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招降吴三桂失败,被锦衣卫连同李自成赶回清军大营后,多尔衮恼羞成怒。他本想招降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没想到人没招成,自己反倒损兵折将。祖大寿身负重伤,他所带的五万兵马回来的不到三万人。
即便如此,多尔衮除了对祖大寿恨铁不成钢之外,也不好再多说辞,毕竟清军深入中原,迫切需要中原叛将的支持,至少能有个带路的!所以多尔衮匆匆撂下一句“明日攻城”后便不再多加责备祖大寿了。
战事不可拖,越拖越啰嗦,在北京城外连出状况的多尔衮终于等不下去了,因为等来的都是坏消息!早日破城早日放心!只要北京城一破,明朝皇帝一死,明朝政权就可以算是名存实亡了,即便南方与北京周边仍有明朝余党,反清势力,但是大势已定,接下来就会好办得多。
是夜,北京城内外笼罩着恐怖的气息,除了城防上的守军,偌大的北京城内空无一人。有条件的人家和店铺已经搬走,没条件或者死也不肯离开故土的百姓也早早关门闭户,生怕城外的清军突然闯进来!
而此时的明皇宫,除了崇祯和周皇后的贴身太监侍女和寥寥几位死节之臣,几乎已经人去楼空。偌大的皇宫今夜变得异常凄凉,崇祯的两位妃子在大殿内哭哭啼啼,叫人好不心烦。但是,崇祯没有把心思放在她们身上,他静静坐在龙椅上,周皇后也静静地坐在他身边,不时地从王承恩手中接过茶盏为崇祯斟茶。
这个平时威临百官的大殿突然变得异常冷清,冷清中透着几许悲凉。不时有夜风潜入,刮起大殿两边的帷幔幽幽作响。那些个太监侍女不禁缩了缩身子,有的甚至打了寒颤。他们心里非常清楚,他们的生命或许即将陪着大明王朝走到尽头!但是谁也不敢退缩,因为也无路可退。
“皇后,你说孩子们现在到哪儿了?过江了吗?到南京了吗?”崇祯出神地嘀咕着,他的眼中没有一点光芒。
“皇上,孩子们不过江,青龙安排他们走水路,从天津出发,沿海南下,想必顺利得多。”周皇后苦笑道,眼前这个那人,为一个破碎的过度操碎了心,竟然刚刚送走的子女都忘记了他们的情况。
“哦,走水路。走水路好啊!若是我早多谋些海运,或许今天不至于如此狼狈。”崇祯听后也苦笑道,为了免受倭寇之患,明末逐渐出现禁海现象,只有江浙沿海一带偶有抗倭运动。
但是崇祯却不知道,一些地方的忠臣良将暗地里不忍倭奴侵犯,自己组织兵勇扛之,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皇上,老奴听说锦衣卫在沿海已经组建了不下二十艘战舰,或许朝廷海事并没有那么孱弱。”崇祯的贴身侍卫王承恩公公进言道。
“什么?二十艘?”这位身心俱疲的皇帝心中一惊,他忘记了杀风和朱青曾对他说起的海事,现在突然被唤醒,又听到二十艘之多,他又喜又气。喜的是他似乎还有退路,气的是他的臣子们有时候把他的话当做耳边风。
但是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平静下来,嘴里念叨着两个字,“青龙。”是的,如果不是朱青,或许潼关一战已经是明朝最后一战,绝不会再苟延喘喘近一年,但是一年后呢?现在看来,大明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己原本的宿命。
崇祯念叨着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知道该欣慰还是该恨。
“哎,也不知道青龙现在怎么样了。曾几何时,这个年轻的将领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周皇后似乎陷入了某一刻的回忆。
“老奴听说他们前往盛京的路上遭遇了叛将耿精忠一部,也不知道能否逢凶化吉,但是就算挺过那一关,想必也有所损耗……”王承恩当真不可小视,辽东两三天前发生的事情,今已传到他耳朵,连皇帝的消息都没有他那么灵,这也难怪他早前有所动作。
崇祯果然看了他一眼,但是现在他不想追究王承恩的势力,他只想知道,青龙还是不是那个让他可以依靠的青龙!
