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被雨声惊醒的,田义和几个叔叔更是惊得一跃而起,开始检查屋子里面是否漏雨。
结果就是..不漏,一点儿也不漏。
他们在屋子里挖了个浅坑,用石头垒起个灶头,熬煮鱼汤。
田香跑来,一边拂去身上的雨滴,一边埋怨,“哎哟,鱼汤都熬好了,怎么也不叫我们?”
田悠悠觉得她这话说的很有意思,“堂姑姑,昨天住新房子的时候也没人叫你啊,你不是照样住进去了?”
“我们这鱼汤刚熬好,你不就到了?”
“还要叫什么呢?”
田香摸了摸脖子,“那个...那个...”
余光看到秦爷爷,她说,“我也是不想打扰了秦大叔啊,我这人睡觉死,又打鼾...”
她们之前睡觉的地方确实靠着秦爷爷。
至于打鼾...这里的人...忙了一整天,晚上睡觉还真没几个不打鼾的。
就连田湛,也会有轻微的打鼾声。
“没关系的。”秦爷爷开口了,“反正总有人要去住的。”
他朝田悠悠挤挤眼。
田悠悠也没想如何,她们都已经住过去了,难道还能把她们赶出来不成?
苏三娘开始盛汤,手里的第一个竹筒正准备递给秦爷爷,却被田香抢了。
“三娘,你看我这一身的雨,先让我取取暖吧。”田香说。
苏三娘没说什么,继续盛下一碗,谁知道又被田香抢了去。
“景哥儿,来...看看你堂婶婶多关心你,生怕你受凉...快谢谢婶婶。”
吴景没有接,他环视一圈看着大家的神色各异,拒绝道,“不了,娘,还是先给秦爷爷吧。”
李玉柔的身体已经大好了,现在最需要照顾的就是卧床的秦爷爷。
田香又递给吴华,吴华也摆摆手,“给秦爷爷先喝,我们不急。”
这下田香尴尬了,一手一个竹筒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最后,她只好把没喝过的那个送到秦爷爷那边去。
秦爷爷不想气氛太尴尬便接了过来。
接下来的鱼汤先分给了孩子们,大人等着下一锅。
屋外的雨很大,大家没什么事做便围着灶头聊天。
看着外面裹着寒风的秋雨,大家不免心生担忧,怕没办法熬过冬天。
可跳跃的火苗又在提醒他们,一切都还有希望。
大家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突然...门口一暗,大家下意识的抬头看过去。
来的是朱家的人。
为首的是朱家的当家朱爷爷和田朱氏。
田朱氏是田孝和田香的姑母,嫡亲的那种。
老两口身后是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还有四个孙子,他们的身上都湿了一片。
赵爷爷和李爷爷作为同辈,站起来迎了上去,其他人作为晚辈,也都站了起来。
“朱老哥,你们这是...?”赵爷爷看了看朱爷爷身后的一大家子。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更不可能冒雨登三宝殿了,他们肯定是有事。
“两位老哥。”朱爷爷朝着两人抱抱拳,“我们一大家子来,自然是有事相求的。”
他道,“这雨一下,马上就开始降温了...”
“我们...”他心一横,“我们也想建个屋子...可我们都赤手空拳的实在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我们知道,你们这有一把柴刀,所以想...借来用上几日。”
赵爷爷为难的看了眼李爷爷,然后又看了看秦爷爷。
为了这把柴刀,秦爷爷可是摔伤了腿的,赵爷爷觉得自己做不了主。
“我们就雨天借用,一放晴就还给你们。”朱爷爷急道。
他之前认为自家人手多,若是加入他们肯定会吃亏...所以现在来求助,他也很不好意思。
可为了一家老小,他必须腆着脸来恳求他们。
“秦老弟,您看...怎么样才能借给我们用两天?”朱爷爷看向秦爷爷。
秦爷爷看向田悠悠...
田悠悠的眼睛转了转,然后说道,“这样吧。”
众人把视线移到她身上,她继续说,“我们可以把柴刀给你们用,不过...”
“不过不是借,而是租。”
朱爷爷问,“多少钱一天?”
田悠悠竖起一个巴掌,正反翻了下,“十文钱。”
“这...”朱爷爷有点迟疑。
“而且,我还有两个要求。”田悠悠继续说。
“第一,需要押五百文,以免柴刀丢失。”
“第二,柴刀每天卯时借出,酉时归还。”也就是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
“归还的时候,我们会把五百文押金还给你们。”
田悠悠看着朱家爷爷,“朱爷爷,我这要求算是先小人后君子,还请朱爷爷莫怪。”
“麻烦就麻烦了点,却能保证我们双方的利益。”
朱家其他人看向朱爷爷,等着他做决定。
这就说明朱爷爷在朱家,那是绝对的当家人。
“好。”朱爷爷答应了。
他想得很清楚,十文钱不少,在原籍的时候,十文钱是他们一家人两天的‘伙食费’,可到了这里,以前的一切都不能作为衡量标准了,柳卫花三文钱买一个饼子的事,他们也是知道的。
而且,建房子是为了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至于押五百文这事,这里这么多人,他不信他们会昧下来。
朱爷爷当即掏出五吊铜板,外加十个铜板,“这是押着的五百文,还有今天的租金。”
田悠悠上前接过来,把五百文交给秦爷爷,“秦爷爷,这押着的铜板请您看管,并作为见证。”
租金十文交给田义,大家的钱都保管在他那里。
她又到墙角,把柴刀拿给朱家爷爷。
朱爷爷拿到了柴刀,却还欲言又止。
“朱老弟,还有事?”秦爷爷问。
“我们...”朱爷爷踟蹰着,“我们没建过房子...能不能请你们...”
田悠悠笑道,“朱爷爷安心去砍竹子吧,等砍够了竹子,天一放晴,我便教你们。”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她还是挺乐意的。
“谢谢田丫头。”朱爷爷对她感激的点点头。
“走吧。”
接着的几日,朱家人都在冒雨砍竹子,他们按着和田悠悠的约定,每天卯时准时来借柴刀,到了酉时又准时的归还柴刀。
期间,五百文在朱爷爷和秦爷爷之前流转多次,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双方都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