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应里内心的担忧和恐惧是可想而知的。
他十三岁随着自己的父亲莽应龙上阵杀敌,继位国王的时候已经四十六岁,随着登上王位继续征战,他的威望不减反增,逐渐掌握了西接印度东到越南北抵大明南临大海的东南亚第一王国,占地面积堪比二分之一个中国江南,各种意义上都不能算作小国。
就是这样一个国度,却有着他最为致命的弱点,以至于当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到来的时候,莽应里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大的错误,但是错误已经铸成,无法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勇敢地面对,征召自己全部的军队,派出自己最强大的将军,带着最精锐的武器,和强大的敌人决一死战。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只有最堂堂正正的正面决战,一战以决生死。八壹中文網
十万缅军主力逐步聚集在了缅甸国都,莽应里每天都会检阅自己的部队,检查他们的军事装备,检查他们的战斗面貌,检查他们的身体情况,每天都和自己的士兵待在一起,他现在感觉,只有和自己的士兵站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是他自己,其他时候的他都不是他自己。
如果不是他的身体已经不复之前那么雄壮,如果不是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承担一场剧烈的战斗,他一定会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军队出征,但是很可惜,他衰老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持他再一次的倔强了,他已经快要六十岁了,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土地这样的时代,他已经是难得的长寿者,他已经无法承担一次高强度的战役了。
于是,他选择把这一次的拯救自己的国家的任务交给自己的儿子,最得意的儿子,缅甸王太子闵启德·室拉,这是他最得意的儿子,和他自己一样,也是一直跟随着自己的父亲,也就是他自己征战沙场,也是十三岁上了战场,当时莽应里自己还在莽应龙的带领下征战沙场,闵启德也活跃在战场上,祖孙三代一起征战,被当时的缅甸军队极大拥护。
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莽应里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去指挥了,因此,他决定把这场战斗交给他的儿子去指挥,借此作为考验闵启德能否成为挽救国家命运的英雄王,如果他做到了,那么缅甸的王位就是他的,谁也抢不走,如果他做不到,那么缅甸就会灭亡,王位也不复存在,这是很直观的等价交换。
闵启德自己也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考验,也是最严峻的考验,自上战场以来,就没有如此艰巨的考验,和之前历次的战斗相比,他都没有如此紧张和激动过,十万军队,放眼周边的国家,有几个国家能组织十万军队暂且不说,又有几个人可以指挥十万军队作战呢?那个明将萧如薰也就只能指挥三万人作战,但是他的手下,却有实打实的十万战兵。
除了十万战兵之外,还有十万杂役军随着他的主力部队一起前往,给战兵服务,给战兵当炮灰,这场倾国之战,莽应里已经集中了自己全部的军队和全部的财富,把所有的家当都托付给了自己的儿子,他自己身边只有两万人不到的卫队,他给这支主力部队筹集了足够使用半年的粮草和军需供给,这几乎是把他的家底都给掏空了。
王都的人们的家里面能用的东西全部都被征用了,他们也在翘首以盼自己的子弟兵可以带回来比他们付出的十倍百倍更多的战利品回来,这不是第一次了,以往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奉献出他们的全部支持军队战争,打赢之后,他们会得到数倍于他们所付出的,只有他们是和这个军政府休戚与共的。
这场倾国之战,缅甸付出了全力。
闵启德召集了自己父亲身边所有能打得有战斗经验的打过胜仗的大将,一起举办军事会议,详细分析明军和暹罗军的情报结合目前所知道的一切信息,他们断定明军和暹罗军会结成联合部队一起前进,而两军目前尚且还在磨合期,所以不敢贸然出兵开启战端,而这一点,恰巧就是缅甸军的胜机。
一名从莽应龙起兵时代就一起跟随着莽应龙的两朝老将如此建议——
明军和暹罗军之间语言不通,习俗不通,相互之间磨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各自的战法和习惯都不一样,难免会产生摩擦,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和协作,他们是不敢首先主动出击的,而是会借着目前的优势,继续威压缅甸,然后抓紧时间磨合。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烽烟四起,到处都是反抗势力,我们的处境十分危险,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明军和暹罗军的联军,他们还没有出战就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大的麻烦,让我们征集不到足够的粮食和军费,目前的一切已经是全国的力量,我们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时间拖得越久,对明军和暹罗军越有优势,而对我们就越危险,我们只有半年的粮草和军需,每拖一天,我们战胜的几率就小一点,所以虽然非常冒险,但是目前我们最正确的战术,应该是主动出击,直捣暹罗首都,把纳瑞宣那个狗崽子给宰了,把明国的统帅给砍头,告诉所有人,我们才是这里的霸主!
沿袭了莽应龙的霸气的老将军,霸气无双的吼出了最强的宣言,年轻的闵启德浑身上下热血沸腾,战将们血气十足,于是一直通过了这个目前看来对缅甸优势最大的决议。
既然敌人要灭我的国,我就要正面还击,打倒敌人的老巢里面去,敌人一定以为我还在构筑防线,却不知道我所奉行的真理是『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从来不畏惧任何的挑战,不畏惧任何敌人,我们就是在战争中和挑战中生存下来的!
闵启德大手一挥,立刻下达了自己出任总帅以来的第一条军令。
全军整备,全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