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粮听了陈宁的话,肯定地点点头,“谢谢宁丫头,你这主意极好。
我听赵爷说你们五日后就开课,到时候我早点来帮着摆桌椅。”
陈宁又问了几句孙有粮女儿的身体情况,他才放下果干离去。
只是背影单薄寥落,看得人心里发酸。
孙有粮走后不久,又有两个妇人结伴来到赵木头家。
“宁丫头在家吗?”
短短几日,宁丫头当管事的消息传遍了全村。
小丫头办事利落,大家都直接寻她。
陈宁走出来一瞧,是村里王婶和李婶,她俩关系较好,是难得的厚道人。
“婶子来了,快到屋子坐。”
王婶探头瞧了瞧院子里,见人都忙着,便道:“就不进去了,都忙着呢。
我是来给我儿王友报名的,这是五十文钱,你数数。
王友他去县城定做木匠工具去了,肯定能在开课前拿回来的。”
五十文钱用一根红绳串着,铜板被磨得油光发亮。
想必也是家里为数不多的银钱,日日数着才这般干净光洁。
“还有我的。”李婶也笑着摸出一串铜钱塞陈宁手里,“我家李二娃他是个坐不住的。宁丫头,回头让你爹好好管教他。
该打打,该骂骂,他要是反抗,你就说是我说的,他就老实了。”
李二娃年十六,都到了说亲的年纪,心性却一点不成熟,是村里有名的孩子王。
他经常带着一群十岁左右的小屁孩上房下河。
李婶扯着树条追打他的景象在村里屡见不鲜,故而她才这么担忧。
陈宁接了铜板,“婶子们放心,我爹定会好好地教。
家都离得近,晚上吃了饭也没啥事,溜达两步就到我家了。
就在眼皮子底下学,要真是不上心,或者不喜欢这个行当,这铜板我退给您也行的。”
李婶:“都交了的学费,哪儿还能往回退啊。
婶子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你们愿意开木匠学堂教手艺,那是我们的福分。
不过有你这句话,婶子心里热乎。”
陈宁:“那婶子们稍等,我收了你们的铜板,得给你们写个条子。”
“都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还写什么条子!
我们大字不认识一个,写了也认不得,别费那个事了。
宁丫头你忙着,我和你王婶去地里看一圈哈!”
陈宁听了这话心里也暖和。
送走两个婶子,她去记了账,又把铜板小心地收进一个专门的钱匣。
思来想去,她回到自己房间,从枕头下摸出一串铜钱。
这铜钱都是平日爹娘给她,让她买点小玩意的。
她没舍得花,攒了下来。数一数,有八十几枚铜钱。
她数出五十枚放进装学费的钱匣,而后在账本上一笔一划写下孙有粮三个字。
晚上她要和她爹过账,而她爹这人耳根子最是软。
若是她开了给人免费的先河,有人趁着她不在找上她爹缠磨,她爹说不准脑袋一热就答应了。
她干脆就把这个缺口堵死。
下午又陆陆续续有人来报名,有七八个。
吃过晚饭,陈宁拿着三个账本去房间找陈木头。
陈木头桌上放着笔墨,正在写画什么,看样像设计图纸。
“爹,你画什么呢?”
陈木头不好意思地把纸拢了拢,“我想设计个孩子玩儿的东西,咱们得一直有新货才能保证生意一直好,东家说的。”
陈宁把三个账本递到他爹面前。
“爹,这是账本。
这一本是咱们的进货账本,咱们从后山要的木料比平时多了一倍。
村里人目前还没说什么,但很快就会有流言蜚语。
我会尽快找时间和赵爷商量商量,补贴村里的钱还要再高些,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这一本是木匠认领货品数量的账本,上一批次的余款东家给我结了,今日认领新任务时,我把余款也给他们结清了。
一万三千个货,现在认出去了九千多个。
剩下四千个就包在咱们手里,我明日会安排他们赶紧做。
这一本是今日来报名木匠学堂的账本,下午一共报了十一人。”
陈宁快速地念了十一个人的名字。
陈木头听完,问道:“孙有粮也报名了?他家的情况……”
孙家的情况尽人皆知,就连陈木头都笃定他拿不出五十文。
陈宁一口咬定,“嗯,有粮叔借了些铜板给我送来的,他只是凑不齐买工具的钱。八壹中文網
不过他说了,可以租别人的,或者晚上租咱们的工具来练习。”
“嗯,极好,宁宁,你比爹想的还要好。
这些天忙忙碌碌,你却把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把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爹自愧不如。”
“爹,咱们爷俩谁跟谁,你继续研究吧。
我就是把情况跟您汇报一下,让您心中有数。
切记,若是有人趁我不在来家里闹事,无论说什么,你都不要往心里去,也不要应承。
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赵木头也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他沉闷点头,心里又熨帖又心酸。
熨帖的是孩子真是长大了。
心酸的是他这个老爹无用,还要躲在女儿后面,让她遮风挡雨。
赵家这边安排得妥当,徐以德也没掉链子。
征用农闲车队的告示很快张贴出去。
牲畜市场前的茅草棚正抓紧盖着,衙差倒是先摆了一张桌子,登记来报名的人。
每个村都有几户有牲畜的人家。
可牛车居多,驴车其次,有马车的真是寥寥。
等了两天,才勉强有十五辆马车登记,其中只有五辆马车是带车厢的。
倒是牛车、驴车足有上百辆。
衙差一一登记,就叫他们回家等消息。
除非大批量运送货物,否则牛车和驴车暂时用不到。
不过衙差已经记下了他们的地址,一旦货物运送量变大,沈桃随时可以凑齐一支运送队。
沈桃也没急着让马车去孟蒲县。
她去绣坊给马定了十五件“衣服”,上绣两个大字——屏县。
所谓衣服,其实就是一块布,垫马背用的。
既能预防磨伤马的皮毛,又可让码头上下船的商人一眼就瞧见屏县两个大字。
上好的广告机会,沈桃可不会错过。
给马做好“衣服”的隔天,十五辆马车依次排开,往孟蒲县行去。
沈桃手里有一批要送往码头的货,就是之前委托赵木头做好的那批搓衣板、孔明锁等。
这些货不过九千多件,不足以装满十五辆马车。
可沈桃要造势——所以前面五辆带车厢的马车空置,剩余十辆车分别装箱。
装货的马车按照运货价给,空车按照乘坐两人的标准支付。
不管有没有货,每日都要跑一趟。
至少让码头的商户们日日都能瞧见他们,还觉得他们屏县很忙,很火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