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 ——《大医精诚》节选自孙思邈(唐)《备急千金要方》 …… 次日复诊,老妪胸闷、胁痛症状明显缓解。但咳嗽出现,咳痰增加,咳痰为白色稠黏胶痰。舌脉同前日。 白复见老妪病情有所好转,不再换方,施针用药方案同前。唯一改变,阴阳倒换,这次先刺阳溪穴,再向太渊穴透刺,以增强针效。 五日后,老妪胸口烦闷,两胁疼痛已明显好转。咳痰较少,色泽变清。舌苔浊腻慢慢开始消退,右寸脉滑象逐渐平缓。白复继续按前法施针。但改变了药剂中部分药材的比例,去掉苏子、白芥子,加入陈皮、茯苓。 至第八日问诊时,老妪胸闷不适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双侧胁肋隐痛基本消除,偶而咽痒咳嗽,咳嗽时伴有少量黏痰。纳寐可,二便调。舌质淡暗、苔白腻。双脉整体有滑象,左关略大。 至第十日问诊时,经众人评估,老妪病情已经好转,无需再用针药,只需居家调养即可。十五日后,再次复诊,老妪红光满面,气色正常,精神矍铄,身体再无任何不适。 青城弟子进驻丙营后,发现瘟病患者几乎都存在苔白厚腻、右寸脉独滑的特点,说明痰浊蕴肺为基本病机。针药干预后半月,症状均改善或消除。 白复诊疗过数十名瘟病患者后,认为本次瘟病还有”直中”的特点,起病隐匿,直接侵犯肺脏等器官。发病表现为干咳甚至不咳。 白复辨证后,认为此病之所以烈性传染、快速恶化,一般的伤寒温药很难治愈,其主要原因在于:患者虽然肺脏受损,但咳嗽、咳痰较少。患者干咳或不咳导致痰液无法排出,又因湿浊困阻中焦,运化之路受阻,痰浊堵塞气道,导致胸闷、胁痛。 鉴于此,白复试着将治疗方向放在润肺排痰方面。施针用药后,只要患者的咳嗽咳痰功能得以恢复,病情就能好转。个别病患,通过气功导引,将痰浊肺毒由粪便排出,也能实现脏病腑除之效。 既然患者主要的病机为太阳阳明合病、太阴阳明两感,白复结合数十名患者的治愈经验,最终给出了能够大范围推广的针灸方案:施针取穴在太阴经的太渊穴、阳明经的阳溪、合谷两穴。银针通过太渊穴透刺阳溪穴及合谷穴,既解太阴阳明两感,又可通过肠胃蠕动,促进排便,以降肺中浊痰。 此外,若患者感到胸闷,还可在厥阴经的内关穴施针。若患者感到胁痛,可选少阳经的外关穴用针。银针通过内关穴透刺外关穴,可以有效疏解胸闷胁痛。 施针时,不用提、插、捻、转这类传统针法,青城九针针法行气最好,见效最快。若患者年事已高,可不用特殊行针和补泻手法。如患者君火不明,可辅之以导引,加速运针行气,加强针感。 针药并用效果最佳,白复也给出了能够大范围推广的用药方案:以桂枝法为底开解太阳经、调和营卫。 此外,根据病患个别表征,还有加减化裁之法: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