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戎!这不可能吧!东胜右卫上下的胆子会这般大,竟然敢奔袭石门镇行刺天子,驻扎遵化的孙总戎,那可不是吃素的啊!!”
三屯营城,总兵官府。
尤世禄面露惊色,手里拿着那道明发的上谕,难以置信地看向表情凝重的王世钦,言语间透着几分颤意。
对于天子巡边遭遇刺杀,这等惊世骇俗之事,尤世禄打死都不敢相信,这可是株连九族的死罪啊!
原本在尤世禄的心底,对于自家总兵官的这次召见,是想聊天子巡边之事,毕竟三河、蓟州发生的事情,已然传到了蓟州镇中协四路这边,就因为这件事情吧,早已闹的是人心惶惶了。
只是让尤世禄怎样都没有想到,他在赶来三屯营所驻总兵官府后,居然会得知这样的消息。
“这不是第一次了。”
而王世钦的一句话,让尤世禄脸色大变。
等等啊!
不是第一次,难道还有?
“早在天子离京巡边之初,在御驾途经通州境内时,就遭到一股奸佞败类行刺。”王世钦表情凝重,声音低沉道。
“此事某也是不久前才知晓的,此事在发生后,天子就命人押解奸佞首级归京,此事传至京城一片哗然。”
还真有啊!?
尤世禄彻底惊了。
“那……”
尤世禄强稳心神,上前对王世钦说道。
“别问某,某知晓的也不多。”
王世钦摆手打断道:“某知晓此事,本意是想在京打探下情况,想知道天子巡边,究竟是点到为止呢,还是真想彻查到底,可不想却意外探到此等惊世骇俗的消息。”
原来是这样啊。
尤世禄立时知道怎么回事了。
“只怕这个时候啊,天子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尤世禄沉吟刹那,看向王世钦说道:“在御驾离京巡边期间,一再遭到奸佞行刺,即便天子脾性再好,那也肯定是要彻查到底的。”
“这是必然。”
王世钦道:“你手里拿的那道上谕,是陛下着有司明发的,对于这等事,陛下却没有丝毫遮掩,可见陛下是下定决心要彻查的。”
“总戎,那我等的机会不就来了?”
尤世禄眉头微挑,似想到了什么,情绪略显激动地对王世钦道:“只要天子御驾进抵三屯营,此前我等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或许就能趁此机会一并解决,由此孙督师谋划的整饬就能落实下来了。”
“这也是某急召你来此的原因。”
王世钦表情严肃道:“如果真能趁此机会,将那些魑魅魍魉给除掉的话,则我蓟州镇中协四路将彻底凝一,甚至与西协、东协的联系将会更紧密。”
“这样一来的话,向西拱卫京畿安稳,向东扼守山海关要线,将会再无任何隐忧,这对孙督师的御辽之策,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总戎是有什么顾虑吗?”
见王世钦这般,尤世禄开口询问道。
他俩在一起搭伙的日子不算短,此前他俩都隶属于总兵官马世龙麾下,但是因为山海关镇出现骚乱,导致山海关总兵官死于兵乱下,马世龙被调任山海关镇,而空缺的这尊总兵官之位,则被辽东督师孙承宗举荐王世钦就任。
对于这件事情,尤世禄没有任何的怨言,毕竟他镇守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且孙承宗还特意给他去信言明情况。
“某是担心陛下领的兵马太少了。”
王世钦轻叹一声道:“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担心陛下对蓟州镇,对山海关镇,对辽前的了解太少,如果在此期间出现任何纰漏,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尤世禄沉默了。
对于王世钦所担心的种种,他是能理解的。
毕竟在这个位置待得越久,就越是能发现一些东西,而有太多的事情,并非像官面所言的那样简单。
“那要是跟孙总戎、赵总戎他们去信呢?”
尤世禄在沉吟刹那,随即看向王世钦道:“这次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啊,如果说错过了,想要彻底整饬蓟州镇所辖三协十二路,恐再没有这等机会了。”
“此事某不是没有想过。”
王世钦轻叹一声道:“但是真要这样做的话,万一让陛下知晓的话,那陛下会怎样想呢?”
尤世禄一时语塞。
尽管孙承宗在蓟州镇明确三协十二路,但是三协没有统属关系,彼此间是相互独立的,特遣三名总兵官分领一协,这为的就是避免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
甚至为了让中枢有司能够安心,在三协周边的不少卫所,并非直属于以上三总兵官直辖,而是各自独立,这才导致了某些不好的现象存在。
“某想去一趟石门镇。”
在尤世禄思绪万千之际,王世钦的一句话,却让尤世禄心惊了。
“万万不可!”
尤世禄瞪眼喝道:“你是中协四路的总兵官,擅自离开汛地,哪怕是有正当的理由,那也是死罪!!”
按明制,统兵将校擅离汛地,不管有什么缘由,革职查办都是最轻的,更何况大明文官对武将的压制很强,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那都会想方设法的搞死再说,这是震慑武将的一种方式。
“可是这机会难得啊!”
王世钦伸手道:“如果不将那帮奸佞悉数铲除,则孙督师所谋蓟州镇三协十二路之利害,自始至终都无法发挥出来啊。”
“某去吧。”
听到这里,尤世禄皱眉道:“左右就是个死,与其这样憋屈下去,倒不如先将中协四路的天给捅破再说。”
“不行。”
王世钦皱眉喝道:“某不能……”
“呵呵…”
尤世禄笑道:“总戎去的,某就去不得了?时下的中协四路,离得开我尤世禄,却离不开你王世钦!”
“不过某要去石门镇,你王世钦要寻得一可靠之人,代替某镇守北山,此地万不能有任何闪失,不然你王世钦就是我大明的罪人!!”
王世钦表情复杂,他不知道该讲些什么。
别看大明已经烂透了,但是在这样的境遇下,却仍有一批文武是忠诚于大明的,或许他们遭到各种不公对待,甚至是被算计掣肘,不过他们仍用自己的方式,在为大明效忠,在为社稷尽忠。
大明亏欠最多的,其实就是这些心念社稷,心系天下的肱股栋梁,如果这些人能被提拔起来,或许大明就不会经历那种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