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籍是做不到的,二十几个人,只占地就要占不少,没有哪个村子会同意的。”
“我打算在那处起几个房子,先住着,反正那块地也不小。”
不过那块地还是属于流民聚集地,万一下次再涌入一伙“冯大”,对老人孩子来说同样危险。
所以崔晚棠有些惆怅,她前几日也和宋彧说过这件事,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先安顿好老人孩子们。
她洗干净手后,坐下来吃青枣,眉心微蹙。
宋彧却是突然道:“娘子有没有想过买地立村?”
崔晚棠愣了下,立村?
那不是建立大本营吗?她的眼神一下就亮了,但是很快又黯淡下来。
“夫君啊,地是很贵的东西,咱们买不起。”
崔晚棠想,宋彧大概不知道买地不容易吧,地哪里能说买就买。
她知道如今村里只是单单租一亩良田就要一年五两,也就是一千块钱。
至于买?这个时代买地可太难了。
谁家要卖地,先考虑的就是自家有没有人买,然后是族里,村里有没有人要,像外地人想买块地,说不定能等上十来年。
她肯定买不起地,虽然说胡赖子他们所在那块荒地说不定便宜点。
但再便宜也是开了荒的地,一旦官府同意卖,那地就是再差都能叫人抢破头。
宋彧听着崔晚棠那同情的语气有些哭笑不得。
他道:
“我查了清河县志,那片地原本是一陈姓人家的地,陈家家主陈莲生晚年缠绵病榻,于是建药王庙想要延寿。”
“不想这庙没能帮他实现所愿,因此临死前叫人砸了庙,陈家子弟觉得那块地风水不好,就搁置不管,久而久之那处就成了流民集聚地。”
宋彧同崔晚棠说完后,崔晚棠才知道,原来那块地原来不是官府的,是这什么陈家的。
其实想要建立村子不难,毕竟地这么多,各县都很乐意扩大地盘添置人口,国家也当然是很鼓励开荒的。
但是开荒是件很难的事,不说流民本身就没有口粮支持这大工程,就是铁锹之类的工具对他们来说都不容易得到。
所以这块开好的地其实挺珍贵的。
不过……
“陈家还是觉得那块地不吉利吗?”崔晚棠问道。
寻常人家都不会卖地,地比钱金贵。但是陈家似乎并不想要这块地。
宋彧点了点头。
崔晚棠有些怔怔的,宋彧继续道:
“且有趣的是,陈家多年前举家迁移到了隔壁省,早已经忘记了自家还有这么一块地,而李绅上任五年来一直以为这块地属于官府。因此这块地才一直没人盯上。”
也就是说崔晚棠可以趁此机会悄悄找陈家捡漏,压低价格入手一大块地当地主了。
崔晚棠有些惊讶,她眨了眨眼问宋彧。
“那要多少银子啊?”
宋彧笑看着她,“我让人去问过陈家了,一亩可以给到十两,那片开过的地共十亩,也就是一百两银。”
不过,他派人去问陈家时用了点计策。
大概就是陈家信术士,所以他派去的人指点了下那陈家人,告知他们清河县这块不详地需得怎么卖才好,于是悄无声息的,这块地便被谈下来了……
崔晚棠张圆了嘴,脑袋懵懵的,一百两银,她就能当大地主了。
哦,不,是村长了。
十亩地足足能盖数十栋房屋,那是很大一块地了!
宋彧继续道:“聚集五户就能立村,只需缴纳赋税就好。陈家老宅那边留了人,若是娘子愿意,可以去同那边立契了。”
“愿意!”
崔晚棠兴奋得喊了声,她眼神晶亮得看着自家夫君。
地主呀,这幸福来的也太措手不及了吧?!
“宋彧你也太厉害了吧,你怎么想到去查县志的!”
谁会想到流民聚集的地方,竟然不属于官府。
要是她正经去找官府买地,到时候官府一查,定要联系陈家,三方搅合,难免让人知道那块地的事情,肯定会把地皮炒起来的。
她哪里还能捡这个漏。
而且,宋彧还能想到法子提前把地谈下来。
崔晚棠暗道自己又从宋彧那里学到了一点。
以后不能因为目标难就觉得做不到,不去多思多想多费力,至少要彻底明白到底难在哪里。
宋彧见崔晚棠笑得开心,心底也是软的。
“能帮到你就好。”
……
有了宋彧的提醒,崔晚棠动作迅速得就去买了地。
李绅知道那块地不是官府的时候,还惊讶了好一会,不过还是派了人去给崔晚棠他们量地备案。
甚至多划了不少周围未开的荒地给她,让她能自己垦荒。
大概也是有向崔晚棠卖好的成分在。
胡赖子他们都激动不已,特别是在几天后,崔晚棠在路口立了个村碑的时候,一伙人都兴奋到流泪。
等到四月中旬时,那座破庙便被拆了,先盖好了六栋房屋,一栋属于崔晚棠,其他的胡赖子一伙人分作五户入住其中。
虽然住得略微拥挤了些,但每个人几乎都激动得睁眼到天明。
崔晚棠买了鞭炮一放,小村子“二一世纪村”便正式现世了,她也荣升为了一名小村长。
宋彧去参加院试还没回来。
而她师父给她的回信也又到了手上。
信中告知她备案的事,大概下个月就会有眉目。
崔晚棠还粗略和他提过穿书和他坠马的事,他也表示自己会注意楚绾绾和自己弟弟的。
事实上,秦望笙在看到徒弟说她是穿书时,反应了好久。
他照了照镜子,皱眉道:“男主竟然是老六?作者这是什么眼光?我竟然连配角都没混上?”
吐槽完后,他也沉默了许久,任谁知道自己的命运被一本书定下了,都不会好受。
不过秦望笙毕竟有二十几年的现代生活经验,倒也不会崩溃,这也是崔晚棠选择告诉师父的原因。
毕竟师父如今生活在男女主所在的圈子里,还是要防上一手。
儿童文学故事书已经出到了第四期。
沈靖在看到上头没有自己要求的文章时,立刻就叫人去重新印刷了,还不满得叫人回信,让提醒下崔晚棠他们该如何做事。
而清河县翰墨轩买第四期书籍的人却是少了许多。
掌柜杨明在看到老顾客李家管家拿着几本书从店门口走过时,忙追了上去。
“钱管家留步。近几日店里出了几本新书,要不要带两本给李小少爷解解闷?”
“杨老板,不是我不带你家书,我家少爷不知怎地,已经不让我来翰墨轩买书了。便是笔墨纸砚也不肯让我们来此添置了,实在是,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