董卓来说,陛下在表面上不断的示弱,可暗地里运筹帷幄。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我相信,这一次也一样。”
“陛下既然敢开这么大的工程,就一定有能力把他完成。”
对天子的能力,曹操始终充满信心!
“你仔细想想,现在是四月初,而陛下设定工期是两个半月,建造完成正好是六月半,晚季农作物播种的季节。”
“这些流民干完工程,立马就能投入到农忙之中,无缝衔接啊。”
农民只要忙起来,就没有工夫瞎闹腾。
这同样,也是一种治国手段!
理虽如此,但周异始终想不明白,天子要从哪里筹集到那么多粮食和金钱。
另一边,
赵岐,陈纪,张温等人聚集在蔡府。
因为赵岐被贬,大家的心里都有些愤愤不平。
饶是蔡邕,也没办法理解刘辩建造铜雀台的行为。
不过因为心中坚信天子治国的信念,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质疑甚至诋毁天子。
反而将赵岐等人请到了家中,好言劝慰。
送走赵岐等人,蔡邕一个人来到后院,望着满院嫩苗发呆。
“陛下啊,您此举臣实在不能理解。”
“国力空虚,百姓不堪重赋了啊,您为何还要大兴土木,消耗国力呢?”
“难道,您之前逼捐百官,真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吗?”
蔡邕很苦恼,
他在犹豫,要不要进宫面圣,当面陈述利害,劝陛下放弃建造铜雀台的想法。
他不怕被罢官,只是担心,自己被罢了官,陛下也不会改变主意。
“父亲,或许您上街走一圈,就知道答案了。”
这时,两个女儿从外面走了进来。
“昭姬?贞姬?”
“你们去哪里了?”
他回来的时候,没有看到自家的两个女儿。
蔡琰轻轻一笑,嘴角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我和贞姬去了一趟王府。”
王府,也就是太原王家,
当代家主是王允。
蔡琰与王允的义女相识,二人是知己好友,一曲一舞堪称洛阳双绝。
“你刚才说为父到街上走一圈就知道答案了,是什么意思?”蔡邕好奇道。
“哎呀,父亲大人,您出去转一圈不就知道了吗。”
蔡瑛拉着蔡邕就往外走去。
刚上街,就看到几个西凉兵带着一群流民经过。
流民们的脸上,都露出兴奋之色。
蔡邕十分好奇,连追了上去。
经过一番询问他才知道,原来这些流民都是去给天子修建行宫的。
已经招募了三万多流民了。
听到这个数据,蔡邕傻眼了,喃喃自语道,“岂不是说,洛阳城内的流民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这的确是他想要的答案!
“哈哈哈!”
“果然还是陛下深谋远虑啊!”
“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
蔡邕放声大笑,朝着皇宫的方向恭恭敬敬的拜了一拜!
“不愧是陛下啊,我得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赵邠卿去!”
说完,他连家门也不回了,直奔赵岐的府邸。
看到自己父亲如此兴奋,蔡琰既无奈又欣慰。
“咱们的陛下,还真是一位奇人呢。”
“每次看似昏庸的行为,总藏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深意。”
蔡琰伫立街头,一对黑白分明的美眸望着皇宫的方向,对那个从未谋面的少年天子,充满了好奇。
少女的心中,忽然生出了一丝崇拜。
她和蔡邕一样,都希望这个国家好起来。
而这份希望,此刻已是寄托在了刘辩的身上。
“姐姐,我有一点不明白。”
蔡瑛忽然歪着脑袋问道。
“贞姬哪里不明白?”蔡瑛美眸回转,看着她道。
“爹爹说陛下要建造的铜雀台,和暴秦时期建造的阿房宫一样,都是劳民伤财的庞大工程。”
“有这些钱,直接用来救济灾民不就好了吗,干嘛如此大费周章?”
莲步轻移,
蔡琰一边朝家里走,一边思考妹妹的提问。
答案,
立刻在她的脑海中生成。
“贞姬,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你可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救急不救穷?”
蔡瑛点点头,“意思为只能救急事急难,不能长时间救贫穷的人。”
她的年龄虽然不大,但从小接受蔡邕和姐姐的熏陶,小脑瓜子也比常人聪明。
“没错。”
蔡琰轻轻地道了一声,接着道,
“这些老百姓因为灾祸而流离失所,他们遇到的困难,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解决的。”
“开仓济民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穷。”
“若长时间接济这些流民,势必会让他们养成对朝廷的依赖性,让他们觉得,朝廷养他们是应该的。如果有一天,朝廷不再养他们了,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想要真正的解决他们的问题,给他们找一份活干,让他们用劳动换取生存的权力,是最佳的处理方案。”
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蔡琰心中补充了一句。
“可是,也没必要为了给他们提供生计,就建造一座如此庞大的宫殿吧?”
“这不是有一点,牛刀杀鸡了吗?”
蔡瑛小嘴微撅,幽幽的说道。
“呃……”
蔡琰耸了耸肩,“你说的也有点道理,想必,陛下也存着私心吧。”
不管刘辩的用意是什么,
他都做了与百姓有利的好事。
这一点,便值得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