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人有些奇怪,炮呢?
帖木儿帝国的火炮呢?
板甲的防御再坚固,面对帖木儿帝国的火炮,难道不会变得跟纸糊的一样吧?
事实上,帖木儿帝国当然是有火炮的。不过,在这个时代,即便没有朱标改变历史,大明的火炮也是天下第一。
帖木儿帝国的火炮,威力实在是弱地可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这个时代,华夏的铸造水平最高。当华夏人需要一个粗大的管子一样的武器时,不假思索,就用铸造技术铸造出火炮了。
然而,尽管在元朝末年,华夏的火炮就传到了西方。但是,西方看见华夏的火炮之后,根本就不知道这玩意儿是怎么做出来的。
铁怎么会变成乖乖变成一根圆滚滚,毫无缝隙的管子呢?
实在是太神奇了。
于是乎,他们先把“块炼铁”,也就是一种低温冶炼出来的海绵铁,先锻打造成一根铁条。然后,再把这一根铁条,锻打成一个铁片。最后,把铁片一卷,进行焊接,就制成了一个圆筒状的炮管。
这个焊接的火炮,论起质量来,当然是远不如铸造的火炮的——气密性太差,很容易炸膛。
所以,千万不要再提什么“华夏人发明了火药,只会做烟花。西方人却发明了枪炮,用于战争”了。
事实上,无论火药,还是火枪(火铳),亦或是火炮,都是华夏人发明的。
那么,什么时候,华夏的火枪火炮技术落后了呢?
明朝中后期。
文艺复兴,航海大时代,重视科学——抛开一切眼花缭乱的名词不提,东西方火炮拉来差距,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奥斯曼崛起拜占庭灭亡,意大利和尼德兰的三十年战争……这这段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西方如同华夏的春秋战国一般,百家争鸣,列国争霸,爆发了无数场旷日持久的国战。
在这些国战中,双方都在竭尽全力的,提高本国的武器水平。一个国家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取得战场上的优势之后,敌对一个国家也马上迫不及待地进行模仿学习甚至提高。稍微慢了一步,就是国破家亡的下场。
所以,在这百年的时光中,西方的火炮技术突飞猛进。
在十五世纪中期,西方终于将火炮铸成一个整体。到了明朝嘉靖时期,丰臣秀吉和大明决战于朝鲜时,西方火炮已经丝毫不弱于大明,甚至略有超出了。
到了明末之时,西方“红夷大炮”之威,已经超过了华夏的火炮。
反观大明呢?在这百年的时光里,放眼天下无敌手,自然没有加速火炮研发的动力。直到女真崛起,有了值得重视的敌人,才开始向西方引进“红夷大炮”。
事实证明,战争的确是科技的极大催化剂。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帖木儿手中的火炮,还不如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鄱阳湖时的火炮呢。
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极其可怜。
准头更是可怜!
要想在遥远的距离上,准确击中一丈三尺宽的浮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用来直接对付宋晟的凉州卫,都起不到多好的效果。
效果不好,那就不用!
事实上,火炮一直不知帖木儿帝国的主力兵器。比如,在历史记载中,帖木儿进攻天竺的德里之战时,就动用了不少火炮。但是,这些火炮两个月都没有攻克德里。为了对付天竺的象军,帖木儿甚至用的是在骆驼背上烧草的招数——火炮好用的话,帖木儿哪用的着烧草呢?
事实上,今天帖木儿也一直没有把希望,寄托在那些不可靠的火炮上,而是更加可靠的抛石车!
没错,就是抛石车!
当初,朱标和常遇春、徐达指挥大军,围攻张士诚的苏州城时,难道没有火炮?但是,他们的攻城主要武器,还是包括襄阳砲在内的众多抛石车。
今日,帖木儿同样如此!
他是一只毛都白了的老狐狸,在战争中从来都是采用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
抛石车这种在这个时代极为成熟的兵器,才是他的首选!
“好了,就是现在!放!”
眼瞅着,宋晟率领五千凉州卫甲士,全部登岸,建立了登陆场地之后。帖木儿不惊反喜,嘴角露出了残忍而得意的笑容。
随着他大手一挥,在这近两个时辰的时间里,集结完毕的抛石车阵地发威了!
嗖嗖嗖!
嗖嗖嗖!
嗖嗖嗖!
无数数十斤甚至近百斤的石块,如同雨点一般,向着阿姆河上的浮桥倾泻而来。
不到半刻钟,就摧毁了两百多米的浮桥!