“那场遭遇可有最新战况?”崇祯关切道。
王承恩摇摇头,“探子回报时,青龙正要与耿精忠接洽。”
崇祯苦笑一声,摇摇头道,“耿精忠这种人有什么好谈的?他断然不会跟青龙和解。朕当初真是瞎了眼,养了辽东那几头白眼狼!”崇祯说着,怒捶了一下案台,愤怒让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但也紧紧是一闪而过,因为那些不过是一些既成定局的往事。
“皇上息怒,老奴听说青龙手中有五万精兵,而叛军不过三万,以青龙的本事,打败他们应该不成问题!”王承恩赶紧相劝道。
崇祯却仍是苦笑,“如你所言,本来他手中的兵就不多,要是再让耿精忠耗掉一两万,那到了盛京还怎么攻城?要知道,现在北京城外可是百万清军,而我们只有数万兵马征讨盛京。朕心里真不是滋味!”崇祯说着,突然站起身来,朝东北方向望了一眼,他是如此的忧心忡忡。
然而,事情或许并没有他想象的那般糟糕。
连续赶路的征虏大军已经于傍晚时分到达盛京地界,因为有耿精忠旧部做掩护,所以盛京似乎并未发觉危险在向他们靠近!
而此时的盛京皇宫,小福临还在大玉儿的怀中酣睡,如今清廷中,除了大玉儿有种不祥的预感外,其他朝臣均已安然入梦,城门上,几名士兵在慵懒地巡逻着,大军征讨中原让他们忘记了警惕,变得异常懈怠。
“苏麻。”大玉儿叫了一声身边的婢女,这个懂事的小姑娘很灵醒地将大玉儿怀中的小福林搀扶到龙榻上睡下。
“来,我睡不着,陪我到外面走走。”安顿了熟睡的小福林后,大玉儿忧心忡忡地对侍女苏麻喇姑说道。
“喏。”小姑娘赶紧向前搀扶着大玉儿走出寝宫。
此时的皇宫内外静悄悄,除了偶有守卫和太监侍女路过,一样的空空如也。
是啊,多尔衮已经把这个族群最能打仗的人都带到中原了,为了中原的大梦,他们此时不能像留朝的将臣们一样做着自己的美梦。
“苏麻?你有没有觉得今晚有些奇怪?”大玉儿朝着宫外望去,不安地问道。
苏麻喇姑点点头,但又摇摇头,她似乎感觉到但是她不能表现出来,“娘娘,想是你这几天太累了,才会有此担心。”
大玉儿摇摇头,“不,这是不一样的。苏麻,摄政王他们离开多久了?”大玉儿突然问道。
苏麻喇姑略加思索便应道,“算来半年有余了。听说如今已经入关,想来我八旗铁骑还真是所向披靡呢。”
苏麻喇姑的能说会道让大玉儿稍稍安心了些,她点点头道,“但愿大清的勇士们能平安凯旋。”说着,便朝着西边念起佛来,苏麻喇姑一看,便也跟着闭上眼祈祷。
大玉儿的第六感还是很准的,这个女人的直觉帮助她成为历史上为为数不多的强势女性之一。但是今夜,她祈祷的方向似乎有所偏差了。
待到大玉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寝宫时,也已经深了,此时正是人们酣眠之时。
埋伏在城外的征虏大军已经跃跃欲试!朱青望了望天空,有几颗星在滑落,这似乎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将军,星象混乱,不可冒进啊!”一名老将劝阻道。
朱青思索片刻,他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是一个以此为道的时代,上天似乎真可以主宰一切。如果是平时,朱青会入乡随俗,与亲友共同观天象而论古今。但是,今天他不能,他没有时间了,多尔衮随时都有可能攻破北京,大明朝已经危在旦夕。
这是谁的天命?朱青心里想,他必须有一个充分的理由来说服这种信仰早已深人心的将士们。
“不,这不是凶兆。”朱青摇摇头,认真地看着那名老将和周围的将士。他知道,单凭这句话是很难说服这些人的,他现在已经不能埋怨他的士兵为何准备打仗的时候要抬头看一下天空了。
看到众将士在将信将疑地看着自己,朱青深呼吸,随即指着前方道,“这是哪里?”
