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西,到处是四方的城墙,残断的碑石,通向皇陵的蜿蜒古道……
游走于城墙之间,会感觉到夜风吹过来的都是历史。他甚至有一种游走于前世今生的感觉。
走过钟楼东侧的一个胡同口,一家电影院的二楼窗户传来噼里啪啦的掌声喝彩声,然后是一段起势突兀的秦腔唱段。
……
搭箭先射云雾头
射红蛛我把青龙救
才搭救李渊唐国公
国公有难秦琼救
秦琼有难无朋友
罢罢罢来休休休
酒肉朋友一笔勾
耳内里忽听得人声吼
儿是娘心一块肉
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唱腔声音声高八度,直冲屋宇,然后音调迅速滑落,如此往复,让人随之起伏跌宕,即便是顾为西这个不怎么懂秦腔的人,不知道这段唱腔是出自《秦琼买马》还是《秦琼起解》,但他仍然能感受到秦琼英雄末路的那种悲壮苍凉,让听者不由坠入秦琼的世界里,浸淫在自己的伤痛经历中。
小时候,外婆和小姨没少带他去看戏台子,那种搭在室外露天的大戏台,场下一般都挤满了各色观众,小孩大半都骑在长辈脖子上,虽说听不懂戏台上的人唱的什么玩意儿,但那种夜色之中高亢的曲调远远回荡的感觉,他至今难忘。
等他成年后,也去过几次小茶室听秦腔,可惜秦腔不是厅堂里的艺术,在小小的茶室里唱和听着实有点委曲求全。据说只有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演员的胸臆才会开阔,观众的遐思才会飞得更远。
可惜那样的高远意境现在只能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奢望了。
顾为西想起了石江锋。石江锋便是个秦腔迷,有一年,他们共同在安西接到一位外省的朋友,石江锋对这位朋友说,来安西除了拜谒始皇陵、瞻仰兵马俑,还有一件必做的事是听秦腔。
只有听了秦腔,你的魂儿才彻底留在了安西。他还特别提醒,一定要吃过泡馍喝过西北的烈酒,才听得出秦腔的苍凉;一定要爱上安西的女子,才品得出秦腔的味道。
其实顾为西很想告诉他们,安西除了历史悠久的城墙、传承久远的秦腔,还有着前卫另类的摇滚。摇滚乐坛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和安西沾亲带故,比如张初、郑军、许卫。
除了三杰之外,安西还有一个地下摇滚群体,他们散落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可能在游玩城墙的时候,就会听到他们排练的声音。遗憾的是,这个群体似乎从未成功冲出安西。
这个时候,安西摇滚三杰的张初已经成名于91年,郑军成名于94年,而许卫真正成名于1997年,当年一月他发行了第一张专辑《在别处》,一炮红遍大江南北。
实际上许卫在95年他作词作曲的《执着》被歌手田真唱红时,就已经小有名气。
不管他们红还是不红,此时的顾为西都没有多余的心思。哪怕这也是文化历史传承的分类。
走过那些伫立千百年不动的城墙,还有周边逐渐多起来的夜市排档。顾为西走进了大吉厂巷口,在他前面十几米有两个大小不一的人影。
从背影看,像是一对父子。
父亲牵着小孩的手,不时低头叮嘱着什么。路灯把两人的身影拉得悠长悠长。
小孩频频点头。
顾为西开始还没怎么留意,但他的脚步加快后,距离接近,他忽然发现,前边的一个背影很像是一元观的陈冠东,而那个小孩,应该是他的儿子。
他尝试着喊了一声,“陈道士……”
前边的身影驻足,回头。
果然是陈冠东和他的儿子。
“是顾兄弟……”陈冠东的声音带着惊喜,“真巧,正要去找你。快,喊叔叔。”
小孩紧紧抓这父亲的手,怯生生喊,“顾叔叔!”
顾为西上前摸了磨孩子的头,“你们的身体……”
“都没事,我和孩子他妈按时服药,孩子今天去医院做了复检,完全没问题。”陈冠东微带兴奋道:“道观的山路已经雇了山民在修建,二十多个人,大概年前应该初步完工。”
顾为西点点头,“道殿呢?”他记得道观内残垣断壁,多年失修,要全部修建,还是个比较大的工程。
陈冠东欲言又止,“山民还是不敢上山进观,不急,我和孩子他妈慢慢收拾,总有一天能全部修建整理好……”
“怨我没考虑周到,恐惧心理还有个释放过程,等你们两夫妻在道殿内住满2年,还不出问题,周围居民的恐惧心理就会慢慢消散。”顾为西道:“钱够吗?不够我再送点过去。”
“够,够的。修建山道只需要十来万,剩下的十几万修缮道观,许多材料都是现成的,只是速度较慢。”
顾为西点点头,对这对夫妻,即便排除信仰方面不谈,就毅力和坚定来说,就值得他佩服。特别是两夫妻独自承担修缮道观的精神——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胸襟。
一颗自由心,不为物所累,不为名所诱!
