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帝 > 第一百九十八章:天津之变(2)

第一百九十八章:天津之变(2)(1 / 1)

“天津开海通商,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朱由校站起身,朝舆图那边走去,孙传庭见状,忙站起身随行,大殿内,响起朱由校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大明的北方,选择合适的沿海府县,利用不冻港的优势,修建对外海贸口岸,就是在抢江南诸省,私下所行走私海贸的利益。

这些不算秘密的秘密,卿家在和欧罗巴各国海商,在接触频繁以后,想来是有直观感受的。

朝中的东林党,楚党,宣党等派,包括齐党在内,谁敢拍着胸脯保证,他们所接触的那些群体,没有从事走私海贸的?

只不过这些事情吧,上不得台面,大明又奉行重农抑商,所以没人在朝提及过。

但是朕却不这般看,大明内忧外患严重,国库收支失衡,治下灾害增多,若不寻找其他财源,那朝廷所遇困境会更多。”

“陛下所言不错。”

孙传庭微微点头道:“一直以来,大明在开海这件事情上,态度就是反复的‘禁’或‘开’徘徊。

臣先前没过多接触这些,所以心中并不清楚,这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

但是接触的越多,了解的越多,却越感大明贯彻开海通商,或许不仅能给国库增加财源那般简单,还能帮朝廷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粮食海贸,棉花海贸,矿藏海贸等等,倘若能够形成规模的话,那大明就能以极低的价格,获取这些宝贵资源。

甚至在发展海贸的过程中,还能保持陛下常言的贸易逆差,叫海外的大批银子,源源不断的流进大明境内。”

大明延续历朝历代的科举制度,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科举推向新的高度,这也使得大明在财政、海贸、科技等方面的人才,一直都处在极度欠缺的境遇。

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度,不是靠读几本四书五经,学一些圣贤之道,就能确保大明能够江山稳固了。

尤其是步入小冰河时期的大明,自身也迈进封建王朝的统治后期,倘若大明不积极寻求改变,那江山倾覆就是必然。

“对现阶段天津的发展,朕心中是满意的。”

朱由校微笑着说道:“甚至可以说,卿家的所做所为,超出了朕的预料,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要继续保持住。

新城营建,新港筹建,造船产业,官办诸厂,驰道建设,水利建设等等,这些大层面的发展,要真正抓起来。

卿家可知,朕看到眼前这一副副规划舆图,看到了什么吗?看到了天津的未来,看到了大明的未来!”

朱由校指着眼前的诸多舆图,眉宇间流露出赞许,看向消瘦不少的孙传庭。

没有任何的成功,是简单的。

天津府的设立和发展,是从天津三卫裁撤开始,期间经历了那些困境和掣肘,唯有孙传庭心里最清楚。

纵使是身处紫禁城的朱由校,亦不能说百分百感同身受,毕竟所处的境遇不一,所处的环境不一,又怎会有感同身受呢?

“陛下,臣能否求几项恩准?”孙传庭神情严肃,拱手作揖道:“非臣想趁陛下高兴,索要……”

“卿家,这些外朝的臭毛病,就别在朕面前说了。”

朱由校笑着走上前,拉起孙传庭说道:“需要什么,就讲出来,只要是朕能办到的,那就一定能给。

不能办到的,那想尽办法也办到。

卿家在天津所做之事,乃是为大明在前蹚水,若是朕还吝啬、自私的话,那寒的就不止是卿家的心了。”

孙传庭神情动容,心里涌出一股暖流。

此生能遇这等英明的君王,是他孙传庭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孙传庭不是傻子,他清楚在自己治理天津时,不少黑白不分的谣言,在天津,在京城都传播过,可据他所知的情况,这些谣言都消失了。

至于怎样消失的,孙传庭不去多想,都能猜到一二。

“陛下,臣需要银子,至少五百万两银子!”

