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落难情缘 > 第193章 童年(2)

第193章 童年(2)(1 / 1)

卢行瑫和小惠能刚回到家门口,李氏在屋里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便出门迎了出来。

李氏从卢行瑫手中接过麻袋,打开一看,只见袋里装着猪肉、金针、冬菇、粉丝、腐竹等货,便微笑着对卢行瑫和小惠能说:“你父子俩去趁圩办年货,可真个是满载而归啊!”

卢行瑫得意地:“那还用说,有能几陪着,今年可要过一个肥年了……”

卢行瑫边说边进屋,还没顾得上喝一口水,意味深长地对着小惠能,又说:“阿爹在河北范阳度过的青少年时光,那时的年味儿最浓,也是阿爹最值得回味的快乐时光。”

“那阿爹快说说。”

小惠能上前把卢行瑫拉到椅子前,用小惠能手指着椅子,懂事地说,“阿爹坐下说。”

卢行瑫爱怜地摸着小惠能的头,赞道:“能儿真乖!”

卢行瑫夸过小惠能后,接过刚才在路上说过的话题,“阿爹六岁那年,你外公带着阿爹去市场办年货,回来后,把年货都交给巧手的奶妈去操办了。”

卢行瑫说到这里,领着小惠能行出屋门口,遥望北方,对小惠能说:“过年前几天,就要搞大扫除,‘二十四,扫房子’,是阿爹家乡民谣的说法。”

“嗯,嗯。”

小惠能似懂非懂地望着卢行瑫。

卢行瑫又说:“腊月二十四,是除旧岁,迎新春,除旧布新的日子。所谓大扫除的起源,也是从这开始。”

按老家过去的传统,在其他的日子扫屋,是不需要择日子的,简单地扫一下,家具局部摆一摆,衣服随穿的洗一洗。每年只有这一天,是“传统、法定”的全民扫屋日。

……

在新州的夏卢村,卢行瑫和李氏、小惠能一起住在家里的那一间茅屋里,小惠能就是在那间屋子里出生的。到了腊月二十四的这天,卢行瑫和李氏一齐动手清洁大扫除,小惠能也在旁边递这递那,好一幅“一家人和谐温馨幸福,其乐融融的画图”。

卢行瑫按照他老家的习俗,和李氏将家具、床等全部挪动了一遍,将下边全年的藏污纳垢全部打扫干净。

小惠能也学着大人,拿着一块抹台布擦拭家具……卢行瑫、李氏和小惠能将家具全部洗干净晒干后,卢行瑫和李氏便重新装好铺好。等到全部打扫完成,否则茅屋决不可能焕然一新。但绝对是旧貌焕新颜,新年新气象。

因为临近春节前,卢行瑫都会用一些石灰碎片,用水化开搅拌成浆状,用糜子扫帚蘸着涂抹到屋内被灶烟熏黑的土墙壁上,把草屋装扮得白亮一点。装扮过的草屋,空气充满了清新。年虽然还是旧的,家已经是新的了。这是卢行瑫流放新州过年最值得回味的快乐时光。

……

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而在春节前十天,是卢行瑫写春联忙得不亦乐乎的日子,草屋院前飘着墨香,这对卢行瑫来说,是浓浓的年味。

春节前半个月,四乡八里的乡亲已陆陆续续拿着红纸来请卢行瑫写春联。

卢行瑫就在草屋院前摆开了架撑。要求代写春联的都是乡里乡亲,因此,卢行瑫不仅分文不收,还根据来人的需求,挑选相应的春联内容来写。

小惠能也模仿着他爹写“福”字,而且模仿得有模有样。因此,小惠能也来帮手,摊开红纸,手执毛笔挥写。

虽然,小惠能写的“福”字还远未达到他爹爹的书法水平,可四乡八里的乡亲们毫不介意,他们要的是图个吉利,看到一个个“福”字在他幼小惠能的手下腕底流泻而出,那浓浓的年味也就和着瀚墨香扑面而来了。

过年贴春联,也是卢行瑫一家三口的乐事,那时,李氏用木薯粉自制浆糊,供乡亲们一起拿去食用。

卢行瑫待写好自家的春联稍干后,便端来家里的长板凳,在门两边刷上浆糊。先将春联隔空虚拟地放在要贴的位置,然后在两米开外,肉眼判断春联是否放正了。

这时,卢行瑫一改父亲的尊严,态度特好,特“听从”小惠能的指挥。

“左边再高点”,“右边再低点”……最后在老小惠能齐上阵的努力下,红红的春联端正牢固地贴在了大门两边。这项内容基本上是年三十下午完成的。

贴好春联后,卢行瑫还不忘地对小惠能说:“大年三十,有很多的忌讳:比如不准骂人、不准说脏话;不能扫地和出门倒垃圾。不然的话,就会骂一年的人、说一年的脏话、一年的财气都会被扫地出门。”

小惠能站在旁边,“嗯,嗯”地不住点头。

年饭前,卢行瑫在堂屋里的神堂上点燃蜡烛和香火,虔诚地拜上几拜。

那一刻,小惠能和娘亲必恭必敬的站在一边看着:卢行瑫是一脸的虔诚,在烛光的摇曳里,曲直着他的背,双手合十、颤悠悠贴着前额,顶礼膜拜。

小惠能望着那燃着的香火向上飘逸着的缕缕青烟,揣摩着阿爹心底的祝福:大约一定是祈求新年吉祥、心想事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之类。

拜完神后,卢行瑫就会从香炉里抽出一支燃着的扇香来点着鞭炮,并大声叫着:“能儿,快把耳朵捂住!”

