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是朱元璋一生的软肋,骑兵、步兵他都能玩转,就是跟水不亲。
要不怎么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呢,也可能是朱元璋多方寻找,一个人的出现解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此人名叫俞通海。
明史上说他是水军头目,其实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类似把船开到江心,然后问别人是吃秤砣还是刀削面——他其实就是个水贼。
过去是干啥的朱元璋不管,现在有用就行。
有了能打水战的,朱元璋就开始攒家伙,他召集了上千条战船先攻采石,再破太平,终于来到了最终目的地:集庆。
“上千条战船”属实是美化的说法,其实就是些小渔船。
但没关系,能运兵过河就行,元朝也没有水军,集庆就在眼前!
这时候的元朝统治者们非常头疼,哪哪都是起义军。
起义军扛把子刘福通都要打元大都了,明教总坛把蜀中占了他们都顾不上。
陈友谅、张士诚也有很大威胁,朱元璋还排不上号。
没人注意岂不正好?
于是朱元璋抓住机会,向集庆发动了总攻。
可由于船只太差,朱元璋又太小看集庆的城防,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八月和九月,朱元璋连续两次攻击集庆都失败了。
有时候福祸相依,朱元璋虽然攻城失败,但好在还有意外收获:在这两次战斗中,郭天叙和张天祐都战死了。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生前名义上是归刘福通节制。
实际也得听人家的,谁让此时的刘福通拳头最大呢。
郭子兴死后,刘福通让其子郭天叙担任都元帅,其妻弟张天祐是右都副元帅。
而朱元璋是义军的左副元帅,三人中他地位最低。
但军队的实际统帅是朱元璋,终究还是有能力的人说话声大。
可声音小也终究是有不同声音,如今他俩一死,这一路义军可就是朱元璋自己说了算的。
顺理成章,朱元璋成为了都元帅。
你说怎么会这么巧,俩人一起就死了?
是不是朱元璋暗中使坏,把他俩设计了?
谁也说不好,请参照《投名状》中的情节。
是巧合,朱元璋就是天命所归。
是谋划,朱元璋就是深谋远虑。
次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再次进攻集庆,兵分三路,用了十天时间就攻破了集庆,随后改集庆为应天。
拜拜了凤阳、濠州和滁州,再也不用跟这些穷地方干耗了。
朱元璋终于得到了富裕的金陵,可以不用只看着手里的碗,而可以抬头看看天下了!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引起了元朝的注意,但朱老板比较幸运,身前有老大哥刘福通挡着。
想揍他的打不着,能揍他的不想打,朱元璋得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这几年里,他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刘基、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广积粮、缓称王,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实力。
至正十七年(1357年),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取宁国。
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陈友谅部相邻。
同年五月,明教遥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正月,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现在朱元璋是真正抖起来了,同时也引起了邻居的反感。
接下来,朱元璋将真正面临考验,他面前有两个强敌:张士诚和陈友谅。
柿子当然捡软的捏,但哪怕最软的那个,也不是个善茬。
张士诚曾经有过非常彪炳的战绩。
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士诚偷袭占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转年,因为不懂得乱世中立足的基本规则,树大招风的张士诚把元朝名臣脱脱招来了。
脱脱亲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
以前的人就喜欢吹牛,人不够、嘴来凑,动不动就八十万、一百万的。
但吹牛也有个比例尺,有二十万人,号称一百万,那叫“以张声势”。
要是只有两万人,吹成一百万,那就让人笑话了。
所以只有一万人的张士诚,叫天不应、呼地不灵,想投降都没门:脱脱放话了,攻下高邮后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
张士诚恨不得抽自己一顿大嘴巴:让你瞎嚷嚷!占了点地方不知道怎么嘚瑟了!称帝,建国!把命搭上了吧?
但此时蒙古的一项优良传统救了张士诚一命——内斗!
好像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有一种共同的认知:宁予外敌,不予家奴。
清末的慈禧是这么想的,此时的元顺帝好像也是这么想的。
估计蒙古人始终没把自己当成中原的主人。
在他们眼中,骑马的终究不适合生活在农田里。
对中原,他们抱着一种能拿多少是多少的心态。
所以在此时在元顺帝心中,汉人是外敌,而脱脱是家奴。
脱脱被朝中奸臣算计,元顺帝一封旨意把他就地革职,押往吐蕃途中又毒酒赐死。
至于那“百万大军”,一时星散,群龙无首,张士诚乘机击溃了元军。
但是有个细节要注意:在此之前,张士诚足足抵御了脱脱三个月!
躲过一劫的张士诚,随后开始圈地盘。
令其弟张士德从通州渡江进入常熟,陷平江(那里园林出名)、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
张士诚从高邮迁都到平江,改名为隆平府,吴中富庶之地他几乎都占了。
此时朱元璋还在积蓄力量,见张士诚势大不想惹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意思是和平相处。
但张士诚不太拿朱元璋当盘菜,也不回信,竟然派遣水军进攻镇江,结果被徐达在龙潭击败。
这下朱元璋不干了:给你脸了是吧?你当我是泥捏的呢?
攒足了力量后,派徐达、汤和攻常州。
张士诚派兵去援救,大败。
被打疼了的张士诚这才知道朱元璋今非昔比,赶紧写信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