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 第七百二十一章 集训(二)

第七百二十一章 集训(二)(1 / 1)

平端着十几斤重的步枪一站就是半天不说,枪身前居然还挂着一壶装满水的日军水壶。什么时候训练到平端着枪半个小时,在枪身上还挂着水壶的情况之下,枪身纹丝不动才算是合格。尽管是大冬天,可这个训练也让所有的人都浑身热气直冒。

当然,李子元舍不得拿好枪这么训练。枪身上挂沉重的东西,很容易造成枪管变形。原装的日本枪械还好一些,要是枪钢质量稍微差一些的国造步枪或是晋造步枪,就更容易造成损坏或是变形了。

进行这个训练使用的这些枪,大多数是战场上坏的,已经无法维修的。或是从民兵手中收集上来的,膛线都磨平了,打出去子弹都横着走的破枪。再不就是子弹口径特殊,都没有地方找的老爷枪。

这些民兵端上原来自己手中的老爷枪,站的浑身直发抖的时候。这才知道上级为什么在前来整训前,要求有武器的一律携带武器。并被告之子弹数量稀少,或是口径过老的武器,将全部回收并发新枪替换。分区连续打了两次大胜仗的事情,这些民兵都知道。

原本还以为真的给自己换新枪,谁知道来了之后。原有的武器一律交给分区修械所检修,能修的全部重新检修一遍。实在已经老到不能修的,就成了这些民兵手中用来进行刺杀,以及瞄准训练的工具。

端上挂了几斤重分量的老爷枪,这些民兵实在苦不堪言。他们擅长的是打游击,武器尽可能的做到轻便。甚至有的人为了方便携带,将自己的枪托都锯掉了。现在进行这种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只痛苦的。

不过在听完主力派来的教官告诉他们,要不是红砖太难找,青砖怕对枪有损伤,给他们挂的就不是水壶了,而是四到五块红砖了。这些民兵,立马不在叫苦了。一壶灌满水的日军水壶才几斤,两块红砖都比这个分量重。

作为第一次集训,李子元将民兵训练时间延长到了两个月。以两个县为一个训练梯队,从自己老部队抽调一个建制连进行训练。这个集训从十一月初开始,一直到过农历小年了,才将这些民兵放回去。

被实弹射击、投弹、基本战术训练,以及夜间紧急集合等多种训练折腾不轻的民兵,还没有在家过完春节。就在大年初五,其中的骨干和民兵班长以上的人员,又接到了集训一个月的通知。

在旧军队里面,讲的是破五即出操。也就是说对于军队来说,过完初五也就等于过完年了。可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正月十五没过完,就还算是年呢。大过年的,谁愿意去吃那份苦啊。年前的集训,对这些人来说可谓是印象相当的深刻了。

这个消息对于民兵骨干,以及那些民兵连排班长来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被折腾了整整一个半月,好不容易过年了却还没有完事。毕竟对于忙碌了春种秋收,忙碌了整整一年的中国农民来说,秋收之后的农闲这段时间里面,是他们一年之中唯一可以休息的时候。

就算种冬小麦的农户,因为天气的原因,也可以不用去地里面锄草。一年忙到了头,就过年这几天能清闲一些,老婆孩子热炕头,别说多舒服了。可就这么仅有的休息时间,也被李子元给搅合的成了泡影。

很多民兵,尤其是那些被训练的最厉害骨干和干部,都在心中非议李子元肯定不是农民出身,不知道干了一年的农活对农民来说究竟有多累。甚至很多人猜测,这个新任的军分区首长,丫的是不是地主老财出身。

只是非议归非议,可对于李子元的这道命令,却是没有人敢不来。因为李子元再三强调,各级民兵干部如果不来,一律就地免职并清理出民兵队伍。另外来的人,每人补贴五十斤的小米、五斤白面。不来的人,一律不给补发。

这两点要求,让所有的人无论再不情愿也得赶来报到。对于这些祖上也许祖祖辈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民兵干部来说。他们哪怕是只当一个民兵队长或是班长,那也极有可能是家族中唯一当过官的人。

尽管这些官都是不脱产的人员,能指挥的人员不过十几个,甚至小一点的村子只有几个。平常一样要下地干活,一样要忙的腰酸背痛,可不管怎么说至少都是一个官。平常在村子里面,指挥队员站岗放哨一类的还是很威风的。

至少大家看过来的眼光,肯定是不一样的。可这次上级的态度这么强硬,这万一要真的被撤职了,不仅自己脸上难堪,对家人也不好交待。树要皮、人要脸不是吗?自己的老脸还能不要?

