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寓“永远安定”之意,自从北京城大张旗鼓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起,这座稍显破败地城门楼子早已经被人修葺一新。
而今天,这处从南部入京最为重要的通衢要道上,更是注定了会热闹非凡;只因当今大明天子的亲叔叔,那位险些抢了先帝皇位的福王爷,即将通过此门进入京师;而一出大戏,也即将正式开锣……
此刻的官道上,京营、锦衣卫、东西二厂的士卒、力士还有番子们在宽阔的路中排出了两条长长的人墙,仅在一侧留出一条窄窄的小路供进出京城的百姓行走。
官道旁,只穿了一身劲装常服的朱由校则正直立于龙辇之上,目光焦急地向着南方望去。
在皇帝身后,除了众多天子护卫,却仅有张惟贤、朱纯臣、徐允桢、李承祚等寥寥数十家京中勋贵,朝中的绝大多数文武大臣或称值司在身无法脱身,更多的就干脆称起了病,跟着皇帝来迎接福王的,也就只有施鳯来和温体仁两个而已。
这时,一匹快马自官道上飞驰而来,奉命亲自去迎接福王的田尔耕不待马儿停稳,便一个翻身自马背之上窜下,踉跄了两步又赶忙稳住身形,单膝下跪拜道:“启禀陛下,福王车驾距此已不足两里,王爷已知陛下出城亲迎,现已舍了车马,正率众王妃士子步行赶来。”
早就看到南方一片烟尘滚滚的朱由校听到田尔耕的汇报后,这才收起了目光,笑吟吟的说道:“寡人之叔至矣!既然吾叔皆弃车驾,朕自该步迎,众卿,随朕同去。”
说罢,朱由校撩起衣袍下摆,竟一个纵身跳下龙辇,快步向着南方迎去;金大和黑明孝本就护卫在龙撵两侧,见自家皇帝跑了出去,亦是二话不说赶紧跟上。
方正化在朱由校刚一起身之时,便随着自家皇帝的动作掠了出去,身形还未落地,便打了一个呼哨,龙辇旁的西厂剑士亦是列成两队,紧紧护在了皇帝周围。
而一众勋贵和两位文臣均是愣了一下,等众人反应过来时,皇帝带着一众亲卫早就窜出了数十步,无奈,众人也只好撩起衣袍,撒丫子追在了队伍后面。
终于,朱由校望见一身穿金黄四爪蟒袍,身形高大肥胖的中年人正沿着官道快速向着自己这边走来,在他身后,则是一支规模浩大的车队,看这架势,绵延竟足有几十里。
见此情形,朱由校便不再犹豫,脚下加力,紧赶几步快速向着来人迎了上去。
而福王这边,他亦是远远便瞧见了这支迎向自己的队伍,更看到了一名黑衣剑袖的年轻人正快步走在队伍前面,正一脸焦急、期盼地向着自己这边快步走了过来。
“这是陛下?”待行得近了,朱常洵的心中却画起魂儿来。
先帝朱常洛的两个儿子,福王自是见过的;毕竟,他可是在京师耗到万历四十二年才就藩洛阳,那时候朱由校已经九岁,连朱由检都满地跑着找自己要糖吃了。
可眼前的朱由校,却与福王印象里那名瘦弱、胆小,只知躲在皇兄身后偷看自己的孩子大不相同,眉眼上虽仍能看到些许儿时的印迹,但龙行虎步间却自带出一股威不可犯的凛然之气,尤其那对黑如墨玉般的瞳仁,竟闪烁着令人倍感和煦的神采,使得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君临四海的皇者气度。
“这便是帝王气概吗?十几年不见,此子竟然成长如斯!难不成那个位子真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性不成?”看着眼前的侄子,朱常洵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波澜,对那个位子,也更是多了一丝憧憬和期待。
“哈哈哈哈!皇叔,你我叔侄十数年不见,当真想煞小侄矣!”
