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味儿啊”
“好香这香气有点子霸道了”
买地官府的食堂,在考察团口中一向是常提起来的,尤其是于船上吃着没滋没味的路菜时,吏目们便常回忆着自己在食堂吃的工作餐,所公认的说法是食堂曾经是本地最好的餐馆,即便是现在,比不过一些高端馆子了,但论到干净、份量,和外头的街边小摊比,绝对也还是不差的,甚至于在一些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山区小县,食堂迄今仍然代表了本地最高的烹饪水准,因为买地开有烹饪专门学校,对于大锅菜的做法,说是如今寰宇第一,应该是不存在什么争议的。
“大锅菜,要求又要干净,又要有火候,滋味又要得当,这是不容易的。”食堂,依旧能算得上是中高端的地方,算是吏目们的一种福利,而到了年下,食堂给街坊开做年夜饭,也成为了一种逢年过节,与民同乐的特惠待遇。食堂中发明的新菜,每每也很容易就流传在外,又被民间各种加工细作,成为了本地小餐馆中的流行。
“有了新菜,往往也都是让食堂先上所以我们进货才这么大胆,任何新食材都可以趸回来,经过仔细研究试做,一般在本地就可以全卖光了,便是卖不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么多食堂,每一间都分点下去,尝新完了也就都用光了,最多下次不进货了就是。”
像是这样带有推动流行意图的新菜色,在食堂中有时也会另外设价售卖的,这里就又要牵扯到用了食堂的火头、人工会不会给钱了,总之,其中的道道相当的复杂,谢金娥一时很难和黄景秀说明白,唯独能让黄景秀领会到的,就是买地这里,什么事都有相对严明的规矩,凡是和利益有关的事情,一定要把条理分清,要尽量地消灭有利益而无监管的区域。这当然和敏朝习以为常的气氛,又是截然不同了。
买地这里,吏目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虽然等着办身份卡的百姓不少,但也只是略小半个时辰,黄景秀便得到了一张硬纸卡,上头写着她的出生年月、籍贯、姓名,同时还给她赋予了一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号码,黄景秀可以改名按照敏人的习惯,改名其实很常见而且也很随意,不过,这个号码是改不了的,谢金娥让她要好好收起这张卡片,“如果丢失了,补办起来非常麻烦,但没有它的话,都很难出关。”
这都是在买地必须要遵守的规矩,黄景秀理解起来也并不费劲本身地说,流民在敏朝也是违规的,没有路状,按道理百姓随意流动,都可以抓起来服役。川蜀内部相对安定一些,老规矩的遗留也重,不像是江南一带,人口肆意流动,所以,用这种笔触特制的身份卡来取代路状,在买地内部实现自由通行,其实某种程度来说,还算是一种进步。
办完了身份卡,黄景秀就算是买地的活死人了,她因此也有了自己的信用分档案,还有一笔债务有身份卡的人,要出关的话,有两种情况,第一去衙门办了通关文书,像是有些来务工、来做生意的敏人,他进来时要先声明自己预订停留的期限,预备做的事情,买地会给身份卡写上备注,符合备注情况,办通关文书之后,就可以缴了身份卡,自由出关去了。当然,若是缴了身份卡后不肯走,那就是黑户,黑户被抓,是要送去做苦役的,因此很少有人敢钻这个空子。
若是买地自己的活死人,要出关去呢,那也要说明自己出关的意图,预计在关外停留的时限,要带走的金银等等。买地的关吏,是有权查验他随身携带的行囊是否符合申报的,倘若符合了,也确实是准备返回的,那允许出关,但要在申报时限内回来,否则,是要被扣政审分的。而且这种情况,关卡会行文去户籍所在地,把户籍所在地的分数扣除,而不是只扣在本地的政审分,规矩可以说是相当的严格了。
第二若是出关意图没有获得批准,或者要带走的金银太多,衙门并不许可的话,那就是赎身走人了。买地的活死人都欠了谢六姐一笔赎身银子,一般都是三千两,倘若是买地认为有价值的奢遮人物,那价格还要更高,总之,掏得出这笔钱的话,还是可以自行走人的。
不过目前就谢金娥所知,还没人胆量有这么大,因为越是有钱的人,要出的赎身银子就越高,一般的说来,不是倾家荡产似乎很难走出买地的关卡人是能出得去,但银子怎么出去那就不好说了。而且,目前也没有人有这么强烈的动机。
政审分、身份卡、通关文书、赎身银子,这些对于黄景秀来说,曾经只是游记笑谈,但现在却也成了生活中必须重视的东西了。她对于政审分的重要性还没有强烈的体会,关注的仍旧是自己的赎身银子“我这样的情况,也是三千两赎身银子吗”
“你不太一样,你是被我们的吏目安排过来的,毕竟万州也还不算是买地的领土要等到我们考察团的报告递交上去,给叙州、万州的势力定性了,才能出结果,如果万州被买地承认吞并了,那你应该就是三千两银子的公价。倘若没有的话,或许可能不要赎身银子,或许就是预估中三年食宿的数量,不会太多的。”
