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巷子,外面肉眼可见的热闹了。
这边多住着官员极其家眷,上元节灯挂得热闹,却总归有个章程,秩序而安静。
走出去近了街市,各式的灯早就挂天花乱坠了。上元节哪个店里不卖灯呢,那才是想不开呢。
天色近暗了,已经能清楚地看见花灯的光彩,年轻的男女结伴而行,笑闹声不绝于耳。
街头有个中年男人在卖孔明灯。之前京城有过禁令,为防火灾,本是不让放天灯了,后来不知是研究出了什么花俏,若是灯芯稳当,能让灯升到一定高度后停下,一直在天上飘着,等熄了火灯才会落下,若是灯芯不稳当便直接熄了火,不会烧着灯,这才让放灯。年轻男女多爱以此结缘,但现在天色还不到适合放灯的时候,不少人上去问他一会儿还在不在这儿,当下却没有几个人买。
阿杨和黛玉并肩走在街市上,一并看四处新挂上的花灯。阿杨看一些店家的走马灯,灯上多是店内商品,虽然不够雅致,但灯却是一个做得比一个有意思。
阿杨与黛玉道:“这种走马灯,若是做大些,画上连环画,一盏灯一个故事,想必有趣。”
黛玉想了想,笑道:“方才我见一兔子的戏花灯,有几分这个味道了。”
“在哪儿?”阿杨回头去找,四处张望。
黛玉拉着阿杨转身,避过逆行的来人,向阿杨指了指方位,问:“哪儿的,在这儿大约看不清楚了,可要去看看?”
阿杨目力佳,微微眯眼,看清了那模样,满足了好奇心,便心满意足地拉着黛玉继续往前走了。
“开封书院入学要开灯吗?”阿杨顺势拉着黛玉的手,开心地晃了晃手,突发奇想问。
“蒙学往后就无需开灯了。”黛玉摇了摇头道。
民间入学,孩子把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此为开灯。学堂书院多在十五稍后开学,因此不少人会去特意瞧书院的灯。
“不知道开封书院有没有挂灯。”阿杨有些好奇。
“应该是挂了,”黛玉道:“但是明日才开学,今日的灯应是书院的人挂的,你若想看些有意思的,怕是要等明天了。”
阿杨被黛玉看透心思,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地笑。
“林姑娘已经有开灯吗?”阿杨好奇。
“初入蒙学的时候,那时候一家人还在扬州,灯会很热闹,父亲抱着我出门亲自挑的灯。”黛玉牵着阿杨慢慢走着,回忆幼时。
“我记得是盏花灯,我猜了灯谜赢来的。”黛玉一边说,一边忍不住笑了,想起那时的情景来。
阿杨自幼和师父住在山上,听这些也是好奇,一边回忆自己幼时的元宵节。
“我自幼是师父教养的,没去过学堂,”阿杨想起那山下的小镇,已经全然释怀了:“上元节的时候,沈叔会带很多花灯回来给我玩,我看山下的小镇一片亮堂,就总缠着沈叔带我下山玩,玩累了就带几盏灯回去送给沈叔和师父他们。到了山上往山上看才发现其实我们那儿瞧着也是一片亮堂。”
二人说着话,就见到前面有一个猜灯谜的摊子,阿杨眼前一亮,对黛玉道:“林姑娘,我们去看看!”
黛玉见阿杨这般如孩童心性,忍不住一笑,便同着阿杨去了。
摊前立着不少人,多是结伴而行,仨仨俩俩地一起看灯谜。
阿杨和黛玉没看架子上的花灯,反而站在挂满灯谜彩纸的架子展架边找有趣的灯谜。
“四郎,我想要那个等。”边上一个约十五六岁的姑娘在和一个与她差不多大的少年撒娇要一个双笼套着的花灯。
那少年看似耐不过才应下,偷偷压嘴角,去找摊主解灯谜。
拿到花灯的小姑娘雀跃地跳起来抱住少年,叽叽喳喳说着什么,少年脸红成一片,却没有把人推开。
阿杨茅塞顿开,抬头扫了一眼花灯,匆匆选中一个,拉了拉黛玉的袖子,对黛玉道:“林姑娘,我想要那个灯!”
眼里满是期待。
黛玉:……
黛玉一时错愕,又失笑,拉过阿杨,像以前哄弟弟一样耐心,对着阿杨指着的灯确认了一下,问:“可是那个?”
