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有多少景象,大唐人便见了多少。
任何人都可以从他们的眼睛中看见那种比诗人四句诗还要生动可怕的哀戚。
在火堆旁度过寒冬,并步入文明的种族,有资格对所见到的万事万物表现出傲慢和偏见,但是,这个种族的野性仍然存在,仍然刻在骨子里。帝国往外扩张的地图,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雄心勃勃,都由有这种野性的人来作为基础。
某不知名诗人,不知道是劝他自己,还是劝某位大将军: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人似野兽,人也可以是野兽,他们会感叹几句夸赞几句,然后慨然赴死。
刀光血影中,使江山流血漂橹,社稷遍布尸骸,迎着西风残照和老树昏鸦,马革裹尸。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被这种冲出笼子的野性荼毒太久了,从汉末到三国,从两晋到南北朝,从杨隋至李唐,是这朗朗乾坤的一场接一场的噩梦,一页接一页不堪回首的历史,造就了无数英雄,也造就了无数的悲凉。
这个年富力强的帝国给到了天下之民以安定,把横冲直撞的野性重新关进了笼子,这才是她真正值得铭记的地方。
而今,大唐在李奇的影响下走向了另一种可能,这种可能也许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但,已经选了,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贞观二十年暮岁,李世民决意禅位于李承乾,百官长跪在雪中,固请收回成命,不允。
雪花纷飞,盛于贞观元年,终于贞观二十年。长安的寂静,是因为长安人沉默了,所以,长安人低眉长跪时,长安也匍匐在了他的脚下。
懒得说话,便是不允。
普普通通的马车里坐着一个头发灰白的人,一个赶车的车夫,一匹老得驼不住人的黑马驼着一个面色冰冷的人,就这样,悠然自在地出了长安城,没有半丝一毫的犹豫,也没有再回首半眼。
李世民搬入了大明宫,做起了他的太上皇,当然,他没忘了拿走他那幅‘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他决定,认真地练一练字。
次年岁始,新帝登基,改元长明。
人们在留恋时,也观望着。太子殿下的光彩夺目已经销光匿影,晦暗不明。
长明元年五月,天威赫赫,暴雨倾城。
炸响在上苍的雷,让李奇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此时才回忆起,李世民说出那句‘风烛残年,朕于心不忍’时,眼中闪过的一瞬寒冷和嗜血,他也终于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也终于明白,重明宿醉,第二日酒醒时那阵窒息的冰冷来自何处,以及他对李承乾说这句话时,李承乾和李泰脸色微变的原因。
风烛残年,便意味着一场大雨的到来,足以斩尽残烛,杀绝余火,于心不忍,只是于他那不可直视不可猜测之心而已。
长安的东西南北四市,水流成了河湖,河湖几乎汇成了海。
大雨在下,无人知晓。
真是一个好时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