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事情对于大明来说,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
即便是走航行最快的海路,在一路畅通无阻没有任何意外的情况下,也差不多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将消息传达到大明京师来。 一年里能够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对于消息的来回。 也就是赵元弘的请示抵达大明,然后朱英做出指示后,赵元弘收到消息的情况下,都已经过去快两年了。 在欧洲大小国林立的情况下,两年的时间,任何消息都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这种情况,只能是看个人的能力。 大明对于赵元弘来说,只能算是助力。 不过在扯虎皮这块倒是非常好用。 大明三大奢侈品畅销货物,茶叶,丝绸,瓷器。 在这遥远的欧洲,简直可以说是硬通货。 而对于一些很小的国家来说,从东方过来的一船货物,甚至远远超过皇室的财富。 赵元弘这个东方贵族,还是遥远又神秘强大的大明帝国之官员,如今出现在欧洲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欧亚大陆。 尤其是海因斯家族,这个以海贸而闻名的富裕家族放出话来,现在这位尊贵的东方贵族正在寻找远洋的合作者。 这就让几乎所有的贵族都变得非常的疯狂起来,大量的朝着君士坦丁堡聚集。 赵元弘在拿出近半的身家财富请了君士坦丁堡的贵族,官员,教士们一顿丰盛的晚宴过后,也正式的担任了御前大臣及财政大臣的职位。 通过施粥的方式,君士坦丁堡这些居民们,也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尤其是知道帝国现在御前大臣是神秘的东方贵族,眼睛里都开始有了光彩。 最关键的是,只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君士坦丁堡就变得非常的热闹起来,完全没有了之前萧条破落的感觉。 甚至于一些区域开始变得热闹。 这些变化都是因为赵元弘所带来的。 在贵族中有一个隐秘的传闻,说这位东方贵族官员的手里有一枚印信,只要取得东方贵族的认可,那么就能远洋遥远的东方大明帝国,并且受到大明帝国海上的保护。 还可以从东方低价的买到许多昂贵的茶叶,丝绸,瓷器,甚至是没有数量的限制。 船上能装多少,就给你装多少。 这样的事情,足以让所有听到的贵族变得疯狂起来。 谁不知道海上的财富是最为夸张的,多少大贵族都是在参与着海上的生意,而整个世界上最大的买家跟卖家,都是如今的大明帝国了。 京师邸报随着海商们其实早就已经传播到欧洲来,只是这距离太遥远了,中间还隔着这么多的国家,所以许多贵族也只是请一个汉语翻译,当故事听听。 当故事里的事情,能够变成现实的时候,这种震撼就会变得非常的夸张。 “你们还不知道吧,为什么海因斯家族会这么卖力的将家族财富送给神秘东方贵族吗?”“这些天单单是送到君士坦丁堡的粮食,就足够数万人吃的,这些粮食都是海因斯家族耗费了大量金币去狗知道的,导致最近的粮食都开始涨价。”
“甚至我听说,海因斯家族拿出了三十万金币借给那位东方来的贵族阁下。”
有贵族悄声说着隐秘的消息。 其他贵族当然来了很大的兴趣。 “海因斯家族这是疯了吧,三十万金币不算多,可买这么多的粮食,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怕是要耗费两三百万的金币吧,这是要把家族的底子都给拿出来,难道他们就不怕破产吗。”
先前说话的贵族,立即不屑的说道:“那位东方贵族阁下,是真正的东方大官,你以为别人海因斯家族的人是白痴吗。”
“他们本来就做着海贸的生意,甚至生意都已经是做到遥远的东方去了。”
“据说在前几年的时候,有一位海因斯家族的成员,在遥远的大明亲眼看到率领上十多万大军的统帅,在这位东方贵族的面前毕恭毕敬,那是真正有着大权势的大人物。”
“还有那些跟着一起来的士兵,每一个都是技艺非常高超的骑士,就说他们身上所穿戴的铠甲,就不是我们这边能够打造出来的。”
“也就是那些铠甲不会出售,否则真的会被开出一个天价来,这可是来自东方的铠甲,有着极大的收藏价值。”
“况且我听说,这位东方贵族阁下给海因斯家族开具了一张欠条,允许海因斯家族凭借这张欠条去大明帝国兑换大量的货物,甚至是黄金。”
“只跑一趟东方,海因斯家族现在所有付出的投资,都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这样的话让所有听到的贵族们都感受到热血沸腾。 仿佛大家看到了数年后,海因斯家族从遥远的东方运回来数之不尽茶叶,瓷器,丝绸,这些等同于黄金的货物。 到了那个时候,海因斯家族会成为欧洲大陆最有财富的家族。 “不知道东方贵族阁下还需不需要帮助,如果我也能得到一张欠条,跟着海因斯家族一起跑一趟遥远的东方。”
“那么家族的财富肯定能拿翻上十倍。”
有贵族下意识的感叹着说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些有实力的大贵族纷纷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与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贵族进入到君士坦丁堡,想要求见东方贵族。 这些贵族们往往身边有着大量服侍的仆从,护卫,让整个君士坦丁堡变得热闹起来。 人多的地方,自然就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做生意。 君士坦丁堡似乎就这么一下子被盘活了。 而当第二个从赵元弘那里拿到欠条的贵族出现后,顿时就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当然,也有人担心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派遣人员到海上去打探赵元弘的底细,尤其是去过东方的商人那边。 赵元弘本身在安南的时候,就有着极大的名气,并且掌控了很大的权势。 这样的大人物作为海商是必须要了解到的。 当确定赵元弘就是曾经那位安南的大人物后,贵族们哪里还有任何的迟疑。 况且,随着一道消息的传来,直接就让欧洲大陆发生了震动。 遥远的东方大明帝国,组建了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远洋舰队,此刻正在南洋前往西洋的路上,他们的终点站,极其有可能穿过阿拉伯海,抵达波斯湾。 这个消息是大明邸报上传来的。 也就是说在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明的远洋舰队已经出发了。 而在邸报上,详细的记载了这支远洋舰队的强大。 “大明帝国,真的有这么强大的吗。”
