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出了京兆府衙大门后不久,在光德坊南门前遇到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得知他们刚从崔家新宅出来。凌准还点破了他欲办所校书育人的庠序。
紧接着凌准就说道:“崔兄家中欲办私塾,我肯定大力支持,你可莫要嫌弃我家那无法无天的皮猴子,尽可严家管教。”
崔郾笑着回道:“令郎活泼勇猛,倒不如去军中历练一番。”
凌准只好:“奈何我官职低微,子嗣尚不能门荫入仕。”
柳宗元称赞道:“凌兄深得太子器重,想来定会高升!”
李程随后道:“崔家乃书香门第,一门三进士,到时求学之人恐会踩破门槛。崔兄可要收下我家那些榆木小子,说不定他们之中也能中个进士呢,哈哈···哈哈!”
崔郾笑着回道:“李兄惯会自谦,你家廓郎才思敏捷,庑郎勤奋刻苦,庆郎、庇郎也都聪明伶俐,何愁不能光大门楣。这些小郎若能来读书,我求之不得呢,正好叫我家那几个小子知道作伴。”
众人正说着,柳宗元忽喜道:“裴中候家到啦!”
李宁见那裴中候的家就在光德坊南门不远,还是朝着街道,心想这裴家是高门士族呢。
李宁知道唐朝官员府邸大门是有明令规定的,只有三品或三品以上才能开向大街,否则只能开在坊内。如此看来,这裴家定是出过将相高官。
可李宁现在还不知道这位裴中候到底是谁?都怪自己刚才岔开的话题,引得众人议论纷纷,兴致高涨。
李宁只好找借口道:“我来时匆忙,并未准备贺礼。首次拜访,不可失了礼数。诸位先去,我安置好马嵬驿相关人员,在西市选一礼品便来。”
柳宗元回道:“如此也好,李小郎君有事自可先忙,吾等可盼着醉仙酿呢!哈哈···哈哈!”
李宁笑着保证道:“那是自然,今日定要一醉方休!”
随后,李宁继续西行,并问裴温道:“这裴府是河东哪家裴氏?”
出过将相的裴氏肯定是河东裴氏,但是河东裴氏出过太多将相了,想裴寂、裴炎、裴居道、裴行本、裴谈、裴行俭、裴光庭、裴耀卿、裴冕、裴遵庆等等。
裴温常年在京师做生意,自然对这些高门大户有所了解。他回答道:“此乃中眷裴氏,本是玄宗赐予裴侍中之宅。”
李宁听裴温说后,便知道是谁了。裴侍中就是裴光庭,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孙。他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宰相,提出“循资格”,改革官制的超级大佬,在整个唐朝也能排进前十的宰相。
李宁接着问裴温道:“裴中候与裴侍中是何关系?”
裴温想了想回到:“裴中候许是裴侍中曾孙。”
李宁一听便知裴温不太确定,毕竟他只是商人。
以至于,没有人跟他说接着刘禹锡问李宁道:“李小郎君同去可好?”
笑着边走边说,李宁在后面跟着。
有亭台楼阁,
崔邠与贞元十八年由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很受皇帝李适宠信。崔家三代不分家,在一个锅里吃饭,玄宗皇帝都赞美崔家都是仁孝之人,还亲自给他们家写了“德星堂”三个大字。
联合李珩、李振、纪逸在城南举办重九登高诗会,邀请郑巨源、郑俞、郑方、吕温、崔玄亮、崔弘礼、崔郾、崔护、李翱、李绅、尉迟汾、许稷,当然也邀请了白居易、元稹。最些人大多已经进士及第,只有李绅、尉迟汾、许稷、元稹没有考中进士。
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姓李,名昇云,深得陛下信任。李少帅想是李大将军嫡长子李政諲,出了名的跋扈
李宁马上掏出吕温那封家书,递给袁同直,并说道:“昨日,书记大醉,书信掉落,小子恰好捡起,妥善保存。”吊祭使原本来接中送诸位
他本就不愿与胡县令有过多牵扯,还有暗中监视看他会不会通风报信。早有防备有预料到刺客李
宋敏求《长安志·兴平县》:“槐里驿,在郭下,东至咸阳驿四十五里,西至武功驿六十五里。
因为骑马,奉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张靖安(张队正之父)之名,才陪同张队正,前往兴平县视察粮税征缴情况,
“五谷粮铺”的老板裴温不久后,有幸得到了皇帝李适召见,又加封了从八品承务郎散官之职。
公元804年(贞元二十年)四月,吐蕃再次派遣节论乞冉及僧人南拨特计波等五十四人出使唐朝。在这次庞大的吐蕃使团中,僧人南拨特计波颇为引人注目,这其实可以代表着,僧伽集团的势力在吐蕃王朝中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位使团中的僧人,应该是直接向钵阐布负责的僧伽集团代言人,以至后期,唐朝皇帝的信函直接写给钵阐布本人亲收。
同年十二月,当年的第二波吐蕃使节到达长安,使团以论袭热、郭志崇为首,后者显然是位在吐蕃任职的唐人,德宗命令宰相接待了他们。贞元二十年冬天,德宗的身体状况很不乐观,缠绵病榻的他应该是没有接见这次的吐蕃使者。两个月后,李适于会宁殿驾崩,享年六十四岁。太子李诵是为唐顺宗,公元805年(永贞元年)九月一日,群臣为李适上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十月十四日,葬于崇陵。
浑瑊的判官韩弇也为乱兵所杀。崔汉衡、宦官刘延邕、俱文珍、李清朝以及崔汉衡的判官郑叔矩、路泌,掌书记袁同直,大将扶余准、马宁及神策、凤翔、河东大将孟日华、李至言、乐演明、范澄马弇等六十余人均被吐蕃生擒。其余将士以及随行农夫被杀的有四五百人,被俘获的有一千余人,全部被吐蕃人剥去衣服。浑瑊狼狈东逃,还没逃到自己的军营,守将李朝彩无法控制军队,手下将士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