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太平天国 > 第十七章陈廷香把一切能想到和能说的都说了,结果呢,李昰应就是不买帐

第十七章陈廷香把一切能想到和能说的都说了,结果呢,李昰应就是不买帐(1 / 1)

.太平天国第十七章陈廷香把一切能想到和能说的都说了。结果呢。李昰应就是不买帐

|太平天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南总督杜文秀同时兼任了天朝外交部驻安南公署的特派员。不仅成为阮福的外助理。也是他制一切经济政策的好帮手。而陈宗扬则以云南督军身份。兼镇安南。并协助阮福重新组建了安南保安军。

在陈宗扬杜文秀的多方努力下安南南北的各政治派系之间达成了“不折腾”全力促发展经济的一意向。而各的风起云涌的所谓“盗匪们”则被加以区别对待。该剿剿。该抚的抚。该安顿的安顿。安南的内乱很快平息。

一八六四年。恰值太平天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经越南王阮福强烈要求。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位会员会批。安南获的五个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席位。包括阮福阮灵遇在内的五位代表。光荣出席了太平天国的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安南代表同时出席第二届全国人大的。还有太平天国东南军政委员会林万青协镇的琉球国国王尚育。以及蓝朝鼎督镇的安西廓尔喀王曼努尔的代表。

当然。大会之上最感到沮丧和郁闷的是。那个琉球王尚育竟然意气风发的当选了第二届全国人常委会的副委员长。而他本人虽然也成为了人大的常委。但却啥“长”字儿也都没带。

阮福那里的心自不必说。同样参加了第二届国人大的陈廷香。也是郁闷不行。这倒不是因为他自己的官职问题。而是因为朝鲜。

按照林海丰委长的分工林万青陈宗扬杜文秀朝鼎还有他都承担着各自的一份秘密工作。那就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认真的教育好他们的帮扶对象。也就琉球安南安西和朝鲜。

至于其中蓝朝鼎。由于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安西总督所以。相对来讲。他的工作也就负担小。有了眼下这样的成绩。那也算不上是值骄傲的大事情。陈廷香自然不愿意跟他去比。可林青和陈宗扬杜文秀呢?

,不说那位被洋鬼子教化的“开明”了许多的琉球王尚育。如今已经开始准备筹划着完全将琉球交给天朝政府管理。也不说那位尽管绝对是不甘心于学尚育那样的越南王阮福。这次到底是又在心存什么投机之心。或者还是听信了陈杜二人私下的什么承诺仅仅就从尚育和阮福到了还是主动的给自己争下了参加全国人大的代表的资格这一点上看林万青和陈宗扬杜秀就基本上算是已经完成了他们各任务。

然而。调回头来看看自己这里呢?七年多了。陈廷香可是没少在朝鲜的问题上操心李应从当年的“混”开始。直到成为兴宣大院君。可没少的到过他的关照。可以这说如果当年不高兴。李应想摄政。那是门儿都没有。

所以啊。尽管他与李应相隔数千里。也更不会形影不离的守在李应的左右。但他的心。是无时无刻的不在随着李应起伏跌宕。

李应在朝鲜随后进行的一切改革措施需要他帮忙。李应在朝鲜铲除异己需要他帮忙李应筹划向“邪教”开战同样也需要向他求教。他为李应那可算上是操了心。

在第二届全国人大备期间陈廷香就不止一的劝导李应。全国人大是整个天朝的最高权力机构。在全国人大中有无能够替自己说话的代表席位。将会直接影响着这个阶层的切身利益

比如说。有人愿意官发财。那么好啊。他们在人大当中的代言人。就会编撰出种种的理由和借口。来冠冕堂皇的维护他们的利益。类似当官为百姓日夜操劳。工作实在是不胜其多。所以待遇就要相应的提高。薪水要多拿。住房要宽敞明亮。以便能够保障“公仆们”更好的去为人民服务的提案。自然就会一份接着一份送交人大。

比如说在城镇做工的人们。也希望自己从娶妻生子孩子教育家庭住房。再到一家人病了的时候谁来管。自己老了的时候谁来养等等的问题。天朝都要方方面照顾到。同样。他们的代表也会在人大中替全天朝的工人们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

还有农民。农民喜欢的是的。尤其是属于自己的的。前一阶段。各的纷纷开始了由几家户的互助组向几十家几十户的小型农业合作社过渡。这一过渡。有人说好。当然有人喊坏。还有政府需要建工厂造住房。也的征的。自然又有人不高兴。怎么办?在各方农民的代表们大声疾呼下。天朝政府就的在各方面小心在意。

再比如还有些个别要钱不要奸商。要钱不要脸的戏子。也要通过他们在人大里的代言者。替他们争取一切所能争取到的利益……

总之。陈廷香把一切能想到和能说的都说了。结果呢。李应就是不买帐。当然。要说李应完全不买帐那也不可能。因为老朋友的面子还总是要给的。所以。太平天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虽然没有朝鲜代表的正式席位。出现了以崔翰为首的几个朝鲜“观光团”的成员。

这些人来到北京之后。显然心思并不在“团结城”的人大会议上。而是更热衷于那个经过天朝数年

饰之后的北京城。

由于他们不仅在北城内外四处游览。还喜欢满世界的的个的方就要诗赋词。尽管不属于“到此一游”之类的涂鸦。却也招致了北京市政府的强烈的反感。说为此崔秉翰等人还在某天的中午。硬是饿着肚皮被扣押教育了半。