就在朱常洵走神的当口,朱由校却已经快步迎到了福王身前;朱常洵一愣之下正欲下拜,却被朱由校一把扶住了双臂。
“皇叔乃寡人至亲,何须如此;今日只论叔侄之情,没有君臣之别;来来,皇叔当领侄子见过几位婶娘和众兄弟姐妹才是。”
朱常洵愕然,他虽想到皇帝亲召自己入京,这一应接待必会隆重异常,但却万没想到这小皇帝待己竟会如此亲厚;看着朱由校那诚恳、亲切的目光,朱常洵心中最后的那一丝戒备也被打破,当下也不再客气,就这么被朱由校牵着手腕,开始介绍起自己那一大家子。
而朱由校对福王一家当真是恩宠有加,不但执子侄礼拜过了一众王妃,对福王的儿子们亦是口称“王兄、王弟”,半点没表现出哪怕一丝天子的架子;叫朱常洵看得那叫一个老怀大慰,叫随着皇帝来的勋贵们看得那叫一个捶胸顿足……
待跟福王一大家子都一一见过,朱由校拉着福王的手,语气间颇有些戚戚然地说道:“皇叔就藩洛阳,诚不知太皇太后日间所念者尽是皇叔,今太皇太后年事已高,正须子孙在侧奉养,是故,小侄乃召皇叔还京;今已矣,有皇叔、皇甫及众兄弟事养,太皇太后之心必畅,然小侄日间要处置政务,倒是辛苦皇叔矣!”
一番话说完,朱由校的眼中竟流出了两行热泪,朱常洵听得皇帝提到自己的生母,更是颇感心酸,亦是想到自己身为人子,竟已十余年未曾见过母亲,饶是他朱常洵再骄奢淫逸、再蛮横霸道,但朱由校的这一番话也深深触动到了他心底那一丝柔软之地,福王当下也是掩面而泣。
结果,就在这大明官道上,当着一众大明勋贵和众多围观百姓的面,这对大明朝最尊贵叔侄俩就这么相拥痛哭起来。
看到自家皇帝、王爷都哭了起来,方正化这个老奴才也不知想到了什么伤心事,也在一边抹起了眼泪,一众勋贵和施鳯来、温体仁见状,那是不管真假,一个个都拿袖子遮住脸面,发出了阵阵哀声。
而福王府的一众家眷可当真是在干嚎,朱由崧这位福王长子更是拿袍袖挡住了头脸,虽然肩膀不停地耸动着,但袍袖下的一张脸上,却哪里有着哪怕半点哀容。
金大晃着一颗大脑袋,左看了一圈,右看了一圈,等见到黑明孝也红着一双豹眼,便凑过去小声问道:“黑家大哥,你们这是哭什么哪?难不成是哪胖王爷的老娘死了不成?”
