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所暴露出的问题,根源上就是财政出了状况,该征收的税,征不上来,遇到问题就拆东墙补西墙,一味地将财政压力,倾斜到大明的底层百姓身上。
受建虏八旗崛起的影响,于万历朝新设的辽饷,在朱由校的眼里,就是彻头彻尾的苛政。
这直接导致大明的自耕农群体,背负更为繁重的负担。
一旦说某地出现灾害,就会叫该地的官绅、大小地主等特权群体,将主意打到自耕农名下的土地。
土地兼并严重,是破坏大明的统治根基。
“理藩院要做的事情,朕不管你们礼部和户部,都是怎么想的,但该策应的事情,必须要策应。”
朱由校神情冷然,看着新任礼部尚书黄立极,户部尚书李汝华,开口道:“就大明治下的宗藩,要是不加以管控的话,那暴露出的问题更多。
不要跟朕讲什么,大明先前没有这些先例,那大明的列祖列宗,可曾遇到过朕所遇到的问题?”
黄立极、李汝华他们,听闻天子所讲之言,露出复杂的神情。
就理藩院所表明的事宜,无疑夺走礼部和户部,不少明确掌控的权柄。
特别是宗禄定额一事,不再叫户部专司拨发,这就叫李汝华感到不小压力。
“陛下想出手整顿大明宗藩,于国于民而言,的确是好事。”
李汝华面露踌躇,硬着头皮,上前作揖道:“不过此事,叫理藩院来办,多少是有些不符礼制的。
陛下…臣没有阻挠您想整顿宗藩事,可……”
“李卿,你是觉得朕倚重英国公,这件事情不好吧?”
朱由校双眼微眯,开口打断道:“或者更准确的来讲,是朝中的不少大臣,对朕倚重勋戚,表达强烈的不满吧?”
李汝华:“……”
对大明文官群体来讲,天子就该听从他们的良言,不该倚重大明勋戚,这是导致国朝生出风波的祸根。
按照文官的正统想法,勋戚也好,宗藩也罢,就该当成废物来养,治理天下的事情,就该他们来佐天子。
可事实上,一味的将权柄侧重于某一群体,就会造成皇权受到胁迫。
万历朝发生的抗税风波,不就是赤果果的例子吗?
“朕明确的再讲一遍!”
朱由校拍案而起,看向李汝华说道:“先前宗藩事,一直都是礼部和户部实控,可事实上结果怎样?
福藩一脉做出的事情,谁想到了?
谁发现了!?
礼部和户部,是大明国朝的礼部和户部,不是专司宗藩的礼部和户部!
这等轻重缓急之事,你们一个个都不明白?
像宗藩事,这等关系国朝安稳的政务,一味地抓在你们手中,就真的能办好?
朕的态度是坚决的。
理藩院和宗人府,专司大明宗藩事,哪个宗藩敢有不满,敢跳出来抗拒国朝事,那朕会严办。”
对待理藩院这件事情,朱由校绝不会退后半步,这等巩固皇权的要务,他怎会做出妥协呢?
大明的文官群体,就是太给他们脸了!
什么都想抓在手里。
大明不是某些人的大明!
“礼部和户部,没别的事务要做吗?”
朱由校继续说道:“礼部这边,明年要筹备的恩科,事情都做好了?朕御极登基,特开恩科,以彰显天子威仪,为国朝遴选人才,难道不是正事?
户部这边,各地催收的赋税,包括如何给国朝开源,事情都做好了?
以下克上的建虏八旗,夺我大明辽东之地的野望,可谓是昭然若揭,国库这边的银子,足够解决这些事情?
这么多要紧的事情,要办,要解决,朕不觉得两位卿家,有朕勤政克己吧?
管这么多的事情,真的就能把所有事情都办好?
朕统御国朝以治理天下,都感到深深的压力,若非是这样的话,朕为何要明内阁九大臣?直接叫内阁独相,与各院部寺等衙署对接不好?”
听着天子所讲之言,黄立极、李汝华低下脑袋,不敢再多讲其他。
天子讲的这些话,叫他们根本就不敢接茬。
‘现在的大明啊,什么都朝着焦躁的方向靠拢,朕偏偏要扭转这种风气!’
看着低首不言的二人,朱由校心里暗暗道:‘该给的权,要给,但该收的权,必须坚决收走。
什么都叫文官掌控着,那自己不就被架空了?
大明的文官,就是给出的限制太少了,不然现在的大明,绝对不会是这副德行。’
朱由校的心情有些不好。
虽说他很想叫大明很快改变,但明里暗里的掣肘和阻挠,叫朱由校心里明白,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去做。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离开了大明文官群体,那大明直接就停摆了。
如何把持这个尺度,叫优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顺势推出他所想要的诸多谋划部署,这才是根本所在。
“理藩院一事,你们也不必感到压力。”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皱眉道:“科道那边,包括礼部和户部自身,谁再找你们言明此事,或弹劾你们,那就叫他们直接来找朕。
一个个正事不做,却总想着怎么揽权,我大明的皇粮和俸禄,就真的是那般好吃和好拿的?
两位卿家的才能,朕是清楚的。
现在大明处在怎样的境遇,两位卿家的心里更清楚,朕希望两位卿家,能多多的为朕分忧,而不是给朕添堵。”
“臣等惶恐~”
被朱由校这般一说,黄立极也好,李汝华也罢,那唯有作揖行礼,看来在理藩院一事上,天子的态度是坚决的。
“行啦,都下去做事吧。”
朱由校摆手说道:“朕这里还有不少政务要处置,有任何事情,朕会派人召见卿家的。”八壹中文網
“臣等告退!”
想叫张维贤管好理藩院,竖立起理藩院的威慑,那该亮明的强硬态度,就必须要时刻表露出来。
有红丸案这一事在手,朱由校可不觉得朝中的高官,会不顾一切的撕破脸,也要堵住理藩院的路。
真要是那样的话,那大明的阁臣、廷臣,就算是换一批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