二人一路交谈,一路走回了衢县的县衙,沿路上便已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就连县衙外的过路人,也都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好奇地指点着县衙东南方的院落一般说来,食堂和厨房都是设在东南方向阳之处,如此有利于卫生。此时快到饭点,食堂传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股香味是如此的霸道勾魂,层次如此丰富,如此的罕见,也就难怪行人们拼命地抽动着鼻子,一个个都馋涎欲滴起来了。
“这又是从关外淘来了什么新菜啊”
这里的关外,指的当然是买地的海关外了,虽然衢县没有海,但对外的关卡还是统一叫做海关,似乎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谢金娥对黄景秀说,也可能就是六姐习惯了这么叫,不论如何,谢六姐的痕迹在买地的确是非常深重的,她的喜好和习惯,明确地影响了这片土地上的太多东西。
这些东西里,当然也包括了买地的风气,黄景秀注意到,很多挑着担子的贩夫走卒,在万州府,不过是比苦力略高一些的人家,现在也停了担子,对着县衙的院墙指指点点,好奇地说笑了起来,甚至于,还有不少人敢于大声地和进出县衙的吏目攀谈,问着今日食堂的新动作若是在万州,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哪怕是小有身家的商户,在县衙面前,也都不敢喧哗,一向只是低着头快速地走过去。
现在,百姓们竟然敢好奇起县衙内部的事情了,吏目们却也并不表达反感,而是高声地回答着,“听说是牛油冒菜是川蜀来的新东西”
“冒菜哪个ao,戴帽子的帽是把菜码盖在米饭上头,像是戴了一顶帽子”已经有人机灵地猜测起来了。对方则含糊其辞,大概是自己也不清楚的缘故,谢金娥领着黄景秀进了大门,随口搭了一句话,“是冒出头的冒,没有那个巾字旁”
但是,她也不肯再说了,大概是因为她也不知道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也或者是因为谢金娥已经很饿了,就连黄景秀,忙活了这么一早上,又是下船,又是洗澡,又是办事的,这会儿又热又累,也是难得地胃口大开,很期待起了即将到来的买地第一顿饭倘若天天都这么忙碌的话,那她的胃口一定也会跟着变大的。
“已经排上队了这就”
县衙食堂,是单层的水泥墙面、砖瓦房,平顶,顶上一格格的镶嵌了玻璃的天窗,所以采光还是相当好的。这会儿天气比较热了,四面门窗都是大开,穿堂风一阵阵地,把窗口处传来的饭菜香搅动在一起,还可以隐隐听到水台后方,厨房哗啦啦的呛油下锅的声音,水蒸气、油气争先恐后地从厨房冒出来,时不时还能见到几个厨役,抬着大菜盆吃力地端上菜台。
这会儿是大家备饭的点,衙门里的公厅都还没下班,只有一些出外差回来的吏目们,赶早了过来吃饭,一字排开的水台上方挂着一个个木牌子,写了今天的菜色,其中一个台子上方悬挂的木牌要更大一些,墨迹也是新的冒菜。
这个窗口是早排起队伍来了,有考察团的众人,还有些眼生的吏目,大家都很有规矩,排成一列并不插队,只是伸长脖子打量着后厨的动静,就连其余档口的厨师,也都好奇地频频回顾,不少人抽动着鼻子,彼此点头显然也在议论冒菜的这股浓香。
“冒菜这个东西,是六姐办公室写信给衢县食堂做的指示,”谢金娥和黄景秀虽然是一路从川蜀过来的,但两人在路上并没有吃过牛油锅子,包括奉节兴起的朝天锅也就是露天的火锅摊子,她们二人也完全没有领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1,黄家清贫,牛油当然是吃不起的,就算有人请客吃牛油锅子,黄景秀也沾不了边;2黄景秀当时在热孝里,算起来是船行到一半才出孝的,她在白帝城时,当然不会去吃这么香喷喷的荤油锅。
但是,她们也是闻过白帝城码头边朝天锅的味道的,那时的味道,和此刻食堂里传出的香味还有区别,黄景秀抽着鼻子,不由就说了,“感觉这儿的似乎更香一些,多了点”
她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但的确是多了一丝让人垂涎,层次丰富的豉香味儿,“好像又有点郝嬢嬢辣椒酱的味道那这锅底可就更贵了。”
红油本身,的确就并不便宜,除了加牛油、辣椒之外,还有川蜀本地的一些草药,香气才如此丰富,郝嬢嬢辣椒酱也不是什么便宜东西,再添加进去的话,黄景秀都想不到一碗要卖多少钱才能回本了若是从前,她也压根不懂这些生意经,这还都是一路上听谢金娥等吏目谈论才略微有些了解。
“不是辣椒酱,是六姐开清单里的豆瓣酱六姐还说,川蜀的郫县,产豆瓣酱应该是很合适的,让我们带去川蜀,看看能不能设一个生产基地呢。”
