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海被拉走了,王运钢一家子也被拉走了,只留下一个满地狼藉的现场,和一群议论纷纷的人。
林枫把茫然无措的王玉虎拉到家里,给他热了饭菜,还倒了一杯酒,让他喝上一点。
“玉虎,不管咋样,日子总要过下去,有啥事给我说一声,能帮上忙的我一定尽力帮。”
林枫拍了拍王玉虎的肩膀说道。
“是啊玉虎,有啥事记得说一声。”
坐在一旁的刘志民也跟着说道。他和王玉虎同岁,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同班同学,也算是一起长大的伙伴。
王玉虎哪有心思吃饭,他只是吃了几个饺子,喝了一杯酒,就回去了。林枫和刘志民不放心,一直把他送到家门口。
王玉虎家还是之前的烂摊子,老房子拆了,新房子不能盖,低矮破旧的南屋,就成了爷俩这两年的栖身之地。
“如果当时大队上有人站出来替玉虎家说句话,让他家把房子盖了,也不会出这么大的事!”八壹中文網
刘志民看着眼前的烂摊子,愤愤不平的说道。
“运钢家以后肯定不会这么霸道了,走吧!”
林枫拍了拍刘志民的肩膀,转身朝回走去。
村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林庆华的支书肯定是干不成了,在乡里的安排下,王志清接替他成了河西村的支书。
对于村里的老百姓来说,谁当支书并不重要,这日子该咋过还要咋过,影响不大。这件事,包括王运海的事,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而且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人们淡忘。
“你说这事咋能怨庆华啊?要不是运钢一家子太霸道,把运海活活逼疯了,咋会出这事?”
王秀英愤愤不平的说道。
“不怨他怨谁?他当时要是站出来说句话,让孟虎家顺顺利利把房子盖起来,孟虎就不会被抓进去,孟虎的娘就不会从运钢家的房子上跳下来摔死,孟虎家和运钢家就不会结这么大的仇,孟虎的爹也不会疯掉,就不会有现在的惨案了。”
“他当了这么多年支书,干过一件像样的事吗?占着这个位置不干正经事,一天天的就知道当个老好人,村里一有事就想着和稀泥,每次都是让老实人吃亏。这下好了,把老实人逼急了、逼疯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没把他牵连进去就是好的,如果他要再干下去,说不定哪天就进去了。”
“没这两把刷子,就别逞这个能,不敢管事就别干这管事的活,他比我二爷爷差远了,真不知道他当时是咋当上支书的。”
林枫点上一支烟,愤恨的说道。
“不是说了不让在屋里抽烟吗?再抽烟出去抽,在外边抽够了再进来。你在外面可别瞎说,你庆华叔毕竟是咱自己家的,他在村里干着,咱家有点啥事就好办。现在换成外姓的人干,有啥事还要去求人家。”
王秀英瞪了林枫一眼,嘱咐道。
“咱过咱的日子,不惹事不生非的,求他们干啥?”
林枫把烟掐灭,满不在意的说道。
“可怜了孟虎一家子!”
正在给孩子喂奶的刘志娟,叹了一口气说道。
县医院里,王运钢一夜之间苍老了几十岁,他还从惊恐中缓过神来,目光呆滞的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和躺在另一张病床上的儿媳妇,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想两家人这几年的恩恩怨怨,不过是为了半尺宽的宅基地,搭进去了两条人命,葬送了两个年轻人的前途,值吗?
来医院里做笔录的警察说,王运海被强制收容到市里的精神病院,估计一时半会儿出不来了。这个案子该怎么处理,等调查清楚了会给他们正式的通知。
王运钢对这些已经不在意了,他现在只希望儿子和儿媳妇能快点好起来,三岁的小孙女被亲家接走了,还在等着他们去接。
随着南方的配件陆陆续续到货,刘志民和林枫忙了起来,同时忙起来的,还有林国华和王秀英,他们要为刘志民的婚事做准备,这日子眼看着就到了。
在王秀英和孙梦霞的催促下,刘志民和白雪不得不放下手里的活,去县城把结婚证领了。
“终于有证了!”
白雪看着手里的红本本,兴奋的说道。
“嗯!咱们去商场里逛逛,买件结婚穿的衣服吧!”
刘志民激动的说道,离结婚只剩下几天了,他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还没买。
在农村,婚礼的头一天,家里就开始热闹了。大锅已经支了起来,同样是两口大锅,要不然熬的大锅菜不够吃。
结婚也是熬大锅菜,人生三锅菜的第二锅,煎饼菜。这是河西村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
熬大锅菜要先烙煎饼,几个大鏊子已经支了起来,一个鏊子两个人,一个负责烧火,一个负责摊煎饼。旁边的小桌子上,已经有一大摞摊好的煎饼了。
摊好的煎饼被切成和面片大小差不多的三角形,装在大笸箩里晾着。等大锅菜熬好了,盛到大盆里,在上面撒上厚厚的一层煎饼,再撒上葱花、香菜,浇上一点用醋炝锅的葱花油,用舀饭的勺子一搅,一盆热气腾腾的煎饼菜就算是成了。
煎饼菜里面一般不会放太多的肉,肉多了吃起来就会感到油腻,不如素一点吃着清爽。可能是因为煎饼菜代表着喜庆的缘故,吃起来也特别的有胃口,就算平时饭量不大的人,也能吃上两大碗。
头一天吃饭的主要是乡亲,中午和晚上都是大锅菜,吃过晚饭后,也会摆上几桌酒席,来随礼的乡亲会坐下来喝上一杯。
“国华和秀英安排的真不赖,看看这家具,都是电视广告里的那些名牌货!”
“还有这些家电,全都是牌子货,一看就知道花了不少钱!”
“这俩孩子有国华两口子照管着,也算是前辈子修来的福啊!”
来随礼的人也会到刚布置好的婚房里转一圈,对着屋子里的摆设赞叹一番。
刘志娟抱着一大摞床单被罩,过来给刘志民铺床,正在参观新房的几个妇女连忙过来帮忙。
“小枫家里的,看恁婆子给安置的多好啊!”
有人对着刘志娟夸赞道。
刘志娟脸蛋变得通红,只是一个劲的笑。自从给孩子过了满月后,乡亲们对她的称呼也改了口,好像是商量过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喊她志娟或者娟儿,统一改成了:“小枫家里的。”
就连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也是一样,喊了多少年娟儿、娟儿的,突然就变成了:“小枫家里的。”
这让她很不习惯,但心里却充满了幸福与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