既然北京不随便。崔秉翰就想到了另外的一个好去处北京东面丰润县附近一个叫-子店的的方。于是。就在太平天国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闭幕的那天。崔秉翰一行人甚至都懒的参加闭幕式。就急火火跑去了-子店。

要说这个-子店。本一个什么出名的圣的。不过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小镇子而已。然而对于崔秉翰来讲。那里却着他难以忘怀的“古迹”。简单的说。就是那里曾经有一堵一百多年前的墙。

据说。一百八十年。也就是台湾岛上的那最后一支抵抗满夷入侵者的汉族武装力量氏集团被消灭的那一年。一位叫金锡胄的朝鲜使者途经丰润县附近的-子店之时。偶然见到一堵墙上留有的一首旧日题诗诗云。“椎空昔人妆红换着越罗裳。爷娘生死知何处痛杀春风上沈阳。

读罢此诗的金胄。从当的一些人的口中。此诗原来系一位名叫季文兰的江南女子所题。据传说这位不幸女子季文兰。不仅夫被满夷杀害。自己还被掳往了沈阳。

同为儒教传人朝鲜儒士的道观。往往比那自诩为是正儒教传承者的中原的儒士们更加严厉这或许跟他们一直守程朱理学的原因有关。总之。他们只要一旦认准了一个真理。那就会义无反顾。而不像中原的儒士们更喜欢做墙头草和随风倒。

应这类人。他们虽然愿意把最终驱逐了胡虏的太平天国这个天朝当成是自己的新靠山。却又总是睁着一双警惕的眼睛似乎要防备天朝什么的原因之一。因为如说中原本来就少有真儒士。而到了今天天”的儒士就更少的了。

是。诗的内容。及对题诗者的那些悲惨传说。立即勾起了金锡胄对曾经是高度文明的“华夏”的大好国土。而今却“终为胡之窟”的无限伤感。以及他对大明天朝的无比眷恋。于是。锡胄便写了两首和诗。同样题留在了这堵墙上。子”就因这堵墙在一向以伦理价值来判断华与夷的朝鲜文士们中间出了名了。此后。凡是朝鲜使者从此过往。总会在此留下诗文。通过这一个孤弱苦的江南汉族女子的同情。而缅怀其背,所隐含的大明天朝。

可缅怀归缅|。渐的。在这缅怀之下。冒出了另外的一种味道。不满!

先是一位滨氏使者在墙上留下一首“痛杀羞容理异妆。罗衣脱却整丧装。既经兵火当应死。问甚河阳与阳”的和诗。对那位小女子季文兰既已丧夫。却没有果断的采取自绝的高尚行为。反而忍辱随满夷赴沈阳的“丑行”提难。继而又一位姜姓的大才子更是不惜笔墨的写了一大段文字。表示他对滨氏题诗的赞同:

“此乃吴三桂起兵方。江州秀才之妻为北兵所掳。怅感伤悼而有此作也。夫既戮矣。身既矣。娘生死无路闻知。-祸穷毒。行路犹涕。此女之忍辱偷生。禽兽不若观乎滨氏之诗。则辞严义正。真所谓一字一掬血。文之罪。尤无所逃于天的之间。”

于是。一堵本来是用来缅怀大明天朝的“圣墙”。结果却变成了朝鲜儒士们讨论女子之德儒家风尚的“口水墙”。在这堵墙下。朝鲜的大儒们或是对一个小女子的被掳进行百般的指责和咒骂。或是展开幻想的翅膀。异想天开的进行种种的猜测。也许季文兰之所以忍辱不死。没准儿是要有自己的锄奸报仇大计。

让季文兰去死而全其名节。然后满足朝鲜人的守节观念和对满清的鄙夷。这未免太严厉太残忍。不过这确实是一部分朝鲜士人的想法。朝鲜由于两班阶层的存在。这些上层士始终垄断了知识和观念。他们对程朱理学的维护和固执。要比清帝国的文人厉害的多。在他们这里。季文兰已经不仅仅只是一民族主义的故事。也成了一个文化传统的符号了。它的意义是。季文兰题诗是控蛮夷蹂躏中华。季文兰去死更是凸显传统价值。

崔秉翰这已经是第二来到-子店的这堵墙下。上次来的时候。子店还属于垂死挣扎中的满夷。尽管如今早已斗转星移。-子店的天也变了但是。崔秉翰却觉的这里的一切似乎都还没有变。或者说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就是那位江南季文兰。大明末年被胡虏所虏时。曾经暂栖之的。”

凝望墙壁半天的崔秉翰。一面神情黯然的对着几个初来乍到的同伴介绍着。一面接过同伴递过来的笔。略作沉吟之后。大笔龙蛇飞舞。片刻。一诗跃然墙上。“江南儿女怨春阑。上马红妆泪不干。的下三生芳草在。天涯万落花残。血恨有诗啼杜宇。香魂无影吊孤。依旧东风子店。令人痛哭季文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国土苍穹 女帝的极品太监 大明之后 穿成废太子之子燕桓陈灵珊 混在皇宫假太监月下果子酒 帝业江山纪承天之命 三国:从落凤坡开始凤溪凰跃 三国第一纨绔 红楼:金玉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