黑明孝却没答话,只塞给金大一个物事,然后拿手挡了一下脸,低头小声对金大说道:“临行前某家给皇爷预备的,你少用点儿……”
金大略一低头,只见却是一块剥了皮的生姜,可四周一片哀嚎,他却没将黑明孝最后那句话听清,大手用力一捏,挤出的姜汁顿时涂了满手,他将手中的残渣偷偷扔掉,便在双眼上用力地一抹……
顿时,官道上突然响起了一声野兽般的嘶嚎……
哭了半晌,叔侄两个这才分开,朱由校一把拉过福王的手说:“此间不是讲话之所,太皇太后与皇后皆在宫里等着皇叔,小侄也已命人备下酒宴为皇叔洗尘,还请皇叔与小侄同车。”
说罢,竟拉着福王向着龙辇走去。
见此,朱常洵连称不敢,朱由校却笑着回头说道:“皇叔勿需多虑,小侄说了,今日只有叔侄,只论亲情,至于皇叔所虑者……哼哼……皇叔放心,此乃我天家家事,外人再敢多言,朕定不饶他。”
朱常洵是真没想到这小皇帝居然把自己的心思猜了个通透,更没想到皇帝就这么大庭广众之下说出了这番挑明了支持自己的话;他的心中自是欢喜,可脸上仍不敢过多表现出来。
于是朱常洵仍摆出一副恭敬模样,对着皇帝一拱手道:“唉!既如此,臣谨遵皇命就是……”
随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全都进了永定门,在路边围观,又看了好半天大戏的百姓们皆三五成群的聚到了一起,纷纷议论起今天的所见所闻来。
就设在道旁的一处茶棚里,此时更是挤得满满当当,只见一捋着山羊胡的老者正被众人围在当中,吐沫横飞的正向着众人发表着长篇大论。
“尔等也都看到了,这当今天子,对福王爷的至诚之心那可真是天地可鉴,依着老夫看,这福王被立为皇太叔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张老丈,按您老这么说,信王就没一丝转圜的余地了?”一个青年汉子端着一碗茶水挤过人群,挨着老者坐下问道。
“信王,呸!一狼子野心之人罢了,尔等知道什么,这当今陛下最看重什么啊?是孝道!陛下对乳母都能树碑立传,更遑论他人?而这信王……呸!他居然串通外人想要谋害陛下,陛下是谁啊?那可是他的同胞兄弟,可即便他犯下如此大罪,陛下不还是留了他一命吗?由此可见,当今天子不仅至孝,还怀有仁心,这样的圣明天子,咱大明怕是中兴有望哩!”姓张的老者盘着腿,晃悠着脑袋说道。
一番话,说的众人是连连点头。
“他张家老哥!俺咋听说,那福王在河南是横征暴敛,搞得那叫一个天怒人怨,这皇爷要是立了他当皇太叔,咱老百姓以后还能有活路吗?”这次却是一名挎着篮子的农妇发问。
老者闻言却是不急不恼,只伸出两根手指点着妇人说:“看看,这就叫妇人之见,老夫方才说了,陛下最看重的就是孝道,尔等可知,陛下为何先封了太皇太后,然后再召福王回京吗?”
见众人皆是摇头,老者一笑,先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这才神秘兮兮的说道:“无他,以此来试探福王孝心尔……”
看众人一脸的问号,老者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继续说道:“尔等怎么不想想,陛下召福王还京,用得是什么理由?侍奉太皇太后啊!这福王若是一接到天子亲书便立刻启程,则足可见福王孝心,若是他罔顾人伦,瞻前顾后,尔等说说,那陛下还会立这福王吗?更何况,福王能携全家入京,足可见其有魄力、有胆识,至于这心性……”
老者端起水碗狠狠灌了一口,似下定了什么决心般说道:“至于这心性,老夫说句大不敬的话,这陛下御极之初,可也不见得就比福王好到哪儿去。所以说嘛!这心性,全在历练,都是太祖子孙,天潢贵胄的,哪个会真置祖宗江山于不顾哟!”
老人的一番言论,说得围观百姓又是一阵连连点头,无不称赞起天子的仁孝之心起来。
“哼!一派胡言!”就在一片和谐声中,只见座下一粗衣文士却是愤然起身,也不理会众百姓的指指点点,转身拂袖而去。
就在这青年文士向南行了数里,此刻正当四下无人之时,自路旁的树林中突然窜出两名青衣大汉,一左一右将这青年架到了路旁。
“尔等何人,此乃天子脚下,朗朗乾坤,尔等敢行劫掠之事否?”青年只当是剪径的蟊贼,想着大声呼喊之下或会有路人来救。
“嘿嘿嘿!你这酸儒,倒是瞎了那一对招子,大爷们乃是东厂密探,枉你还知此乃天子脚下,竟敢当众对皇爷不敬,不消说,咱爷们儿请你去东厂喝茶!”
言罢,不待青年挣扎,另一大汉自青年后脑处便是一棍,直接将人砸晕了过去。
--
作者有话说:
先来一章!出去小烧烤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