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四年秋,贼首高藩率三十万白巾军攻破邺城,自立为魏王,大设文武百官,同时传檄天下,宣布宁朝皇帝三十六条罪状,号召天下百姓揭竿而起,一起伐无道,诛暴宁,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天下为之震动。八壹中文網
在白巾军的带动下,天下起义一时风起云涌。
在同样受到旱灾波及严重的幽州和并州,前有涿郡豪强公孙轨聚众数万饥民造反,自号燕王,攻打官府,为祸幽州,后有太行巨盗张胜和李用在雁门一带聚众作乱,大肆劫掠并州诸郡县,到处烧杀抢掠,搅得并州北部鸡犬不宁。
随着天下造反风潮的愈演愈烈,连没有受到旱灾波及的中原腹地兖州和豫州以及关中一带也出现了十几股大大小小的起义,他们效仿白巾军,以“均田免税”为口号,攻打当地官府,烧毁田契,大肆屠杀当地世家大族和豪强,以至于中原大地到处都是世家和豪强的尸骨。
就连一向富饶安稳的南方,也有荆襄人林玄自称弥勒佛转世,竟也聚集信徒数万,北上南阳,南下江陵,成为南方最大的造反势力。
在西北,羌人首领柯顿趁着中原内乱之际,再度起兵反叛朝廷,攻占了金城敦煌武威天水诸郡县,自称大凉王。
在西南,蛮族出身的南中四郡太守相互勾结,诛杀当地汉人官吏,驱逐汉人百姓,反叛朝廷,割地自立。
就连大宁最南的交州,也有当地越人不断骚扰和袭击当地官府,企图赶走汉人官吏,脱离朝廷统治。
一时之间,整个大宁十四州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朝廷的统治变得岌岌可危。
可就在这一大片此起彼伏的造反浪潮中,天下人却惊奇地发现,同样深受旱灾影响的青州和豫州北部却能独善其身,并未发生过哪怕一起百姓造反,俨然成了乱世中的一方净土。
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不堪忍受战乱的百姓涌入萧恪治下的徐州和青州,寻求避祸,在萧恪的亲自过问下,最终这些流民最终都得妥善的安置。
到了最后,连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世家大族,为了避免族人遭到各路起义军的毒手,纷纷安排自家子弟跑到青州和徐州,寻求萧恪的庇护。
连本来对萧恪抱有敌意的徐州的世家和豪强也纷纷一改之前对萧恪的态度,转而纷纷支持起萧恪。
毕竟袁初将门虎子,尚且不是白巾军对手,因而谁也不敢保证,若是青徐两州换了一个大都督,能不能压制得那些对早就对世家心怀不满的百姓不要作乱,又能不能阻挡得住白巾军的南下。
不管怎么说,萧恪只是动他们的田地,打压他们的势力,但那些造反的乱匪了可是要将他们灭门屠族,连根拔起呀。
琅琊王氏更是带头捐献给大都督府几十万石粮食和上百万贯钱充作军费,从而支持萧恪招兵买马,保护一方安宁。
而萧恪也投桃报李,将促成此事的任命王济为青州司马,还另外起用了几个王氏子弟。
王家和萧恪的这一举动,也使徐州的不少世家大族和豪强意识到,萧恪并非是真的那么不近人情,他们与萧恪也还是有合作余地的。
于是乎,在王家的带动下,不少世家和豪强也纷纷向大都督府献粮献钱,而萧恪也毫不客气,全都一一笑纳,作为回报,萧恪也起用了不少世家子弟作为对这些世家和豪强的回报,一时皆大欢喜。
可如此一来,身为萧恪本族的兰陵萧氏,反而成了其中最尴尬的存在。
本来在萧璞的串连下,已经有不少对萧恒和萧恪兄弟不满的族人私下达成共识,打算今年年末便跟家主萧恒摊牌,要自成一脉,从此分道扬镳。
可没想到,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很快便打断了他们分家的节奏。
之前因为担心萧恪再打萧家粮食的主意,在萧璞的提议下,萧家将大量的粮食偷偷运出了徐州,存放在豫州的各个庄园之中。
但是随着豫州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叛乱,这些乱匪为了掠夺钱粮,疯狂攻打世家的庄园,萧家的庄园也未能幸免于难,里面存放的数以万计的钱粮最终都白白便宜了各路乱匪,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因为这件事,不少族人纷纷质疑起萧璞的决定,萧璞在萧家的声望受到了严重打击,他本来极力促成的兰陵萧氏分家之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而且因为其他世家被乱匪屠戮之事,不少族人突然意识到,世家大族在乱世之中,面对这些作乱的贼寇,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若是此时他们再跟萧恒和萧恪兄弟闹分家,失去他们兄弟二人的庇护,他们这些分出去的族人就是待宰的羔羊,最终被各路乱匪屠戮殆尽。
因此,如今整个萧家上下不仅彻底断了分家的念头,反而动了要将萧恪拉回兰陵萧氏的心思。
毕竟,随着天下大乱,徐州不少世家和豪强都在纷纷抢着跟萧恪和解,也都得到了萧恪的积极回应,族中子弟也得到了起用。
相比之下,兰陵萧氏身为萧恪的本族,依旧被排除在徐州的官场之外,没有一点儿话语权,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最终,萧氏族人经过商议,一致决定撤销去年对萧恪的处罚,恢复萧恪的族籍,将他重新拉回了兰陵萧氏。
就连跟萧恪有杀子之仇的萧璞也没有反对此事,因为他自己也明白,如果因为自己的阻拦导致萧恪不能回归兰陵萧氏,若是将来萧家有变,自己就是兰陵萧氏的千古罪人。
只是萧家族人也明白送神容易请神难的道理,当初是他们萧家经过族议一致决定将萧恪革除族籍三年,现在时间刚过了一年,他们便要将萧恪重新拉回萧家,多少有点伤颜面。
虽说为了这么多族人的前途命运,这点颜面算不得什么,可萧家之中谁都不愿意去丢这个人,最终经过他们一致商议,还是决定由萧信出面去见萧恪。
理由也很简单,去年在族议上只有萧信一个人反对将萧恪革除族籍,萧恪与萧家其他人关系再恶劣,也总得顾念着萧信这一份人情,况且萧信与萧恪关系又一向不错,由他出这个面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