豆瓣酱这东西又叫豉酱,要说历史,当然是非常悠久的,数千年来,各地常用的酱莫过于豉酱了,这是一种比清酱油更常见的调料,不过,各地的风味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得不承认,买地这豉酱的香气,是川蜀黄景秀能接触到的平民酱料无法取代的。她狠狠地吸了几口,虽然天气依旧炎热,但已感觉到嘴里的唾液分泌得更快了,食堂里很热,但正因为汗出得多了,似乎感觉更想吃点咸的,喝点凉饮子更带劲些。
“来一份豆芽一份海带两个蛋再来份里脊肉罢青菜一份,给我一碗米饭”
前头已经有人在点菜了,人们也都踮着脚看着水台上的行动厨役随着客人的说法,不断地往一个篓子里倒菜菜都是一份一份的,倒入篓子里以后,不同颜色的菜碟立刻叠在一起,“豆芽一份一块,海带一份一块,鸡蛋一个三块两个六块,里脊肉贵里脊肉要五块钱,青菜一份一块米饭一份在餐票里打,14块”
“这个是我给的”在一旁站着的吴老八立刻开始记账了,毕竟是散伙饭嘛,还用不着大家自个儿掏钱,不过,因为买地是不喜欢剩菜的,大家也没有借此多要,或者光吃肉菜为了这么点便宜,落了大家的话柄可就不好了。
厨役闷不吭声,转身把带了数字夹子的篓子挂进了翻滚的红油锅里,同时拿了一个马口铁的小盆子,深底,大约海碗口大小,把另一个篓子里已经熟透,开始不断冒头的菜捞出,倾入盆中之后,又舀了一大勺汤浇在盆子里,但并不过多,没有盖过冒尖的蔬菜小山,再从一个小盆子里舀了一勺红油在碗尖儿上。
红油顺着菜山,逐渐往下滑落,没入了一样泛着油花的汤汁里,一股热腾腾的香气顿时冒了出来,一大碗米饭压得实实的,“五号十三块钱”
五号篓子不是考察团的人,于是立刻付钱取餐谢金娥也赞许地点了点头,认为这样安排是合理的,毕竟餐饮业容易忙中出错,到此时再来付钱,如此可以免去很多纠纷。
十三文钱,一大碗菜一大碗饭,这个价格,和的餐点相比,算不算实惠,黄景秀无法衡量,商家是否亏本她也不知所以然,她只是看着冒尖的菜山感慨了一句,“原来叫冒菜,是因为菜冒尖儿了呀”
“或许也是因为菜在篓子里冒起来了才算熟呢”
人们推测着这名字的起因,同时也陆续挑选着自己想要的餐点里脊肉是最贵的,一碟厚肉片,打了花刀,还腌渍过,四片就要五文钱,黄景秀没有要,按着谢金娥的例,要了两个鸡蛋,豆芽、香菇、海带香菇和海带在川内是非常名贵的东西,尤其是海带,但在买地却便宜得要命,她有种窃喜的感觉,认为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
三个菜已经是满满一大盆了,黄景秀几乎望而生畏不敢再要,不过,谢金娥还是为她加了一份菠菜,“菜是不算什么的”
菜哪里就不算什么了呢若是自家没有菜园子的人家,菜颇为算一点什么的,不论是入口的饭,还是陪饭的盐豉,都是很算得了什么。就是在买地,一份冒菜要七八元,也已经算是很昂贵的了,如果一个人一日只有二十文的收入,肯定是舍不得吃这个的。黄景秀心里对于冒菜在买地的前景,不是特别看好,不过,倘若是在衙门的食堂里,作为额外收费的加餐来卖的话
她们到得算是迟的了,等到黄景秀的冒菜做好了,衙门的吏目们也都前来用饭,当然,进衙门食堂吃饭是要餐票的,所以他们除了自己的冒菜以外,还额外地去拿了一些含在餐票里的菜色,一人面前一个大碗,若干小碗,这菜色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哪怕是吃喜酒,也就只有这样的排场了。
吴老八一总会钞,端着自己的海碗走了回来,又给大家都来了一杯餐票里的饮子用薄荷、白糖熬的饮子,现加了白色的小苏打粉末,摇一摇就是一杯气泡薄荷饮子,喝在嘴里直冒泡,甜滋滋又清凉凉的,黄景秀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就睁大了,这种冒气泡的奇特感觉,是她从前完全没有体会过的,但是,这种在嘴里不断发泡的感觉,习惯了之后,又感到十分清凉解暑,是很好喝的。
“不说场面话了大家喝口饮子,都在里头吃吧”
随着领导一声令下,大家碰了碰杯子,各自都喝了一大口饮子,有些人已经哈地喘了一口气,还来不及评价这种饮子的口感,筷子便又纷纷向着冒菜伸了过去。黄景秀也捡了一片在汤汁中熬得发褐的香菇,有些审慎地注视了一会儿,慢慢地放进嘴里。
“哈”
桌上立刻传来了比刚才更浩大的喘气声,很多人吃得太急,被烫到了,黄景秀因为吃得慢,幸免于难,她咀嚼了几下香菇,眉毛挑得越来越高,又赶紧地去夹了一筷子豆芽,咀嚼后眉头因为那麻麻的感觉骤然一蹙,但很快又舒展开了,一种强烈的惊讶感,将她完全攫住了
世上真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这真是川蜀的红油做出来,而不是六姐的什么仙器做出来的这这样的好滋味,也是人间能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