“对了,你们……”顾为西忽然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是我的疏忽,我答应让孩子来安西读书的。抱歉!非常抱歉!”
他再次揉了揉孩子的脑袋,伸手牵着孩子,“走,去家里。”
陈冠东略有些不安,“我和他妈在道观忙碌,顾不得照顾他,而且,他也的确到了读书的年龄。”
“他今年多大?”
“到12月满七岁。”
顾为西微有些怜惜的看着小孩,看起来像四五岁,毕竟跟着父母一路风餐露宿,营养方面自然跟不上。
“孩子的名字叫?”
“陈青云。”
“青云直上,好名字。”顾为西免不了想起一位港台著名的武侠小说名家的笔名。
陈道士欲言又止,他想解释,他儿子的名字青云,并不是意喻将来一飞冲天,飞黄腾达的意思,而是道家的青云升天。
三人走进顾为西的家门。
顾爸顾妈还在客厅坐等讨论,听到院门声响,顾妈兴奋地快步走出来,“送小苏回家了?她对咱们家啥印象……”话没说完,她狐疑地看到了陈冠东父子,“这是……”
“妈!这是我上次和您说过的一元观的陈道士,这是他的小孩,陈青云。孩子到了上学念书的年龄,先在咱们家住下来,您帮着照顾一二。”
“伯母好,我是陈冠东,打扰您了。”陈冠东微微弯腰,督促儿子,“喊奶奶。”
“奶奶好!”
“嗯嗯嗯,好乖巧的孩子……上次为西说过的,没事,小孩交给我你们放心。”顾妈妈热情的牵小孩的手,“累了吧,先跟……奶奶去洗脸洗手。”顾妈妈一时间还难以接受身份升级,奶奶?我可才四十出头喂!
小孩仰头看着爸爸,陈冠东轻声叮咛道:“儿子,咱们在山上可是说好的,到了顾奶奶家,一切听顾奶奶的话。”
陈青云默默低头,跟着顾妈妈去了卫生间。
陈冠希踌躇道:“青云这孩子还算听话,就是有点内向,很少接触生人……”
“你的意思是担心他太听话了。”顾为西接口道。
陈冠东点点头,“一切都有度,过度听话就成了废物。”
“这没问题,等他去了学校,多交朋友,他会有改变的,而且他现在正是塑造自我的初级阶段,很好调理的。对了,学校方面,我找人安排去城关二小,插班读一年级,只是,一年级已经开学三个多月,他纳下三个月的功课……”
“他妈妈一直在教他念书,他现在已经读完二年级的课文,小学三年级的课文也完成了大半。”
“哦,那得考虑让他插班去三年级啊。”
“年级方面你们做主,都无所谓。重在接触社会,我和他妈虽然现在脱离社会大众,但我们毕竟了解社会……”
两人站在门口小声说话,客厅里的顾春华早已忍耐不住,“为西,你在和谁说话,送走小苏了?”
顾春华喝了酒还强忍着没睡觉,就等着顾为西回来,他和他妈二堂会审,了解清楚他和苏岩的关系。
“去见见我爸。”顾为西带着陈冠东走进客厅。
“爸!这是一元观的陈道士。上次我给您和妈提过的……”
陈冠东恭恭敬敬喊了声,“伯父,打扰了。”
顾春华满脸酒红,脑袋里全是儿子和儿子的女朋友的事儿,哪想得起来什么一元观,什么道士,他含糊其辞说,“客气什么,坐,为西,泡茶。”
顾为西泡茶的功夫,陈冠东从身上的布袋里拿出一尊小香炉,放在茶几上,“一直承蒙顾兄弟照顾,这次小孩又托付给您们,实在是感激不尽,听为西说,伯父是经营古玩的,这尊香炉是我在修缮道殿时,在一个暗墙内发现的,也不知道值不值钱,不成敬意,现在送给伯父,请伯父笑纳。”
顾春华笑呵呵的看了茶几上的香炉几眼,“陈道士你太客气了,来就来,还带什么礼物呢。”实际上他却压根没看在眼里,类似这种黄铜香炉,他摆地摊时进货一买就是一麻袋,根本不值钱,十元二十元顶天。
况且,他对顾为西拉来的麻烦实际上是不怎么乐意的,让顾妈去照顾道士的儿子?岂不牵扯了顾妈的精力,谁来照顾他。
陈道士并不算那种完全不懂世事的人,他的脸上有些尴尬和内疚。他和妻子怎么都可以,但涉及孩子,就必须学会低头。
顾为西端了一杯热水刚转身,一眼瞅到茶几上的香炉,眼瞳顿时猛缩,手中的茶杯“砰”的落地。
这、这、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宣德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