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海关到沈阳,八百里官道,传递消息需要多长时间?
自秦代起中国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到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
八百里加急。也就是一天的功夫。
不过,对于忠义军来说,随着山海关至沈阳电报线路的修通,消息的传递不过只是眨眼的功夫。
电报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通讯,尽管自从两年前朱明忠发明了简易的电报机之后,受限于技术以及其它种种原因,不过只开通了数条线路,即便是如此,电报仍然在江北的军政事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过直到今天,电报于江北来说,仍然是绝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可传信千里的“秘密”。不过外界无从得知,但是电报局内部却很清楚自己的职责。
进入十一月份,关东大地已经完全为冰雪覆盖,天气异常寒冷,而且不时会刮起暴风,大雪下个不停。甚至就连同官道也全被大雪封住了。人们在沿官道行进的时候,根本就分辨不清,脚下是不是路,只有路边连绵的电报线杆提醒着人道道路在何处,一根根浸泡焦油后变得漆黑的线杆,就这么屹立于冰天雪地之中。
因为天气寒冷且刮着暴风,结着冰的电报线断了不少,所以在电报站与电报站之间的线路上,总要有查线员去检查以保证线路的畅通无阻。
在查线员顶着风雪于雪地中检查着线路的时候,在驿站的报务室里——受限于电流传递距离,每隔数十里都需要设立一座报务室,而官道上的驿站、服务站自然被利用了起来,报务室的规模并不大,不过只有几间房子,其中一间无窗的房间内,一台电报机正啪嗒啪嗒地响着,那是只有内行人才能听懂的密语。
电报机前的报务员都很年轻,实际上不过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模样,他们都是军队培训的报务员。虽说年青,但是经他们手收发的电报纸条,恐怕早就不下数千丈了,不过即便是如此,在收报的时候,他们看着纸条的时候,也会皱着眉头,去拼读那些点横然后将会译成数字,汉字电报码采用的是四位阿拉伯数字作汉字代号,每一个汉字对应一个从0001至9999的四位数,而电报员除了要记住10个数码的电报码外,还要记住数千个汉字四位电报码。所以电报员的培养也极为困难。
不过即便是工作量极大,但如果译出了几千丈的电报条之后。他们往往就能根据电报机的嗒嗒声,就能把电文的电码译出来,然后一个四位电码抄在纸上。与此同时,他们的脑海中就会译出刚刚收到电文。
“沈阳,同文发往下站……”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开头,沈阳指的是电报的收件站,中间各站自然要同文发出,这是电报的正常传递程序。
最近一段时间,这电报似乎越来越多了,报务员这么寻思着,尤其是随着两个月前,电报向参军府开放之后,电报局的工作量骤然增加了十几倍,相比于军务,参军府的政务量更多,尤其是在大王行在设于沈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应该再申请一个报务员。”
走神的功夫,报务室的室长居然忘记了听机器的响声。等他回过头来,已经漏过了一段电文,他托起纸条,在脑海子将点横译成数字,又将数字译成汉字。
“十一月初六上午十时……”
与此同时,他又迅速用铅笔抄下这段电文,然后放下纸条,然后继续往下听着那“嘀哒”声。
“永历皇帝前往皇陵拜祭……”
是一个与永历皇帝有关的电报,这种电报太寻常了。
“……于皇陵突然驾崩……”
驾崩!