孙传庭眼神坚定,看向天子说道:“新港要扩建,海防营要扩建,造船厂要扩建,还有驰道、水利、聚拢流民等,都需要进一步突破。

臣和天津府的同仁,认真核算过很多遍,想要撬动天津的发展,就需要充沛的银子。

臣此次秘密进京,带了天津发展规划,臣可以……”

说着,孙传庭就转过身去,准备去拿准备好的相应案牍。

“卿家不必找了,朕允准了。”

朱由校开口道:“这些案牍,等卿家离京后,朕会认真御览的,有任何想法和意见,会批注下来,叫司礼监送去天津的。

朕给卿家,备下了一笔内帑银子,不多,六百万两。

朕希望卿家用这笔银子,能给天津发展带来助力,朝中政务繁杂,朕能关注天津的精力,终究还是有限的。”

“臣…叩谢天恩!”

孙传庭眼眶微红,撩袍行跪拜之礼,向天子作揖谢恩道。

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纵论整个朝堂,整个天下,谁人能有此殊荣?

六百万两银子,都快赶上大明一年的赋税了。

如果不是先前不断抄家,敲诈宗藩,想让朱由校拿出这笔银子,那断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现在这六百万两银子,对朱由校来讲真不算什么。

“卿家快起来。”

朱由校走上前,弯腰搀扶起孙传庭,皱眉道:“不要动不动就行此等大礼,朕是信任卿家的,做好份内之事即可。

除此之外,朕为天津府的发展,还想到一个聚拢钱财的办法。

此归天津后,卿家可寻合适的契机,以‘债券’之名,以天津官田、海关税收作为锚定物,对外发售建设债券,海贸债券等。

比如发售一期建设债券,总额一千万两,分五年期,三年期,一年期,拟定不同的利率,相信会有人购买的。

具体的章程和构想,朕都拟定好了,等卿家离开京城时,一并带回天津认真学习。”

“这……”

孙传庭心里一惊,似这样的一种方式,他还真是没有想到,天津这个地界,家底殷实的群体可不少。

如果说对外发售债券,真能做好的话,并且不出现任何纰漏,那分明就是拿他们的银子,来加快天津的发展啊。

倘若真能这般的话,那天津治下的新城、新港、造船、驰道、水利等诸多领域,都能有长效的发展啊。

“除了向朕要银子外,卿家还有什么需求?”

朱由校面露笑意,看向孙传庭说道。

“臣…不知陛下,能否增设登莱巡抚?”

被询问的孙传庭,神情间有些踌躇,随后皱眉道:“随着天津开海通商,也出现一些问题,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沿途停靠海岸的不确定。

登莱这个地方,毗邻天津,又是山东的临海所在,如果说登莱能筹建起几处海港,亦能带动北方诸港的发展。

臣知道陛下在秦皇岛、旅顺、金州、锦州等地,都开设起一批港口,但是它们现阶段的发展,并不能追赶上天津新港。

想要带动这些地域的港口发展,推动大明北方的海贸发展,那登莱这处地方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件事情啊,朕也想过。”

朱由校没有不悦,砸吧着嘴,“现阶段还不行,因为朕有新的谋划,过不了多久,山东要设巡抚了。

山东治下,除了山东巡抚外,不再设立其他巡抚,地方上所设巡抚制度,朕要改一改,一切以发展为首要。”

似经略、巡抚、总督这些地方要职,先前在大明都是临设性的,往往任期不确定,辖区不固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吧。

经略、巡抚、总督等地方要职,渐渐的就成为常设,不过在朱由校的眼里,这些官职要调整,要明确,不能一个承宣布政使司,同时出现几个巡抚,这看似是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可实则却是变相的冗官。

能就任某地巡抚的,那无一例外,必须要是真正的栋梁之才,至少从天启朝开始就是这样。

“那臣没有其他所求了。”

孙传庭闻言,微微欠身道。

“那就好好干。”

朱由校走上前,轻拍孙传庭的手臂,说道:“等卿家回到天津,遇到任何问题和麻烦,及时向朕呈递密奏。

朕先前就反复强调过,天津所做的事情,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卿家不懂的,多朕一个商榷,思考,问题就能早些解决。

朕相信卿家的才能,也相信天津能有大的改变。”

“臣领旨!”

孙承宗恭敬的作揖行礼道。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北宋大法官笔趣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革宋 三国之马腾天下 逆明小兵传奇 大明嘉靖:朕不是昏君 重生美国之大奴隶主 帝国法兰西 御红楼 余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