原本不受重视的大明京师邸报,因为赵元弘的关系顿时价格飙升。 从原本的二十枚金币现在变成了百枚金币都买不到。 但是上面对于船队的规模,尤其是宝船尺寸的描述,让所有听到的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这么巨大的船只,真的会有帝国可以造出来吗,尤其是在这支东方来的远洋舰队里,还有着两百艘。 这对于欧洲地区的所有国家贵族来说,都是难以置信的事情,甚至不少人觉得是不是两边数字的不同,导致尺寸的转化出了问题。 可多方对比之后,发现兑换的比例尺寸并没有错。 甚至有大贵族去询问赵元弘。 “阁下,遥远东方的大明帝国,真的可以打造出来这么大的船只吗。”
赵元弘望着这个给自己提供了百万金币借款的大贵族,笑着解释说道;“这在我们大明叫做宝船,靠着海洋的风向借力,其高如城楼,强势无比,是真的存在。”
“像这样的宝船,如今在我大明那边,每天都有大量造船厂正在打造,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阁下也能亲眼看到了。”
有了赵元弘的说明,这些贵族们对于遥远大明帝国的繁荣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如此强大的帝国,即便是曾经拜占庭帝国最为强盛时期,似乎都比之不上。 随后而来的,是更多的贵族疯狂的融入到君士坦丁堡中。 曼努埃尔二世在圣宫,自己所在的阁楼上看着不远处排着队想要面见自己御前大臣的贵族们。 端起手中昂贵的酒水,轻轻的品尝了一口。 “我仿佛看到了曾经帝国最为强盛的时候,赵大人真的就是上帝派来拯救拜占庭的人。”
他对着旁边的妻子轻轻的讲述。 旁边妻子也是微笑着满意点头。 因为赵元弘提供给皇室的资助,现在曼努埃尔二世不仅有了新衣服,还有着大量的美酒美食享用。 哪怕是说权力都集中在自己这个御前大臣手里,但他没有丝毫的在意。 至少自己的妻子都已经穿上了来着东方大明帝国的丝绸。 皇室有了最初的体面。 而权力,本来他就没有怎么掌控过。 ...... 朱英暂且还不知道关于欧洲的情况,目前赵元弘的信件还在前往大明京师的路上。 而奥斯曼帝国和帖木儿帝国的对战,才是大明现在最关注的事情。 其实中亚地区这些国家的政治变化,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没有丝毫的影响,但想要把手插进到中亚地区,就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了。 大明距离帖木儿帝国的路程,大概就是四到六个月。 这个距离说长不长,说短自然也不短。 如果是海上的话,时间还能再降低一些。 现在对于朱英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不断的汲取整个世界的财富。 这个财富不仅是体现在金钱之上,人才的收纳才是朱英更为重视的。 有人,才有世界。 为此朱英出台了很多方案,主要是对于全世界人才的甄选,保护,输送等问题。 一些非常之好的福利待遇,也是同样给到了这些人才。 就当今整个世界上来说,真正重视的人才的君主很多,但能够提供大明现在待遇的,也就只有大明了。 “大孙,你最新定下的律法,现在似乎让很多人产生不满。”
“其实像是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直接让咱来当这个恶人,没必要影响到自己名声。”
乾清宫里,朱元璋开口说道。 他讲的是关于最近公布的告示。 是对于土地和粮食的限制。 而这条公告,是朱英以大明太孙的名义发布出去的,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大明勋贵们的利益。 公告上的内容很多,大部分是用雅文进行的描述,其实就是说并非是给百姓看的,针对的就是如今大明的整个勋贵阶层。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点,一个是对于土地的限制。 按照现在勋贵的爵位,能够掌控多少的土地出具了一个详细的划分。 也就是说,在每个不同爵位上,如果名下的土地过多,超过了自身的限制,那么就会被认为非法囤积土地。 这些非法的土地,大明官府有权力直接废除地契,收归朝廷的同时还要进行罚款。 而粮食这块,也有着同样的限制。 囤积的粮食数目,按照现在人均的标准,在个人的名义下,不能超过三年所食。 也就是一个人不能拥有超过吃三年的粮食。 如果囤积的粮食超过个人食用三年的标准,就会被认为是非法囤积粮食,有囤货居奇,哄抬粮食物价的嫌疑。 这对于所有的勋贵,甚至是地主阶级来说,都是影响非常大的。 而之所以发布这样的限制,是因为随着大明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家族变得富有起来。 当一个家族变得富有的时候,他们自然就想要有更多的土地和粮食。 所以曾经被朱英限制的土地售卖,现在许多人同样是钻着各个空子去进行购置。 毕竟土地情节这样的事情,对于大部分的汉人来说是无法避免的,这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 在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朱英毫不迟疑的就下达了这么个公告出来。 针对的就是现在最新崛起的家族。 这也导致朱英的好名声似乎一下子滑落了下去,已经有许多人开始抱怨太孙殿下遏制民生发展,与民争财。 朱元璋当然了解大孙的用意,并且也很支持,只是他想把这锅背到自己身上去。 反正就名声这块,朱元璋也没有什么好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