还有无数的石块,向着后方飞来,向那些前进的明军以及民夫砸落!
废话,当然要有民夫了。
古代战争不同于现代战争,军士们是要穿甲胄的。阿姆河上,明军要进行攻坚战,是需要民夫帮着背负盔甲兵器的。
若不然,军士们穿着三十斤以上的盔甲,再带上几斤重的兵刃,还要带着火绳枪带着火药子弹,步行走上十里地,那还剩什么体力?攻什么坚啊?
现在,在帖木儿抛石车的突然打击下,后方浮桥大受攻击,民夫顿时一阵慌乱。连带着,小半座浮桥上的明军也乱做一团!
明军的前后连接,已经完全被打断!
换言之,凉州卫已经孤立无援!
“就是现在!米兰沙!”
“儿臣在!”
“你率领钢铁雄狮,上!给朕灭了这股子精锐明军,夺了他们的铠甲!”
“父皇,您就瞧好吧!”
米兰沙是帖木儿的三子。他既不如帖木儿的长子只罕杰儿一般,文武双全,最受宠爱。也不如四子沙哈鲁一般,用兵如神,能征惯战。
但是,论起个人勇力来,在帖木儿四个儿子里面数第一!
其人残暴异常,在一次醉酒时,曾经硬生生将一个俘虏的脑袋,从脖子上拧了下来。
他率领着帖木儿手中最精锐的重甲骑兵,共计一万人,名曰“钢铁雄狮”!在安卡拉之战中,“钢铁雄狮”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奠定了帖木儿帝国的胜局。
现在帖木儿,用出了“钢铁雄狮”这个撒手锏!
他要趁着,明军的浮桥被抛石车砸断后援不继的机会,硬生生吃下宋晟五千精锐,夺了他们的铠甲!
他要让明军日后一提起“渡河”二字,就心惊胆战!
“冲啊!杀啊!”
“为了突厥的荣光!”
“为了蒙古人的荣耀!”
“杀汉狗!夺了他们的铠甲!”
“一个不留!一个不留!打赢阿姆河之战,血洗中原!”
“再现成吉思汗的伟业!”
……
在米兰沙的率领下,一万“钢铁雄狮”重骑,恶狠跟地向着宋晟的五千凉州卫冲来!
他们甚至没有用什么大刀长矛火绳枪,而是全部换成了战斧!
骑兵对步兵是何等的优势?无数战例子已经证明!
战斧是何等的威力?砍不透你的甲胄,也能震死你!
“钢铁雄狮”对凉州卫势在必得!
……
……
“好手段!大元帅,让我上吧!”
“末将愿率本部前往!接应凉州卫!””
“事不宜迟,我朔州卫请命出战!”
“这帖木儿果真比陈友谅都要狠要毒,末将请战!”
“大哥,让我试试帖木儿重骑斤两吧!”
……
手持望远镜的明军诸将,包括三皇帝朱棡、四皇子朱棣在内,见此状况纷纷请战。
他们已经明白了,凉州卫已经陷入了极为明显的境地!
他们更明白,对面的敌人是何等的可怕。帖木儿可能麾下大军的平均战力不如明军,可能武器不如明军,综合国力更是远远不如大明。但是,他利用地形,利用谋划,硬生生创造了对他极为有利的态势!
当然了,这并不能让明军战将有半分惧色。
恰恰相反!
鄱阳湖之战后,从来没有遇,如此强大的对手了,他们反而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常遇春叫的声音最为巨大:“难怪陛下对帖木儿帝国如此看重!帖木儿这瘸子,狡如狐猛如虎攻似蝎狠似狼,的确是我大明的劲敌啊!这回,也该俺老常出马了吧!”
“徐某请求出战!”
徐达都面色严肃,请求出战!
千万别以为,徐达只是帅才,不擅长打硬仗。历史记载中的鄱阳湖之战,常遇春不是前锋,徐达才是!他一船当先,斩杀一千五百余人,缴获巨舰一艘,初战告捷!只是徐达不像常遇春一样,酷爱单挑,才给人的印象不那么凌厉罢了。必要的时候,徐达披坚执锐,绝不在常遇春之下!
当然,现在徐达要求出战也说明,此战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
如果明军能及时组织援军,接应上凉州卫,扩大滩头阵地,胜利的就是明军。否则,凉州卫被帖木儿歼灭。那就意味着,明军动用了近两千万斤铁制作的铁板船,还将一半板甲拿出来,都攻不破阿姆河防线,就是失败的一方!
朱标到底如何下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