另外五十斤的小米虽说不算多,可多少也是一些粮食不是?反正现在农活还早着,准备种地怎么也得到农历二月份。来这半个月就领五十斤小米,也算是对家里面有一定的补贴。至少渡春荒的时候,家里的粮食有些宽松。

更何况,还有五斤白面呢。馋一点的,回家可以包几顿饺子。节俭一点的,掺上一点玉米面弄点杂合面条也不错。这年头即便是种地的农民,辛苦一年也舍不得吃上一点白面。也就逢年过节的称上二斤粗面,全家人大年三十包顿饺子罢了。

有了这五斤白面,在回家可以给老婆孩子在改善、改善伙食了。李子元胡萝卜加上大棒的威逼利诱之下,这些民兵干部和骨干,也就是预备班长的候选人,也痛快的都按时报到了。他们不知道,在不远的将来,他们极有可能会彻底告别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而且这帮骨干,马上就会感觉到什么叫做填鸭子。他们不是去填压鸭,反倒是很不幸的,成为了那支被硬塞进东西填起来的鸭子。此次集训所有的课程,被像是饲料一样塞进他们的脑袋里面。

每天白天学习班排指挥课程、土工作业、轻重机枪的使用,行军路线的设置与警戒。就连晚上与春节前的那次一样,要学习文化。不仅是识字,还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加减法。一些本身就识字的,则学习看地图和指南针。

甚至还分别从来集训的各县民兵骨干中,抽调一批人学习迫击炮和重机枪的射击。仅仅一个诸元计算,就将这些文化水平很低,甚至很多人一个大字都不识的民兵干部,给折腾的痛不欲生。

被搞的头都大了的这些民兵干部和骨干,一个个被训练的疲惫不堪。可以说,比他们在农村种地还要累的多。一天下来,没有几个不腰酸腿疼的。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自己只是一个民兵,为嘛要学习迫击炮和重机枪?

难道主力部队宽裕到,现在都要给民兵配发重机枪和迫击炮了?不像啊,几个主力部队都没有多少重机枪和迫击炮?这上级首长脑袋里面,在玩什么花花肠子?一头雾水的这些家伙,在百般询问都没有得到答复之后,也只能老实的训练这些玩意。

部队里面的军事干部,都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本身就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军事素质相当的扎实。即便是进入教导队学习,也基本上是属于进修层次的。而将这些民兵骨干,按照部队里面军事干部的标准培养,又没有太多的时间,就只能来一个填鸭战术了。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李子元又给这些参加集训的人送上了一份大礼。他先让工兵连挖出一道齐腰深,但可以侧着躺下的战壕来。又用铁丝网架设在战壕前后,然后在四百米外架上了一挺重机枪,以及在几百米外布置的一门迫击炮。

在设定这个方案的时候下面干部汇报,分区没有铁丝网那种高档玩意。李子元直接派刘连明的侦察连,带着二团的工兵连去了也一趟壶北县城。当着守城的日伪军面,大摇大摆的将日伪军摆在城外用来防守土八路偷袭的铁丝网拆卸下来运走。

城上的日伪军守军,看着城下的八路动作,却是连个屁都没有敢放一个。末了刘连明还训了城门边上的几个伪军一顿,那几个伪军却只是笑呵呵的听着。别说生气,就连腰弯的都不快要垂到地上了。

铁丝网弄回来了,按照李子元的意思架设好。然后等到这些集训的民兵干部和骨干,进入战壕内躺好之后,李子元让人直接点燃了战壕前后堆积的草堆,制造出来熊熊的大火。还没有等这些民兵干部和骨干,想明白上级要干什么的时候。

一阵重机枪上膛然后开火声,以及子弹擦过自己脑袋顶上嗖嗖的弹道声,让这些民兵干部和骨干,谁也不敢动一动。不约而同的将脑袋死死的伏在地上,别说抬起头看看怎么回事了。就是趴在战壕里面,都浑身直冒冷汗。

这么近的距离,子弹就在脑袋顶上嗖嗖的作响,换了谁都会害怕。新兵怕炮、老兵怕机关枪,这是部队里面的俗语。这些民兵干部和骨干,也都是坚持多年斗争的人了。对于机枪虽说不陌生,可子弹就离自己头顶就这么近的距离,还是让他们心惊胆战的。

好在这段时间的训练,让他们从骨子里面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子弹划过头顶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抬头去看西洋景。当十几枚手榴弹在战壕前后爆炸的时候,这些已经被训练的麻木的干部和骨干,也没有一个人去理会。

当然,如果他们抬头看的话,就会发现那些爆炸的手榴弹,根本就不是正规手榴弹。而是李子元,特地让军区修械所用黑火药制成的特殊手榴弹。爆炸声虽响,可要说真正的杀伤力,基本上也就停留在比二踢脚大不了多少的水平。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宋帆 还我大秦 纳米进化 寒门贵医林小七 红颜三千 医路通天 抗战之传奇炮兵系统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 父皇,我真不想当皇帝追风boy 三国之辽东铁骑