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算吧,就是改一下。”
桂花糕传统的做法这会就是桂花和在糯米粉跟粘米粉里一起蒸。
桂花味并不明显。
后世浇汁的做法更科学一点,而且还可以控制糖量,嗜甜的多蘸一些,淡口的少蘸一些。
“糕底先开始蒸吧,这里桂花洗净了,白糖加水,一起进锅里。”她吩咐道。
“火不要太大,太大就容易焦,小火。一边煮一边搅,看着有点儿稠又没有变成黄色就好离火了,这就是桂花糖蜜。”
“今儿个桂花有点少,回头让你舅舅买几颗种角门后面,开花了摘下来拿蜜腌上味道更好,还可以放很久。”
“糕底蒸熟了,切成小块,不要浇上去,配着一起上桌蘸着吃。”
李冬儿还是一边做一边教。教阿香,也教蔡嘉上。
桂花糕一时半会也蒸不熟,李冬儿就带着两个小的回屋先,等晚膳再当甜点吃也不迟。
路上顺嘴就跟蔡嘉上继续洗脑。
“小娘子呢,总是要会几道拿手菜的,咱们嘉姐儿也要学几道。”
人都要培养点自己的爱好,有爱好,活得才有滋有味不会反社会。
“为什么,做给郎君吃?”蔡嘉上一脸认真的问道。
“不是!!!”八郎抢答。“娘亲说了,九寿将来要处处让着郎君,让他做饭,让他干活,让他挣钱!你是小娘子,一样的。”
“。。。。。”蔡嘉上被噎住了。
“你还记得挺牢!!”李冬儿又好气又好笑,八郎把她逗九寿的话居然记得这么牢。
“让你有几道拿手菜,那是因为要取悦自己。将来嫁的郎君爱吃什么你也不知道,到时候郎君要是还不错,就学几道他爱吃的,郎君要是不怎么样,就没必要了。”
“八郎刚刚说的也没说错,让着,尽量多让,别像你娘似的!光受着!”
“哦!”
“娘,我要让着我媳妇吗?”八郎发出内心深处的疑问。
“呵呵,你想多了!你还是让你媳妇让着你吧,这样媳妇才不会被你这么多话说跑了!”
把蔡嘉上跟八郎送了回去学字,李冬儿回到屋里的时候,四郎已经等了她一会儿。
“娘,张叔的陶器收完了,几个打磨得不太滑溜的,其他都挺好。”
“张叔说,他那边除了一个老师傅不来,剩下的四个老师傅都一起过来,加上他自己跟他家大郎,就是六个窑工,四个老师傅的大郎也在窑里干活,剩下的家眷三十七个。”
“老窑工都是五十多六十岁了,胡老管家给他们看了活契跟死契,他们都签了死契,今天就留下了四个汉子去选窑址跟建窑,暂时住顾叔那边。张叔还要回去把最后一波烧出来,加上搬家搬窑,大概六七天再全部一起过来。”
“我问过顾叔,后面的这波是洗澡间跟茅厕,饭堂的。不碍事。就让他们回了。”
“孙铜锁去了顾叔那边,顾叔让他帮忙干点小杂活又给派了一个师傅让他学着,算学徒工,包吃一个月给一百五十文。”
“还有,山上的蓄水池弄好了,水管子也拉到了下面,顾叔问你要不要去看看,可方便了!”
关四郎拿了个本子,边看边说,这专业汇报工作的样子看得李冬儿直乐。
看来这铅笔跟记事本要发扬光大啊。
“辛苦我家四郎了。做得不错!”
“嘿嘿,现学现卖!!”关四郎扬了扬手里的小本子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容,“跟顾叔借的,我怕我记漏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们几个是该备一套在身上,等找到各自的活了,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做完一样就打个记号,到时候一目了然。”
关四郎眼睛一亮:
“对哦!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好。晚上我给弟弟们弄几本!”
“好。”李冬儿笑着应了,看了一下香漏,离晚膳还有点时间。“走,看看去,趁着还没开饭。”
两母子并肩就就往外走。
关四郎往她边上一站,李冬儿才发现儿子居然长得跟自己差不多高了。
她的身高这会也没有什么长颈鹿的身高图可以量,大致估算着是后世一米六八的样子,关羽长一米八二到八五之间。两口子都属于比较高的那类。
关四郎回乡之前是比她矮的,就这么几天功夫就追上她了。
“衣裳短了吧?”李冬儿有点觉得对不起自己儿子。当妈的太疏忽了,儿子长高了居然才发现。
只是看着四郎穿的裤子,也没觉得往上吊啊。
几个儿子最近穿的都是短褐,不是京中的直掇,上下分离的,上半身的衣服一般都长些,长高一些看不大出来。下半身的裤子短了就会比较明显。
“嘿嘿,娘,你看!”关四郎找了上衣的下摆。露出一截白白的肚皮。
“哈哈哈哈!”李冬儿想给他手动点赞。
这机灵鬼,把裤子的系带系到了胯间而不是腰间,这裤腿直接就往下了,放了上衣一看,就是正常的长度了。
“前两天就这么干了,八郎教的!他说去玩水的时候,他就把系带系到胸口,再把裤腿往上卷一卷,长裤变短裤,不会弄湿了。”
“是娘疏忽了!晚上给你裁几条。”李冬儿老愧疚了。
“好。五郎也长了一点,我们比过了,等等娘把我的裤子做好,我的就可以给五郎了。”勤俭节约会过日子·关四郎说道
“六郎跟七郎呢?”八郎是不用李冬儿知道,他的衣裳本来就往打大了做的。
“他俩还不用呢,没长个子。”
说着话的功夫,两个人就到了山脚下,远远的就看到从山上接下来的不是陶管,而是粗大的竹管,一节套着一节,由粗到细。
走近了一看,山脚下的竹管口还用竹片做了个简易的筏门。
这会没有橡胶之类的材料,水并不能全部封住,正在往下滴水。
“怎么没用陶管?”李冬儿接了一点水,尝了一下,清冽微甜,水质不错。
“我也问了,顾叔说,这山里的竹子多得是,而且是外面的管子,随用随换,要是有些不长眼的,把陶管砸了弄破了,还不如竹管子。”
“嗯,顾工头想得周到。”这人真是用对了。
不中饱私囊,也会替主家节省费用考虑周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顾工头虽然是个匠人,甚至称不上匠人,只是一个工头,但颇有君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