“盛京啊。”
“谁的盛京?”
“鞑子的啊。”
朱青点点头,激动问道,“鞑子的盛京上空出现了流星陨落,星象混乱,这难道不预示着鞑子的凶兆吗?鞑子的凶兆不就是我大明的吉象吗?”
此语一出,众人诧异。
“哦……原来如此!”众将士纷纷大悟。
“所以,将士们,连上天都帮我们度过难关,我么还有什么理由不拿下盛京?!”程力见状趁热打铁,又鼓吹了一番。
其实虽然都敬畏上天,但是这帮年轻人也知道,天赐良机都是要靠人争取的,上天不过是他们一个心理暗示罢了。如今大战在即,错过了今晚,明日可能就会被敌人发现,战机不可错失!对于有些人,阵前出现各种怪力乱神都是不饿避免的,能否稳住局势就要看主将的魄力了。
显然朱青和程力等人合力解决了这场消极应战的危机,将阻力转化为动力,用将士们的信仰武装将士本身,便是最好的思想战术,他们会奋战到最后一刻都会相信,上天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这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见一场危机有惊无险,朱青更要趁热打铁!因为林白等人已经潜入城内,以求里应外合了,若是贻误战机,非但攻城受挫,就连城内的明军也有危险!
“将士们!让我们顺应天意,征讨敌都,讨伐鞑虏!以解帝都之围,兴我大明!”朱青突然站起身来,激动喝道。
“顺应天意,征讨盛京,讨伐鞑虏,兴我大明!”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将明军士气提到顶点。
“攻城!”朱青拔刀怒吼,八万大军趁夜朝盛京城门涌去!
如果盛京守军只当刚才的明军誓师为梦里歌戏,那么当八万兵马一拥而上的时候,那些或熟睡或昏昏欲睡的城门守卫顿时被惊醒了!正要组织城防反抗之时,身后突然伸出暗刀,射出冷箭,让盛京守军前后不能相顾。
城门的战事没有惊动道皇宫,但是大玉儿的寝宫却是突然亮起来。
“娘娘!怎么了?”灵醒的苏麻喇姑也顿时醒来。
“不妙,快,拿我披风来!”本就难以成眠的大玉儿已然若隐若现地听到了些什么,其实,前门的声响再大,呀传不到皇宫深院中,除非是炮声!但是,明军还没有用炮轰,盛京的第一道城门已经失守了!
“报!不好了!耿精忠造反了!”还没等大玉儿走出门去,一名守卫已经匆忙来报!显然,他们在乱军中发现了耿精忠旧部,便以为是耿精忠造反了。
一个混乱的情报顿时让整个盛京混乱起来!
“将军!前门已被关上!不好突啊!”做先锋张晗急报。
“林白!你跟张将军前去,用天罡五雷轰门!”朱青令道!他们已经突破了最难突的正大门,后面的各路大门堵再死已无大碍。
“轰!”在盛京想起第一声炮响的同时。北京城也发出了第一声炮响!
愤怒的多尔衮终于开战了!
“报!清军攻城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崇祯坐不住了,他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将手中的茶杯一摔!
“拿朕的宝剑来!”崇祯怒喝,他的眼中闪烁的光芒,这是仇恨和愤怒之光,也是大明舍我其谁的帝王之气。崇祯穿上铠甲,手持宝剑,去迎接他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尊严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