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秀红的印象中,红薯就是拿来充饥的,没什么新鲜吃法。
家里没有米粮时,把红薯整个煮熟后,吃上一两个便饱了。再或者把红薯洗净切块后,加入半瓢子水煮成红薯汤。
这红薯特别耐饱,但是也容易胃里反酸烧心。连续吃上三四天,别说小孩子了,就连大人也会觉得肠胃不适。
所以家里吃红薯的时候,一定的吃些绿叶菜,这样胃肠才不会不舒服。
现在听姜梨这么一说,杜秀红觉得很奇怪,这红薯怎么还可以做这么多花样呢?
因此,杜秀红好奇地问这问那,想多多了解一下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姜梨都耐心地一一解释。
但说着说着,姜梨再度激动起来:“我的天,我竟然把这玩意给忘了,瞧瞧我这猪脑子,整天都记的什么?”
见姜梨这么激动,杜秀红立刻反应过来,她肯定是又想到了什么好点子,才会这样。
“秀红,我刚刚才想起来,这红薯还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用途。靠着它,我们家以后可以在家里挣钱了。”姜梨眉飞色舞地说道。
“什么用途?嫂子,你快说来听听。”听说以后还可以在家挣钱,杜秀红也跟着激动起来。
激动的姜梨便娓娓道来:“这红薯和麦芽可以加工成一种麦芽糖,也就是香甜的红薯饴糖。这红薯饴糖的制作方法简单,成品可以存放很久,我们可以自己吃,也可以拿去卖。”
“而且,制造红薯饴糖不需要看天气,只要在家便可轻松制作,对于我们家来说特别方便。等春季过后,山上没有那么多山货,我们可以便可以开工了。”
“除了红薯外,糯米和玉米也是一样的,都可以和麦芽做成糯米饴糖和玉米饴糖。它们的制作方法差不多,但味道有所区别。”
杜秀红听姜梨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越听越糊涂了。一开始说做干面条,结果说着说着又扯到了红薯粉条。而现在,居然还冒出了饴糖的做法。
照姜梨这样说下去,她们家以后岂不是什么都会做,岂不是有许多挣钱的技术?
“算了算了,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买些细面,做点干面条放着吧。”激动了好一会儿的姜梨,很快便冷静下来。
见她前后的反差如此大,杜秀红不禁扑哧一笑,笑话她刚刚激动过头了。
姜梨的确是有些激动,毕竟那些东西她是实打实的清楚,却一直都忘了。冷不防突然冒了出来,自然十分欣喜。
这细面和粗面的差别,就在于面粉的粗糙程度。这粗面只碾磨过一次,里头还有些粗糙的麦子皮和其他杂质。而细面则碾磨过两次,相对来说比较细腻。
在以前没钱的时候,杜家能吃上粗面就阿弥陀佛了。现在不差钱了,自然得吃细面。
“秀红,你想吃猪肉还是鸡肉?”出了杂货铺,姜梨又问。
“别问我,我也不知道。说实话,这天天吃肉和蛋,我对肉类已经没有很强烈的渴求。”杜秀红摇头回道。
真不是她爱炫耀显摆,实在是因为家里最近的伙食好得有点不像话,所以她随便吃什么都不打紧。
姜梨思索了一下,觉得家里最近天天吃肉吃鸡,的确是有些腻,所以很快又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菜谱。
“我估计娘和云彩也是一样,天天吃那么多肉,早就吃腻了。要不,我们回去的时候买条鱼儿回去,做个剁椒鱼头和酸菜鱼?”
杜秀红听到吃鱼,立刻点了点头:“行吧,你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反正只要是你做的,我都喜欢。”
姜梨却故意撞了下她的胳膊:“你想得倒美,以为这样夸一下我,你就不用干活吗?想也别想,回去你得给我打下手,我可不想吃亏。”
杜秀红笑得十分开心,干脆回道:“嫂子,回去之后你负责动口,我负责动手,这样行了吧?到时候你就站在旁边发号施令,什么都由我来干好了。”
“行,我求之不得,正好可以当个监工,落得一身轻松。”姜梨也笑得格外愉悦。
姑嫂二人有说有笑,又买了好些东西,这才准备坐牛车回家。
“等等,云彩说想吃冰糖葫芦,我买两根带回去吧。”杜秀红想到杜云彩先前说的话,立马往卖冰糖葫芦的摊贩跑去。
红通通的冰糖葫芦看着格外喜庆,杜秀红付钱后,便小心翼翼将它们放在背后的箩筐里。
在她们花山村,大家来镇上赶集时,基本都会背上大箩筐。
一来可以把东西放在里头,轻松地解放双手。二来不管是赶路或者坐车都特别方便,不用担心会和其他人买的东西混淆。
好巧不巧,姑嫂二人来到等候牛车的地方时,竟然又遇见李氏和朱翠英,以及杜福瑞和杜金宝。
杜福瑞是李氏的小儿子,今年才十岁,而杜金宝是李氏的孙子,今年八岁。
这叔侄二人的年纪相仿,身高也看着差不多。走在外头,别人还以为这是两兄弟呢。
“秀红姐,阿梨嫂,你们也来赶集呀。”杜福瑞见着她们后,主动打了个招呼。
虽然他有些好吃懒做,还有点儿蠢笨,不是块读书的料子,但还是很讲礼貌的。
但下一刻,李氏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就你长了嘴巴,就你多话。”
“嗷……娘,能不能别打我头?”杜福瑞脑袋往旁边一歪,试图躲开她的袭击。
真是够无语的,姜梨不想理会李氏这种泼妇,所以刻意坐在牛车的另一边,看都不看她一眼。
牛车很大,至少可以坐八个人。所以姜梨姑嫂二人,加上李氏家四位,以及村里的三个妇人,便凑成了一车。
因为有讨厌的人在,所以姜梨和杜秀红全程保持沉默,一句话也没说。
然而,坐在她们旁边的杜金宝看了杜秀红的箩筐一眼,竟然兴奋地冲杜福瑞叫嚷了起来。
“叔,你快看,她们箩筐里有两串红通通的冰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