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的。”
花姐深吸了一口气,用力点了点头。
“那你知道,我们昨晚去找你们的时候,你婆婆她是怎么称呼宋超的吗?”
老胡适时插了一句话。
“啊?我婆婆她,说什么了?”花姐明显有些紧张。
“逆子。她说宋超是逆子,并且说我们不可能找到他的尸体。”
“你婆婆沈凤之,对宋超是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吗?”
廖捷接过话题,继续问到。
“我婆婆她年纪大了,都是快八十岁的人了。谁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呢?也许,就是埋怨孙超他轻视自己的生命吧。”
徐橙花捋了捋头发,轻声答道。
问话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徐橙花是一问三不知。廖捷让她先在笔录和dna检验结果告知书上签了字。
“队长,咱们就这样放她走了?他们,显然有作案嫌疑啊?”
望着徐橙花离去的身影,老胡有些不甘心的问。
“嗯,嫌疑当然是有的。但人家现在死咬着什么也不说,咱们也没办法。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彻查宋超当年遇害的真相。找到让所有人不得不开口的证据。”廖捷严肃的说到。
命案,要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清晰的犯罪事实,方可定罪。
今天廖捷着急找徐橙花过来,无非是想敲山震虎,让犯罪嫌疑人们自乱阵脚。
慌乱中,人类的恐惧会被放大。凶手也许会想要“查漏补缺”,进一步销毁犯罪证据。也许,他会在焦躁不安中,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与线索。
-----
“花姐”走后,廖捷又让麦小冬打电话给宋士奇,请他在工作结束后,来一趟警局。
“队长,现在还没有任何证据。咱们这样连续让他们过来,会不会?打草惊蛇了啊?”麦小冬有些不解。
“不怕。正是因为咱们现在手上什么都没有。让对方更混乱,未见的是件坏事。对了小冬,徐橙花之前的邻居,找到了吗?”
想要查到七八年前,宋士奇到底是怎么受伤的。“特调组”一是要找到目击证人,二就是让当事人亲自发声了。
“找到了一家就住在他们出租屋隔壁的,他们是外省人,去年已经回到老家了。现在当地警方正在协查他们的联系方式,晚一点,应该会有回复的。”麦小冬说到。
“好。”
宋士奇两次被送医入院,去的都是距离台北街最近的荣华医院。根据记录,那孩子当时也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治疗,只是做了一些最基本的干预,达到急诊可以放行的标准后,就拿了一些药物回了家。
这八成还是因为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约束。边走边想,廖捷已经到了二楼心理分析室的门口。
他敲响了门。
“请进!廖队。”见来人是他,顾新城立刻起身相迎。
“新城,这个案子,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嗯。”
廖捷坐在沙发上,直言不讳的说到,“我个人判断,宋士奇身上的伤,十之八九是宋超造成的。而当初所谓的自杀,很可能是凶手及其帮凶的障眼法。但距离死者毙命已经过去了太久,没有实证。咱们怎么能够撬动这些人的悔意,让他们说出当年的真相呢。”
现在,摆在警方面前的桩桩件件,都已经有了合理的逻辑解释。
尤其是沈老太太的一句“逆子”,更让警员们心中笃定,当年所谓的“跳海自杀”,可信度骤然降到极低。
“还有一点。宋士奇那小子个子比他爸高,十八岁了,应该会还手了。我十八岁的时候,就冲得很。怎么可能,会让宋超打成那样呢?”这是让廖捷最为疑惑的一点。
虎毒尚且不食子。况且,从身高年龄上来讲,宋超这个老子,当年也未必具有优势。
“没错。但是你别忘了。宋超是被人从身后用钢锤砸头而亡的,而且法医处的判断本就是凶手身型、力气都颇为壮硕。但他似乎不敢与宋超正面对抗。问题并不出在生理上的差距,而是心理上的。”
顾新城分析道。这种回避型人格,并未一朝一夕形成的。
这类人非常害怕与人发生冲突,出现矛盾或者推搡,大多喜欢息事宁人。但他此刻也没有头绪,如果当年伤害宋士奇的人正是宋超的话?
他又为什么会对自己的亲儿子下那样的狠手呢?宋士奇还只是个没有踏入社会的学生而已。
“会不会是,宋超经历下岗、工作碰壁等等不顺之后,开始拿孩子撒气?宋士奇不堪忍受,选择谋害自己的父亲?”廖捷摸了摸脸,说到。
可是?那些用来砸死他宋超的专业工具,以及水泥材料还有精致的”做工”,又是从哪里来?怎么做到的呢?
别说是宋士奇了,就连她妈妈“花姐”,也不具备这样的“手艺”啊。
顾新城皱眉,轻声说到,“咱们一直认为,处理尸体与杀害宋超的,应该是同一人。但也许,这个判断偏离了真相。”
“你的意思是?”
“有帮凶。”
---------
到了这天傍晚,宋士奇如约而至。
白天,死者身份确定的事情,他已经通过“花姐”得以知晓。
他自然知道,警方已经开始怀疑到他们。这几位所谓的“跳海目击者”,又该如何圆谎呢?
宋士奇的确有些少言寡语。
他虽然是个大个子,但十分腼腆、客客气气的。
接待室里,气氛变得有些奇怪。
“宋士奇,警方正在调查你父亲的真实死因。这中间有几个关键的问题,希望你能如实回答。”顾新城开门见山的说到。
“嗯。”对方轻声答应了一句,脸上表情没什么变化。
“你跟你父亲的关系怎么样?”顾新城问。
“还可以。”
“他有没有动手打过你?”
“打过。”
“打得重吗?”
宋士奇摇了摇头,表情有些空洞。
“那这两次的紧急入院,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是怎么受伤的吗?”廖捷拿出了当年的检查报告。
“我们也到你的母校问过了。你跟同学们的关系相处的不错。再说了,你两次都是在假期受的伤。那时候,你不是在家,就是在你母亲的单位。为什么会搞出这些伤来?”
廖捷指了指出院小结上的“烫伤”与“脑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