尽管对于他来说,经手的电报委实太多了,在写下这两个字的时候,他一开始还没有什么反应,甚至写出这两个字的时候,仍然继续译写着下一个字。
简易的电报机还在那里响着。正在译写着电报的报务员的脑海里再一次浮现出了那几个字。他又看了一遍电报中的那两个字。
“驾崩。”
猛然瞪大眼睛看着手中的电报,他的两眼紧紧盯着它。此时,他的脸色煞白,好一会才说出了一句话。
“皇、皇上死了……”
这是惊人的消息很快便从报务室再次发出,以闪电一样速度地传遍了通往沈阳的各个报务室,在十几分钟后,电报被送到了淮王行宫内,送到淮王的手中。八壹中文網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在通往山海关的驿站中,因为暴风雪被滞留于驿站的张煌言,和往日一样看着书,偶尔会端起茶杯喝茶,此次辽东之行张煌言可谓是颇有收获,不过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笑容,反倒是更为凝重了。
他的心情之所以复杂,并不是因为在朱明忠这里没有得到想要的,而是因为他知道了并不愿意知道的消息,也正因如此,他的心情才会显得如此沉重。
有时候,一些答案并不是人们所愿意知道的。
不过,即便是如此,张煌言仍然选择了前往京师,入中枢为阁臣,这是多少文臣的毕生志愿,可了随着距离京师越来越近,他的心情就越发的沉重起来。
翻看着的手中的史书,看着晋书的记载的八王之乱,心情沉郁的张煌言的眉头紧锁着,最终他长叹口气,然后向窗外看去。此时屋外正是狂风呼啸,狂风卷起阵阵雪花,不时的敲打着玻璃窗,就像是有人在那里敲打着窗户似的。那扇玻璃窗,是驿站里仅有的几扇玻璃窗,只有天字号的房间才有,其它的窗户都是纸窗。
盯着玻璃窗上的霜花,张煌言的心情显得有些沉重,现在正是寒冬,若是到了春天。春天之后,这天下又会是什么情况?
会不会就像史书上所写的那样,天下再次陷入纷乱之中?就在这时房门被推开了,一个人跑了进来,是驿站里的驿卒。
“大人……皇上驾崩了!”
“扑”的一声,书从张煌言的手中跌落下来,他猛的一下站起身来,然后盯着眼前的这个人。
“你说什么?”
听到来人报告的这个惊人消息,张煌言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手像铁钳一样紧紧抓住了驿卒的皮袄。
这个驿卒的皮袄上尽是雪花,大口喘着气,用低沉而又震惊的语气重复道。
“刚刚才有、有京师来的信卒换马,说,说皇上驾崩了,是,是朝廷派的信卒……”
双手一下松开了,那驿卒这才松了口气,张煌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站着,他甚至都忘记了呼吸,而吕留良等人同样也听到了驿卒的话。
皇上驾崩了!
不过只是片刻的功夫,并不大的驿站里就传开了,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情,默默地互相看着,他们同样也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门外,暴雪纷飞,狂风呼啸。
“一定是有人谋害皇上!”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众人无不是打了一个寒战。
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人不臣,有人弑君。
有人弑君!
张煌言愕然的看着远方,他的眼睛盯着窗户,盯着那敲打在窗口的风雪,听着那窗外狂风呼啸声,他似乎听到了金戈铁马的声响,看到了天下再一次陷入纷乱的一幕。
为什么会这样?
皇上为什么会突然暴病身亡?
“皇上,皇上正是春秋鼎盛之时,怎么,怎么说走就走了……”
张煌言的喃语落到罗伦的耳中,他便沉声说道。
“皇上一定是为人谋害!”
是谁谋害皇上?
是淮王?还是楚王?
谁都不知道答案,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他们自己的答案。相比于众人的猜测,张煌言的心情却变得更加沉重了。
皇上死了!
皇上就这么死了!
如果皇上还留在万年的话,会死吗?
没有人知道答案,但张煌言却下意识的把皇上的死与自己联系在一起,是谁杀的皇上,这……并不重要!
谁都不知道答案,永远不会有人承认,但可以肯定的是,皇上死了!
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暴病而死!
“弑君者,必是楚藩!”
吕留良的语气极为肯定,他之所以如此认定,是因为皇上是到达紫禁城之后才突然暴病身亡的,淮藩想下手恐怕也没有那个机会。
“楚藩……”
会是楚藩下的手吗?李子渊为何在这个时候突然下手?
张煌言实在是看不出,现在下手对他有什么好处,可是,除了李子渊还会有谁?难道是……
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淮王的相貌时,他却下意识的摇头并于心底自语道。
“不可能,不可能……”
可……除了他们,还会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