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找不到郁林,打电话永远提示在通话中,李副行长知道自己得罪惨了别人,心里不觉得有些懊悔。
早知道真正能帮自己的人,是这个年轻人,自己却反而要合着外人一起去算计,到这时落得个无计可施、孤苦无助的下场,也算是他罪有应得。
吴总那边,自己忙前忙后,到头来却被推三阻四。
郁林这里,他得罪了个狠,现在却想上门求助,哪儿这么容易。
郁林会以德报怨?
那是圣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求人家了。
到后来,等李副行长死心的时候,郁林却开始联系他。
面对着这根救命稻草,李副行长也是掏心掏肺。
就这样,又一个针对吴总他们的阴谋,正在酝酿当中。
这是郁林的一处随手而为的手段,是他之前利用“谋士”身份卡时,偶然想到的。
正好趁着李副行长被众叛亲离的时机,提出,看他接不接受。
不接受也无妨,反正该着急的也不是郁林,他轻松自在得很。
李副行长果不其然答应了。
他也无计可施,只能顺从郁林的心意,准备把吴总那批人里的某一个家伙,坑一遍。
冯总的餐饮企业,是这里边规模最大的。
他的资产负债率特别高,业务盲目扩张,门店太多,且大都无法盈利,每月亏损数目越来越高。
由于不甘心,舍不得沉没成本,冯总进行高杠杆融资,把资金都投入到那些不能赚钱的业务上,简直就是无底洞,从而产生大量亏本。
这些业务拖累了冯总公司的财务状况,导致负债累累,而且债务即将到期,流动资金不多。
已经是破产的边缘了。
这么好的目标,成为了郁林打击的对象。
操作的方法很简单,银行提供给他小贷款,并且要优质资产抵押。
这一点贷款无法纾困冯总公司的目前的境地,只能是杯水车薪。
到时候,由于冯总还不上钱,只能把资产贱卖给银行来抵债。
到时候,银行把这个资产转手倒卖给郁林。
双方都有赚,亏得就只是冯总。
郁林要得当然是优质资产,那些亏损的品牌和业务,他才不愿意接手。
冯总就是活生生的步子太大,扯着蛋了,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资产贱卖,许多公司大都是这样。
割又舍不得割,前期投入那么多,哪儿能这么容易放弃掉。
拖着,每天都得拿大量的钱去填补,可不就是没钱了吗?
这也是冯总会跟这些人在一块的原因,他们都是沪上本地人,也都毕业于震旦大学,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圈子。
可惜,这个圈子里,没一家财务状况良好的,要不然也不会让飞跃集团这样的外来者,占据了沪上百分之5的市场份额。
冯总想找人帮助也难上加难,大家都知根知底,谁会去填补他这个无底洞?
所以,当李副行长示意银行可以放出一点贷款,想要冯总手里那几个能盈利的资产作为抵押时,对未来抱有强烈自信的冯总,咬着牙答应了。
银行最喜欢做的就是锦上添花,以及落井下石。
雪中送炭这种事,对他们而言,风险太大。
冯总的抵押资产,核算成市场价大概在7000多万,而银行给他的贷款,就只有区区2000万。
如果冯总撑得过来,把2000万还上,那这些资产就还是他的。
可如果还不上,银行可就不客气了。
他们把资产打包,加价到3000万、4000万,卖给其他公司,净赚一两千万。
这种好事,他们何乐而不为?
简直就是暴利!
这也是他们喜欢落井下石的原因,没办法,利润太高了。
他们是银行,又不是慈善家,赚钱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相比于雪中送炭这种大风险,他们还是喜欢落井下石,不仅风险小,利润率还高。
李副行长听完郁林的计划,心里也是颇为激动。
要是这单成了,那他还在乎个屁的支行行长。
当然,这一切都得是靠他来运作。
郁林只是负责最后接收资产而已,他给出的价格——4000万。
其中500万作为给李副行长的好处,另外3500万作为收购价。
之前,吴总他们想要弄一些劣质资产,企图瞒天过海,伪装成优质资产,从而来拖垮郁林。
郁林将计就计,转过头来,却盯上他们真正的优质资产。
双方的商业博弈又一次展开,商场如战场。
另外一边,郁林腐化那些富二代的计划,也在如火如荼的运作当中。
双管齐下,奇正相合,这就是他的战术。
这是持久战,不可能一时之间就能决出胜负。
在此期间,郁林依旧是到处吃喝玩乐,抽空锻炼身体,去公司玩玩游戏,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吴总那边是不可能放弃的,他们还需要从郁林这里狠狠咬下一块肉,来填补自己的财务亏空呢。
可惜的是,郁林油盐不进,不动如山,而他们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引诱他上钩。
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些旁门左道。
黑林资本,就是他们实施这个计划的主体。
这是一家空壳公司,虽然美其名曰私募投资,其实就是他们几个早期联合起来打压外来者的工具。
寻找那些急于融资的外来公司,通过表达投资的意向,让他们改变战略目标或者更换业务。
然后,吴总这些人就以低价收购他们放弃的资产,继而,再以没有核心盈利业务为由,取消投资的意向。
反正就只是个意向而已,并没有实质的合同约定。
上当的人,就只能是有苦难言了。
这次,他们想故伎重施,重新找来了黑林资本。
黑林资本与总经理办公室尝试接洽了一番,得到的答复是——我们公司不需要融资。
即使黑林资本如何吹嘘自己的实力有多强大,但总经办的人一句话回怼了过去——我们集团是上市公司!
为此,黑林资本就只能灰溜溜地跑回去了。
这招对那些刚刚起步的公司管用,但对于像飞跃集团这样已经上市的公司而已,就显得有些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