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隐士。”
陆芷沅念着祁渊写出来的字,笑问:“这是师兄帮我取的号?”
祁渊放下笔,“梧桐又称青玉,阿沅学自碧桐书院,隐于上阳,以青玉隐士为号,甚为应景,先生,您觉得如何?”
叶寒舟捋着胡须笑道:“号甚好,但要看阿沅喜不喜欢。”
陆芷沅看着那四个字,点头含笑:“喜欢的。”
祁渊弯唇一笑,对叶寒舟道:“先生,可否赏给学生一枚印章,学生这就把青玉隐士的印章刻出来。”
叶寒舟到书架前拿过一个扁扁的木盒,放在书案上打开,里面放着好几枚尚未刻字的小印章。
陆芷沅选了一个样式简单的,祁渊接过,坐在书案前,用小篆字体把青玉隐士写上去,再拿过刻刀刻起来。
叶寒舟同陆芷沅在炭火盆前坐下,小丫鬟奉上新沏好的茶。
“阿沅是因何成了华沅公主?”叶寒舟问道。
陆芷沅默了默,把她如何成为和亲公主的来龙去脉缓缓说出,隐去了徐青筠为柔嘉替嫁,只说了徐青莲爱而不得,因此生恨。
祁渊手中的刻刀微顿,抬起眸光望着陆芷沅。
他派人去调查过陆芷沅和亲之事,知道她是长公主之女,被封为公主,到东秦和亲,她离开后没多久,南越弘文帝突然把宠妃徐氏贬为庶人,而一直默默无闻的五皇子云琛被立为太子。
祁渊是在宫里长大的,外人只看到有人失宠,有人获宠,他却知道,这背后必经过残酷的争斗,而陆芷沅是这场争斗的牺牲品。
待她说完,叶寒舟沉默许久,方道:“宫里面的争斗,动辄就是生死,天翻地覆。”
他转向祁渊:“你如今得慎之又慎,眼下虽看着楚魏二姓被牵制住,实则你一分胜算也没有。”
祁渊已刻完字,正拿着帕子擦拭上头的碎屑,闻言一怔。
陆芷沅也愣住了。
叶寒舟揭开炭火盆上的铁罩网,拿起火钳戳向烧尽的炭,原本还是通红的炭轻飘飘地塌下,上面的火焰渐渐消失,只留下一团灰白的灰烬。
叶寒舟戳了几下,几块炭相继熄灭,看着极旺的炭火瞬间就熄灭了一半,熏人的暖意也散去,门口的风吹进来,身上寒意顿显现。
陆芷沅的目光随着炭火盆中的火钳移动,每一块烧尽的炭塌下去,她的心就收紧一次,火钳停下来,她盯着只剩一半的炭火,身后袭来的寒意令她打了个冷战。
她抬起眼帘,颤栗不安的眸光望向祁渊,他下颌绷紧,脸色有些发白。
“楚魏最厉害之处,不是把控朝政,而是让你无可用之人。若你和他们再硬碰硬下去,只要他们一声令下,六部除了兵部,其他五部,还有下面大的州府,无人处理国事,整个东秦就犹如一个无法动弹的人,只能任人欺负。你虽把控着兵部,但军饷粮草从户部出,所经之路由工部修缮,将士升迁任用吏部是说得上话的,所以其他五部一停,你的兵部也不得不停下。”
叶寒舟的话随着寒风在书房中回响,听得人背后寒毛倒竖。
他从旁边的篮子中夹了几块木炭放入炭火盆,再把燃烧的炭火盖在木炭上,底下的木炭开始跟着燃烧起来。
叶寒舟抬头,看着祁渊,“你得做到即便是楚魏罢事,但整个朝廷,乃至整个东秦的运转都不受影响,你才有了胜算。”
楚魏罢事,而朝廷不受影响,也就是说,祁渊得扶持楚魏二姓之外的官吏和人才。只是,楚魏如何肯让异姓的官吏在朝中发展壮大?
“一步一步来,陛下用了十几年的功夫才能把兵部清洗干净,你要动其他部,也是要耗费大量的功夫的心血,而且在这期间,你得保证你的储君之位无人能动。”叶寒舟沉声道。
祁渊起身,向叶寒舟拱手作揖,恭敬道:“多谢先生指教,还望先生再指点前路。”
“万卷书院更换匾额那日,会有很多文人志士过来庆贺,到时你也过来,同他们多亲近亲近。”叶寒舟道。
祁渊答道:“是,学生一定到。”
叶寒舟想起一事,到书案前一沓书中抽出一张纸,拿过来给陆芷沅看,“这是赵翰林的姑娘写的字,你看看。”
陆芷沅看了一眼,又去看祁渊,抿嘴一笑,道:“赵姑娘临摹的是王右军的楷书,师兄素日也喜欢王右军,王右军的楷书师兄钻研得比我更细致,不如师兄来品论赵姑娘的字。”
祁渊擦着印章,挑起眉峰,似笑非笑地瞥了她一眼,“我现在喜欢卫夫人的楷书。”
他擦干净印章,从书架拿来一瓷盒印沁泥,用水润开一点,拿印章沾上,再印在青玉隐士四个字的下方。
“好了,再封漆就可以了。”祁渊笑着,他把放下印章,想盖上印沁泥盒的盖子,手掌大的盖子,盖几次都盖不上,瓷器摩擦的呱啦声在安静的书房甚是响亮。
陆芷沅方才逗他说话时,刻意堆起的笑随着那呱啦声逐渐隐没。
历经生死,诸般磨难,原以为看到了心中期盼已久的胜景,没想到看到的是海市唇楼,他们依旧处于暗流汹涌的海上,一个滔天巨浪袭来,就会把他们吞没。
叶寒舟喝着茶,看着祁渊一次次把盖子盖在印沁泥瓷盒上,待他终于盖上上,叶寒舟放下茶盏,缓声道:“你也不用觉得难过,能发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我们就好应对。”
他说着,又笑了笑,“若不是你此番出巡,遇到这么多事,楚魏二姓如此任意妄为,为师也想不到这一点。”
祁渊平复下焦躁的心绪,对叶寒舟道:“先生若方便,学生想请先生和我父皇吃顿便饭。”
“好,你同陛下约好日子,再告诉我即可。”叶寒舟。
他接过陆芷沅递回来的字,问道:“赵姑娘写得如何?”
陆芷沅笑道:“甚好,看得出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叶寒舟向祁渊道:“记住阿沅的话了,到更换匾额那日,赵翰林也会去,若他问起,你就如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