其实阿杨也还没确定黛玉指的那个狸奴戏鱼剪影的灯和边上的兔狐戏画剪影的那个灯哪个更喜欢。
但黛玉一指,他就直接应下了,期待地看着黛玉,眼睛闪闪的。
“好——”黛玉笑着答应他,语气半是纵容,半是揶揄。
阿杨不以为耻,反而挺直了腰板,看上去颇为得意。
这种里面带着会动的剪影的灯在上面第二排,需得解出灯谜来,拿着纸条去摊主那对谜底。阿杨自信,对边上帮忙照看摊子的小子道:“十张灯谜!”,便只给了取十条彩笺的钱。
虽说要灯,但二人都在架子上挑拣着有意思的彩笺答,一边看一边讨论,有时看到那些题出得有趣的,就叫对方一起来看。
“一念之差转作古……”黛玉轻声念着纸上的灯谜,拧眉细细思索。
“是艾叶吧!”阿杨答道。
黛玉捏着彩笺细想了一下,才点了点头。
再往边上走就是字谜了,阿杨不太擅长这种,黛玉便细细教他。
“你瞧这个——”黛玉用食指勾起一张彩纸,示意阿杨来看:“来人竟是蓬莱客……”
“蓬莱?蓬莱仙?是仙字吗?”阿杨探头去看。
“你再想想?”黛玉笑问:“已是近了。”
“好妹妹,给个思路吧。”阿杨对着“蓬莱”二字一时钻了牛角尖,虽是央人的词,阿杨偏笑着求得从容自然,黛玉的目光一时躲闪,红了耳尖。
“来人竟是蓬莱客……添了人,才得仙,你说你何字?”黛玉把字谜的解法说与阿杨。
“竟是在谜面上了。”阿杨感觉稍稍被点通了解字谜的思路。
黛玉又挑了几张类似的灯谜给阿杨解,也不摘下,只勾出来让阿杨来瞧,二人不知不觉间挨得近了。
“哎、林姑娘,你看看这个。”阿杨忽然看到一张彩笺上的字谜,脑子一转,没个合适的字能对上,就挑出来让黛玉瞧瞧。
黛玉心里画了一下笔画确认,答道:“是庄字。”
阿杨看了看,借到一半不知如何解了,黛玉便拉过阿杨的手,在他手上画笔画给他瞧。
“南望……便取望字下面的一半。”黛玉在阿杨手上写了个王字。
阿杨感觉手心痒痒的,耳根通红,紧张地咽了下口水,含糊不清地“嗯”了一声。
争气,杨烨熙,争气!
林姑娘会不会觉得我的手茧太硬了写起来手感不好我没有出手汗吧救命方才我怎么没有擦擦手呢……
黛玉还在给阿杨解字谜。
“王字上面加一点,为孤星。眉月如钩,再加上一撇……如此,便是一个庄字。”
“原来如此。”阿杨点头,看似自然地伸手把那张彩纸摘下,背绷得笔直。
如此,再找一个灯谜,就凑够十个了。
阿杨过去没怎么猜过这种字谜,与黛玉一路看着,若是遇上难的就有黛玉启发,一时得趣,也没急着把灯谜摘下来去换灯。
“铃——”微风带起了铃铛的声响,这是摊主挂在架子上做装饰的。
阿杨下意识往最近的铃铛那边看去,正好看到了系与铃铛边的字谜。
“共梧桐,同寂寞。”
很简单的谜面,但阿杨却没来得及解它,无关谜底,只从谜面上,阿杨感觉到了几分“相守”的意味,一时被触及,便伸手把那张写着字谜的红纸摘下了。
黛玉探头去瞧,阿杨便拿着纸给黛玉看,一边偷偷瞧她。
黛玉看到谜面,就知道阿杨为什么会选中这张灯谜摘下了,对阿杨一笑,重新牵住阿杨的手,道:“去换灯吧。”
“嗯。”阿杨低头,抿了抿唇,压了一下笑出的酒窝。
“林姑娘……”阿杨忍不住叫黛玉。
“嗯?”黛玉侧头看阿杨,心中有着奇怪的直觉。
“……没什么,只是看了看,有两个灯都挺有趣的,不知道怎么选。”话到嘴边,还是改了口。
“那便再去看看。”黛玉好像刚刚什么都没有感觉到那样,也不急着逗他,给了阿杨时间。
二人带着彩笺去换灯,阿杨最后选中了那个里面有兔狐戏画剪影。那边人正给阿杨取灯,他落后了一步,加了些钱,向摊主讨方才换了灯的彩笺。
元宵日,摊主见了不少有情人,腻成这样的还是头一个,笑着应了,拿笔来在角落画了个圈,才把彩笺交给阿杨,叮嘱道:“这画了圈的就不可来换灯了。”
阿杨谢过,匆匆告辞,快步跟上黛玉。
阿杨接过灯,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见有人在叫他。
“杨大哥!阿姊!”
回头一看,果然是林瑾,他从人群中奔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朋友,一来来了一串。
“阿瑾?”黛玉异讶。
“我和同窗出来看灯!”林瑾解释道,“他们说这家摊子的灯好看,我们便来瞧瞧。”
阿杨和黛玉与林瑾的几个同窗互相打了招呼。
“杨大哥,你这是这儿赢来的灯吗?”林瑾看着灯,发现果然比旁人家的有趣些。
“是,林姑娘替我赢来的!”阿杨拿着灯,得意得给林瑾瞧,忍不住炫耀,丝毫不觉得让小娘子给自己赢彩头有什么不对。
“阿姊——我也——”林瑾拖长了音,正想和阿杨争一争黛玉更宠谁,就被有眼色的同窗拉住了。
“杨大人,林娘子,那我们就去看灯了,下次再叨扰!”便一人一边架着林瑾跑远了。
阿杨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还没炫耀过瘾,就听见黛玉轻笑。
“林姑娘?”阿杨看向黛玉。
“我们也走吧。”黛玉拉过阿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