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黑洞制造实验虽然非常简单,但是让叶川头疼的是其后续处理。
他发现,黑洞是完全无法处理的,任何攻击,或者是影响,都会被黑洞所同化,最终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才是最恐怖的事实。
这意味着黑洞几乎是不灭的!
没错,这也是叶川发现的,黑洞中蕴含着的概念之一,可以说,他能到达今天的地步,有了现在的力量,绝大部分都源自于对黑洞的研究。
如果说,量子力学是科学与玄幻的分界线,那么黑洞就是现实与概念的分界线,黑洞这一天体实在是太过于特殊,也太经典了。
黑洞是无法被破坏的,所有类型的攻击会被吸收,哪怕是超凡力量也不例外,那是概念级的力量,因为黑洞内部孕育着宇宙起源的奇点,超凡之力是跳不出宇宙的。
至于利用黑洞的吞噬特性,想把黑洞撑爆,这更是不可能的,黑洞会无限增长,没有任何方式能破坏黑洞,只能等待其自灭。
很多人认为黑洞有扩张极限,那是基于现实的基础,因为宇宙的现实条件制约了黑洞,使其无法无限扩大。
这是由于宇宙空间内的物质密度其实非常低,随着黑洞不断吞噬物质,不断膨胀,将一片区域内的物质全部吞噬殆尽后,它就捕捉不到位于更远地方的物质了。
此时黑洞的密度已经非常低了,甚至可能比水还要低,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实,黑洞的半径越大,其密度越小。
要知道宇宙的密度其实只有九点九乘以十的负三十次方克每立方厘米,也就是说,水的密度是其的十万亿亿亿倍,可想而知,宇宙之间的物质有多么稀薄。
这才是黑洞有其极限的真相,并不是其不能继续增长,而是黑洞已经将这片空间内所有的物质吞噬一空,剩下更远的物质,黑洞没有能力牵引其跌入视界。
更别说,黑洞自身也是会产生辐射的,会向外溢散能量。
首先是从结果上看,物体落入黑洞后,最终质量会归于奇点,这点黑洞与原子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中心。
这也意味着,物质会变得‘整齐’,也就是物质的熵会减少,这就不符合热力学定律了,在宇宙中,孤立系统的熵是不会减小的,要么热力学定律是错误的,要么黑洞也会进行辐射。
结果很明显,黑洞会产生辐射,这也是为什么叶川只是说黑洞几乎不灭的原因,黑洞确实无法被毁灭,只能靠这种辐射等待其自灭。
这种辐射其实不是来源于黑洞自身,而是涉及到叶川掌握的另一股力量,零点真空能,或者说,真空量子涨落。
那是基于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预测出来的现象,真空并不是绝对的空,而是不断有正反粒子对在进行诞生与湮灭的循环。
当这个现象发生在黑洞边界之时,负离子被黑洞牵引捕捉,正粒子被潮汐力撕扯抛出,就像是在科幻电影里面,地球接近了木星,会因为体型而被木星庞大的引力形成的引力差撕扯碎片。
如果这个例子不直观的话,可以参考月球对海洋的潮汐作用,月球接近地球之时,海洋会因为月球的引力而涨潮,如果月球的引力再大一些,就能将这部分海洋剥离出地球,如果再大一些,就能像木星一样将地球撕成碎片。
黑洞的引力当然也有更为出色的表现,黑洞庞大的引力,足以在微观层级引发这种潮汐现象,当携带着负属性的粒子落入黑洞,而正属性的粒子脱离了黑洞,被向外抛出,有意思的事情就发生了,黑洞的总体能量会因为吸收了携带负属性的粒子而减少!
这导致了黑洞本身也会向外辐射出能量,但这部分能量不是来源于黑洞,而是来源于零点真空能,黑洞只是无所顾忌,不加筛选地吞噬着一切,连携带负属性的粒子也不例外。
但也恰恰是黑洞辐射效应,成为了限制黑洞的成长的一个因素,也是制约微型黑洞出现的重要原因,因为越是微小的黑洞,受黑洞辐射效应的影响就越重,也越容易消逝,若不是黑洞辐射的存在,宇宙间不知道要出现多少黑洞。
叶川也正是由于这个效应,才会希望优先制造微型黑洞,因为微型黑洞很容易就会自灭,不会像其他黑洞那样,难以处理。
毕竟,虽然黑洞辐射效应虽然存在,但对于大型黑洞的影响实在太微弱了,指望大型黑洞靠黑洞辐射蒸发殆尽,无异于指望大海蒸发完所有的海水,甚至远比那要难得多。
这样一来,说句很现实的话,因为稍微大一点的黑洞,质量都为太阳的几百万倍,都可以说是与天地同寿了。
更别说还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补充,也就是早期电视中出现的噪点,其中就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原因。
所以黑洞的消亡仅仅存在于人类的理论,至少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见证过黑洞的消亡。
不,这么说并不准确,因为叶川已经见证过了,因为他另一项同等伟大的,且以及完成了的设想——零点真空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