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一众大臣直到很久之后,都忘不掉明澜今日这般失望的眼神!
对朝廷的失望!
也是对君王的失望!
……
三天后,皇帝让双喜送来一道圣旨,永明公主全权处理杨太傅一党贪赃枉法一事!
明澜拿到圣旨,就在府中,找了识字的人,写了无数份布告,张贴在燕京各地!
同时公布的还有杨太傅等人贪赃的数额。几乎每一个看完布告的人,都要掰着手指头算一下,这究竟得是多少钱?
明澜是个速战速决的人,第七天,就将这些人送上了斩首台。
明阳高晃,菜市口砍头的鲜血,淌成一条小溪!
听说那一日,全燕京刽子手都出动了,刀都换了几次!
听说燕京百姓为了给永宁公主节省时间,不少犯人,还没行刑,就被大家用石头砸死了!
一时之间,永宁公主的名字更是让人闻风丧胆!
……
宫里,娴妃因杨家被满门抄斩一事,人病倒了!
算上今日,皇帝已经罢朝三天了!
【尊上,皇帝这是在和你赌气!】
“那就随他好了,杨家为什么送杨素曦进宫,全天下都明白,就他不知道!
但凡有个脑子,都知道,铲除这些贪官,于江山社稷利大于弊!
明澜心情受了些影响,牵着马,一步一步走路回府。
“殿下,你看,那几人不是灾民吗?怎么在扫积雪?”
被常平手指的几人,也看了过来,都是成年的庄稼汉子,有些手足无措的看着明澜。
“卑职见过公主殿下,殿下千岁!!”
“草民见过公主殿下,殿下千岁!”
“都起来吧!”
“你们不在城北大营待着,怎么来这了?”明澜问。
为首庄稼汉看着像是识字的,恭敬的说道:“草民等人承蒙公主大恩,也劳烦这些军爷照拂。草民等都是庄稼人,有的是力气,见几位军爷在扫积雪,便前来做些力所能及的!”
明澜微微点头,“你们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都是草民应该的!”
明澜看向一旁的军卒,这衣服看看像是龙武军,“你们是哪个大营的?”
“回禀殿下,卑职等是龙武十卫的!”
“嗯,本宫记住了!你们继续忙吧!”
……
回到府中,常安拿着一堆拜帖迎了出来。
“殿下,你真是料事如神,这些都是城中商贾送来的拜帖!”
“先晾着他们,如果不把户部那些粮食吐出来,下一次杀的就是他们!”明澜说道。
这些年,杨太傅一直把户部当做他的钱袋子,这些商贾就是他倒卖户部财物的代理商。
现在看杨家倒下了,慌了!
“奴婢知道了!”
-------------------------
南疆。
苏老将军看着龙武军送来军饷和粮草,老泪纵横!
他们有救了!
他们有救了啊!
“苏老将军,后面还有一队,劳烦你差人接应一下,都是药材、衣物和军器!”龙武军将领一身疲惫的说道。
苏老将军刚从战场上下来,正是人困马乏,听到这话,简直跟打鸡血一样。
“老子这就去,来人,带小将军下去休息!”
这一天,断粮多日的南征大军,吃上了入冬以来,第一顿热气腾腾的饱饭,穿上了崭新的衣服。
看着众将士脸上的笑容,龙武军将领突然觉得,要是有个画师就好了,两位殿看到了下一定也会开心的。
“高将军,来,老夫以水代酒,敬你一杯!你们来的真是太及时了!”苏老将军拽着高参不撒手。
高参也出生入死多年,挺能理解老将军的心情。要不是这次殿下和公主带人抄了那些狗官的家,南疆危矣。
“老将军,该是下官敬您才是!”
不远处,苏老将军的几个儿子,眼睛下面布满青紫,端着大米饭,吃的狼狈!
“大哥,好久没见父亲这么开怀大笑了!”
“对啊!许久未见了,大哥,你说这次押送军饷粮草的,怎么是二皇子的龙武军?”