小惠能捂住耳朵,蹦跳着奔出大门外一丈远,随即,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便响起……

过年逗利是,是未结婚的人,特别是小惠小孩不可或缺的。

大年三十晚,吃过团年饭后,卢行瑫和李氏便会给小惠能发一封利是。

卢行瑫对小惠能说:“这是过年大人给小惠能孩子发的‘压岁钱’”。

不过,爹娘发的“发压岁钱”大多数都是要上缴的。李氏对小惠能说:“爹娘给小惠能孩的压岁钱,有娘亲会帮你攒着……”

至于攒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用,小惠能就完全不知道了。

后来,小惠能有点明白过来了,只有舅父、舅母和村里结了婚的大人给的利是才是属于自己的,这个时间段一般逗利是,是在大年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这段时间,都有利是逗。

过年“走大王”,是新州民间盛行节庆活动之一,也是卢行瑫最喜欢看的民间活动,也许,这与相传“走大王”的起源有关。

……

小惠能刚满三岁时,那年年初三,便嚷着跟爹去看走“大王”。

集成雅岗、夏卢等村寨,过年都盛行走“大王”。

走“大王”,就是采取用独具特色的“走”的方式,抬着“塑像大王”去游村,所以一直以来,当地俗称为走“大王”。

相传,走“大王”的起源是汉朝从北方迁来的伍姓雅岗村人,在开村初期,无论他如何勤劳都难以维持生计,后一长者说:有仙人报梦给他,雅岗村地势呈船形,船要动才能有生机,此长辈与族人经过回忆梦中仙人模样,用泥塑出来,由人们举着走遍整条村场,当年果然就有好收成,后来坚持了下来,形成了走“大王”的习俗。

还有另一说法:相传有一年因山洪爆发,村旁的龙山河发大水,上游一间村庙的“大王”被水冲走,一直冲到雅岗村的一个叫“下水尾“的转弯角处才停下来。

“大王”停下来,当时雨水立停,天也放晴了,村人见此便将“大王”抬回,放在村坊供奉起来。

当时卢姓族人已繁衍至第十一代,当时族人中有一长者提议将把“大王”抬回供奉的日子,农历正月十八日,定为“走大王”的吉日。

开始只有雅岗村胜塘坊有“大王”,刚好当时村中不少人考了功名及村中不少人添丁得子,为此,村中人觉得“大王”很有灵气,人人都去朝拜,经商量后决定,抬着“大王”到各坊给人供奉朝拜。

随着村中人口的增加,再后来,各坊也供奉起本坊的“大王”。

后有人提议在“下水尾”的一块平地处建祠,将各坊“大王”供奉起来。因“大王”是流水流到此处,因而又有“水流大王”之称。到正月十三元宵节前,将“大王”再接回各坊安置,到十八日举行规模盛大的游村活动。

走“大王”前几天,村内会开展一系列的民俗活动。请“大王”,在八音班奏乐,鞭炮声中将“大王”从各坊的“大王”屋处请出,在村中搭棚架安放,并设有香案香炉,供坊中村民前来上香。

各坊人在村中祠堂进行挂花灯,一般是挂去年得子或结婚的白花灯和新人灯,新屋灯一般挂在各家灶头或土地处。

走“大王”当天,村里无论男女老少、妇孺幼童,以及县城、四乡八邻的外嫁女及出外做工的后生们都会回来参加。全村倾巢出动,真可称得上盛况空前。

当天中午饮宴后,一时许,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各坊老人们就会召坊里的青壮男人到各坊集中,准备抬“大王”巡村。

走“大王”的吉时一到,一通鞭炮声后,在醒狮的引导之下,由一队“先锋仔”(开路的先行官)和“清道旗”开路,按历史上走开的“大王路”在村中游行。

而走“大王”,巡游到每一村、一寨、一坊,各村、寨、坊的民众都会把糕点、水果、五牲、彩灯以及巨大的香烛摆在一张圆台上面,恭候“大王”的到来。

当锣鼓喧天的走“大王”队伍到达时,迎候的各村、寨、坊的民众也会在各村、寨、坊前摇旗呐喊,敲锣打鼓,舞狮迎候。

紧接着,便是鞭炮齐鸣,走“大王”的队伍会合前面各村、寨、坊的队伍,加入到走“大王”队伍中去。

走“大王”在分别在各村、寨、坊巡游了大半天后,在集中了各村、寨、坊的先锋号、清道旗、“大王”之后,经过了“七十二洞天”十二条村、寨、坊,路程约为十公里后,队伍到达最后一站———“大王”庙所在地,这时人们翘首以盼各路大王的陆续到来。

广场上,各村、寨、坊举起各式大旗、引导牌、旗帜鲜明的绘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的各式锦旗,从摇旗呐喊的走“大王”队伍那些各式锦旗中可以看出村民们最朴实的愿望。

广场上锣鼓喧天、醒狮起舞,到处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场面十分宏大,人数多达上万人。小惠能第一次见到场面如此热闹,高兴得手舞足蹈地说:“阿爹,过年走‘大王’,好热闹、好好睇啊!”

卢行瑫也颇为兴奋起来说:“是呀,能儿,这个走‘大王’活动,在我们范阳老家,也是非常热闹,不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喜欢看。”

“阿爹,你看,那几个大哥哥抬着那个‘大王’,为什么一路走,一路跑呢?”

小惠能望着走“大王”的队伍,不解地问。

卢行瑫笑着答道:“走‘大王’嘛!肯定是要走的啦!这也是新州‘走大王’活动其中最为精彩生动的一个部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为何而来 万般皆梦 裴爷,夫人重生后又来催嫁 荼授柏評果 七零军婚:娇娇军医一哭,他疯魔了 休妻另娶?她手撕战神王爷 神医肥妻:战神王爷乖乖受宠 婚迷不醒:男神宠妻成瘾 七零小俏媳:宠夫搞钱两不误 冷冰冰王爷在她坟前一夜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