“嘘,我刚才都和龙武军的将士打听了,永宁公主和二皇子抄了杨太傅的家,抄出了咱们南征军的粮饷。”
“这帮狗官!真是该死!”
……
高参在南疆休整了三天,便轻装返京,临走前,高参将一块令牌交给苏老将军。
“老将军,真是下官启程前,永宁公主让卑职,代为转交于你的。要是南疆缺粮,你可凭令牌去南洲调集,他们会不惜任何代价,筹集粮草的!”
老将军握着令牌,心中的千言万语压弯了膝盖,重重跪在地上,“谢朝廷和公主殿下体恤,臣一定守住南疆每一寸疆土!”
……
与此同时,远在北疆的沈若卿也收到了燕京传来的消息。
“王爷,公主这是和二殿下联手了?”卫宁问道。
沈若卿脑海里,都是明澜那俾睨天下眼神,“不是联手!”
“王爷,要是公主殿下,是男儿该多好!”卫宁有些感叹。
“就算她不是男儿身,这天下有几个人,有她勇气和肚量?”
“也是!”
……
燕京。
继杨太傅一党被全部诛杀之后,朝廷的歪风邪气似乎被纠正了一些。
吃过早饭,明澜在户部带着一众官员召见了城中的商贾。
“诸位都看过户部的粮仓了?人血馒头是不是格外好吃?”
商贾跟鹌鹑一样,诚惶诚恐跪在明澜跟前!
“殿下,草民等知错了,求您网开一面!”
明澜将一摞账本扔到他们面前,“你们的账,本宫都给你们算好了!该怎么选择,本宫想,你们应该明白!”
这些商贾也不是蠢货,一下子就永宁公主的意思!
想要活命,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草民谢殿下不杀之恩,草民等会尽快清点家产,将账给平了的!”
“你们倒是聪明,周定安你监督他们!”明澜道。
……
几天后,城中富商,尤其是粮商人,一车一车的粮银,送往户部。
大雪之后,冬阳微暖,城中的百姓,也不猫冬了,整日成群结队出门,去围观这些商贾运粮和银子。
“这些奸商,真是活该,跟奸臣狼狈为奸,能有什么好下场!”
“可不是,大雪那几日,那米价,跟窜到天上似的,好在公主殿下的铺子,一直低价售卖红薯和土豆,不然我也得饿死!”
“我也买到了,那玩意确实好吃啊!”
“我跟你们说,以后谁再说公主一个不是,我跟她急!”
“我也是,你们看看城北多少灾民,愣是一个闹事的都没有,老娘真是服气!”
“那算什么,公主抄贪官,杀奸臣,那才叫人服气!”
……
这样的对话,在燕京各处上演。
忙了一天,明澜回到府中,就在书房看到二皇子。
赵禹丞冲着明澜摇摇酒瓶,“忙完了?粮饷已经抵达南疆,雪消冰融,你还欠着我一顿酒!”
明澜坐到赵禹丞身边,拿过酒闻了闻,略微嫌弃,“我有好酒,你这不行!”
说完,明澜让常平去把他酿的酒,挖几坛出来。
“你这酒,还真是不错!”赵禹丞尝了一口,回味无穷。
“我敬你一杯,扳倒杨太傅等人,你首功!”明澜道。
二皇子端着酒杯,和明澜碰了一下,“哈哈哈哈,多大畅快的事!”
两人你一杯,我一杯,二皇子喝醉了,又哭又闹,明澜也没嫌弃,就在一旁看着。
直到天明,赵禹丞才堪堪睡了过去。
明澜将人拎到书房的软塌上,让常平给他盖上被褥,才准备回房。
“殿下,小厨房准备了解酒汤,奴婢去给你盛一点?”
明澜眼神清明,根本不像是喝过酒的样子。
“不用,你也早点休息吧!”
明澜不知道的是,和赵禹丞一场简单喝酒在有心人眼中,却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